APP下载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研究

2022-05-23林淳

参花(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人文图书

如今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到图书馆中,对数字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加工、读者阅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数字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本文从数字人文相关概述,目前数字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数字人文”对图书馆的影响,“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要求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字人文相关概述

(一)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又称为计算机人文,它是基于计算机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性学科。数字人文的地位与传统的文学研究地位对等,它涵盖了在历史、教育、医疗、艺术、哲学、考古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资料。数字人文记录了文献资料从传统时代向数字化时代转变的过程。

(二)国内外数字人文的科学实践

如今運用信息技术向多行业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人文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引导着数字信息服务人员将传统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再整理。发达国家对数字人文研究开始比较早,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在2008年上线,它是由欧盟资助,十几个国家共建的数字化图书馆,语言可翻译十几种,仅仅上线一个月由于访问量过大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显示该网站一小时的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可见大众对数字化图书馆的需求量。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已开展了近20年,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国家建设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可以共享优质的资源,它将数字信息按省和自治区分类,想看哪个省的资料点击即可获得。该网站容纳范围广,可以音频、视频、文字形式呈现给大众,许多考证类的课程也可以在网站上检索到,而且这些资源都是免费的。

二、目前数字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有待更新

数字人文数据库的实现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目前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秋季招生时,招生目录上增设了数字人文专业,但被划为二级学科,一级学科的全名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也说明数字人文其实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延伸。之前数字人文网站的建设主要源于计算机技术人才,他们对编程比较擅长,但在专业化数字图书分析、整理、编辑上处于弱势,因此培养专业化数字人文学科人才对完善我国数字化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人才紧缺

欧洲数字图书馆馆藏1000万册数字图书,以及大量的图片、档案和电影,内容涵盖了欧盟27个成员国的1000多个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资料。截至2020年底,欧盟人口约4.4亿,而我们要建设一个14亿人共享的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这里综合人才是指对人文、信息技术、心理、网络文化都比较熟悉的人才,因为数字图书的构建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大量的工作人员要注重每个渠道资源的整合,要从用户的角度不断为用户提供更舒适、更便捷、更满意的信息服务。

(三)资源配置较低

虽然我国在数字人文的筹建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一切不足之处,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1)免费服务较少。国内比较提倡知识付费,很多有价值的、系统性的资料都需要付费才能在线阅读或观看。(2)一些想要的信息检索不到。对一些比较古典的资料,因研究人员少,很多都不能实现数字化服务。(3)数字图书馆单独存在。如中国数字图书馆、上图数字图书馆、书生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大学生数字图书馆等,它们中间的资源不排除有重叠部分,但却以不同形式的图书馆存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缺乏资金援助

众所周知,欧洲数字图书馆是由欧盟出资,汇聚了27个成员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资料,内容丰富,且各国政府财政投入不多,各国之间技术协作,最终实现了欧洲一体化的数字资源共享。但我国一些数字图书馆的构建费用是由地方政府或企业承担的,资金不能统一规划和支配,导致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缓慢。

三、“数字人文”对图书馆的影响

(一)开展数字图书馆馆藏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凡被数字图书馆收集的人文图书资料将会永久保存,并在修改中不断完善。传统的图书馆图书品种繁多,图书陈列遵循市场原则,一般市场售出量大的书籍在图书馆借阅频率较高,但它并非具有权威性,图书质量带有作者个人感情色彩。但数字图书馆所有资料的收集以事实为依据,多是学者研究成果或同地区统计数据,它的图书质量较高,文献参考性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馆藏数量巨大,数据分类较全面,而且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用户。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图片和文字为主,阅读起来比较枯燥,一些没有耐性的人,很难将一本书完整地读完。但数字图书馆音频和视频馆藏资料很多,用户可根据自身阅读习惯选择适合的播放途径。

(二)图书资源加工的影响

数字图书的加工是无纸化操作,但后期工程量也相当巨大。信息目录编订、信息自身描述、图文整理这些都需要运用带信息关联数据技术,对图书馆服务工作要求甚高。用户根据习惯,对数字图书以检索为主,看似简单关键词的检索操作,背后却有系统的统一化管理,每种资料从图片、视频、文字等多个维度概括和列表,为读者在学术研究上做参考。

例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国家数字文化网,它从地域方面采集了中国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材料,其中包括具有当地文化特点的民俗文化,并由图书馆服务者对其内容修整、设计、编订,可想而知整个网站资源内容整合和加工的难度。但它的优点是无纸化操作,避免了资源浪费。

(三)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

数字人文对读者最为有利,因为读书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跨越地区限制,免费获取想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馆地点固定,人们想研究某方面资料时,必须前往当地图书馆,并在分类中仔细寻找自己需要的图书,而且有的图书馆图书资料不全,要分多个图书馆查找。但数字时代的到来,使网上阅读成为可能,实现了资源全球化共享。

例如,我们想全面了解欧洲历史人物达·芬奇,只须在搜索中输入“达·芬奇”,就会显示他所有的相关事迹和资料,不用亲自跑一趟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了,网站上甚至连卢浮宫博物馆的图片都可以检索到。

四、“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要求

(一)注重对读者的引导工作

国内的数字化信息发展迅速,吸引了许多企业加入,其将教育信息化、文案数字化,但面向用户时是收费的,且收费门槛较高。在众多的知识网站纷纷涌现于市场后,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性尤为重要。个别企业技术开发者误导大众,不收费的知识没有权威性,用户体验差。其实不然,国家在普惠教育方面出品了众多硬核网站或App。所以,“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的构建应注重对用户的引导,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鉴别有用的信息。

(二)与读者充分互动

“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从用户角度出发,编订目录和信息描述,因此在信息“录入”前,馆员应与读者沟通,了解他们的使用习惯和诉求,从而制定合理的编订目录和内容。如果用户感受不好,那么即使图书馆涵盖了最全的资料,那么它的使用频率也不高,并不能实现普惠教育的目的。

“数字人文”背景下对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文化和网络敏感度要强,能抓住读者的需求点,但馆员的知识面毕竟有限,不可能对艺术、教育、医疗、生物、科学等多种学科完全了解,此时可与业内学者保持联系,让他们参与目录的编订,也可以与读者多互动,了解读者对哪种学科文献检索频率高,从而有效加强图书的数字化建设。

(三)具有信息整理分析能力

“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信息整理和分析能力,笔者将馆员的信息整理和分析能力总结如下三方面:(1)网络敏感度。馆员首先要知道数字图书馆构建的意义,以及人们为何使用数字图书馆,只有保持这种网络敏感度,才能做好信息整理和分析的工作。(2)利用信息工具集成的能力。數字图书的容量是巨大的,如果单纯依靠人工进行信息整理,那是不可实现的,所以必须使用信息工具查找、集合、整理人文研究所需要的有关联信息,这样才是真正的信息化、无纸化、数字化图书馆。(3)利用信息工具分析的能力。计算机能够对集成的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按照类目、内容对其进行分类、对比以及逻辑推理,并将有用信息提供给用户参考。

五、“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建设方向

(一)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开展图书馆推广活动

我们从小读书以纸质为主,所以人们会形成固化思维,认为阅读或查阅资料必须以纸质版材料为主,电子材料出处不明确,说服力不强,无法运用到学术研究中。但我国“数字人文”研究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且取得了初步成就,所以大众不必质疑数字人文的真实性。但如今数字技术对传统阅读的确是一种挑战,它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图书馆推广活动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依据用户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广阅读:(1)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社交媒体,推广数字人文实施的必要性,并通过留言评论形式与用户互动交流,了解不同读者的阅读差异。(2)开展社会性“数字人文”比赛,鼓励大学生、计算机从业者、图书管理者踊跃参与,从内容上丰富数字图书馆,加速我国数字化图书的构建。(3)依据用户阅读体验,将内容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推广,用户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4)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推荐可能喜欢的图书或资料,增强用户体验。

(二)为大众提供个性且多样化的人文知识服务

数字技术为人们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使知识更加深化,通过检索操作不仅能提供知识本身,而且能提供与知识相关的一切资料。数字图书的容纳性强,一些图书网站嵌入了其他相关的知识网站,即在一个综合性网站下可嵌入多个子网站,使知识查阅又多了些渠道,为学术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知识咨询服务。

互联网信息繁杂,如何将碎片化、片段化、非结构化的信息抽取并集合起来,是“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知识的学习是系统化、全面性的,不可断章取义,不可片面阐述,这就要求网站学科参考资料既要全面又要满足实际需求。笔者建议在信息集成和分析时,可根据时间顺序、阅读频率依次推荐,这样使用户检索更有效率。

(三)推动数字人文与开放数据的信息技术发展

数字人文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馆员只负责纸质图书的分类、整理和借阅,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计算机、心理学、综合学科等知识,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网络敏感度,能抓住社会热点和用户需求点。如今数字人文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每年也会有数字人文与开放数据类似的主题演讲或比赛,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动数字图书活动的开展。

数字人文环境为大众提供了更好的机遇,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从业者向数字人文行业转型,深耕数字文化。2020年秋季,中国人民大学在招生目录中将数字人文纳入学科教育,说明我国十分重视数字图书馆的构建。用户参与度高、体验好将发挥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功能,对推动人文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人文”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其中受益。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构建的差距,我们进行了20年的努力。我国网民基数大,对数字图书馆构建系统要求高,这更加要求馆员具有超强的信息目录编订、内容集合及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新雨,康清香.嵌入数字人文过程的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7,3(6):14-15.

[2]林万涛.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服务转型及实现路径研究[J].图书馆,2019,5(1):70-72.

[3]王京华,杨小琴.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教育的对策[J].华兴时报,2020,5(6):12-15.

[4]汪东升.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和读者的信息互动服务[J].科技信息,2019,4(2):55-57.

[5]曾小莹.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4(8):31-32.

[6]周茜,朱娜.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7,5(6):12-15.

[7]向阳,李霞,彭兰,等.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科技周刊,2019,4(5):15-17.

(作者简介:林淳,男,本科,福州工商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人文图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