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淮河流域民间音乐的对外传播

2022-05-23张晓炳

参花(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民乐一带一路

我国淮河流域音乐拥有南源长江的灵气,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淮河流域处于两大流域之间,多种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在此地得到了繁衍、交融与兴盛。淮河流域音乐也在此地得到了流传,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同时,这种音乐深受人们喜爱,久盛不衰。

“一带一路”背景下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民乐独特的作用,实现民乐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淮河流域音乐具有时代性,同时其中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弘扬民族音乐的特性,体现了民乐的包容性。借助国外受众比较熟悉的方式开展资源综合,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意境,并通过现代科技强化表达效果,使我国淮河流域音乐能够真正走出去。我国民乐对外传播需要跨越文化观念的隔膜,实现琴瑟和谐、民心相通的音乐传播目的。淮河流域音乐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基因,具有深远的传承意义。

一、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形成的条件

(一)文化因素

淮河流域音乐文化有其自身特点,而淮河流域的这种文化语言与整个区域文化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其中蕴含着当地的文化因素。根据相关考古资料来看,淮河流域音樂也具有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统一性。在古代,华夏部落迁徙到淮河流域时,也将中原文化及东夷文化带到了淮夷文化中。黄河上游地区也曾出现过骨笛,这种乐器是世界上最先出现的七声音阶吹奏乐器。[1]河南是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中心,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一地区拥有多元文化特点,也属于淮河流域。文化的类型非常多样化,而淮河流域的音乐作品也为人们阐述着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

(二)历史条件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淮河流域有着古老的岳石文化,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淮河流域音乐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两个时期,这是依据淮河地区的具体历史发展及地形地貌来确定的。其中,两个时期包含南北方音乐融合与民间音乐的不同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分布着不同的民间音乐。三个阶段包括黄河向北迁徙、黄河夺淮、淮河流入海等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淮河地区地理位置的变化,其民间音乐也出现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南宋以前,淮河流域音乐受到了南北方各种文化的影响,在发展方面依然具有独立性特点。

二、淮河流域音乐文化特点

(一)方言语音代表了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

方言语音展现了各地音乐文化的关键特点,其不只体现于民乐语言之中,而且在其他音乐文化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方言语音代表了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展现着各地区不一样的历史文化。我国淮河流域河南民乐由于地理、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创作出来的民乐也充满了过渡性与融合性特点。[2]河南民乐保留了我国民族音乐的方言特色,具有融合性的特点,其中以信阳民乐最具代表性。其方言文化也具有差异化特点,能够完美地诠释淮河流域音乐文化的包容性。

(二)旋法构成方式多种多样

我国淮河流域音乐旋律一般是由传统的五声构成的,而在旋法构成方面结合了各种语境、多种方式,这与其他地区的汉族民乐有着类似的发展前景。由于各地区民乐语言的情境不同,所以民族音乐在戏曲艺术、音调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在河南沿黄地区及洛阳地区的山歌,音阶跨度保留于6度以内,大多不会存在8度以上的大跳。

(三)内容丰富,时代感强

由于经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河南地区民乐具有成因复杂的特点。同时由于其发展内涵、文化内涵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并深刻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比如,民乐《剪剪花》充分说明当地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细节。而《送郎参军》《嗡船号子》则讲述了郑州当地人民如何参与抗战,并刻画了这一经历,《送情郎》《放风筝》则展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品质。

(四)节拍简单,音乐内容清晰

淮河流域的音乐大多在节拍方面非常简单,其中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却非常清晰、完整,大都会应用多结构的形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具有鲜明、具体的特点。河南民乐具有融合化的发展特点,并呈现了多元化的渠道结构特征。

(五)对调式和音阶综合使用

音阶和调式能够体现一个地域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而地区与民族的音乐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应用了五种类型的调式,每种调式的应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用得最多的就是徵调式和宫调式。该地区民乐的创作与其他汉族聚居区的音乐创作形式比较类似,其中小调式的应用非常少,大多是以五声作为基本调式。

(六)题材丰富多样

从一个地域的音乐文化方面很容易能够看出其地域文化,同时地域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也与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会受到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不同的地域差异,民乐会呈现出不同特征。首先,平顶山、开封、郑州处于淮河流域,并占据了较大部分的面积。这一地区属于冲击平原,土地非常肥沃,气候比较温和。这一地区的民乐非常柔美,也体现出率真、纯朴的特点。驻马店、信阳的历史比较悠久,而由于南部地区多种文化的影响,也使其民乐风格呈现出曲调悠扬的特点,让人感受到委婉细腻的感觉。[3]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淮河流域音乐对外传播的价值

(一)为淮河流域音乐走出去开辟广阔空间

民族音乐代表了一个地域的特质,也是文化艺术与人类文明的结晶,体现了我国丰富的文化艺术。在我国古代,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绝唱,同时也保留下了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论著,例如,《魏氏乐谱》《乐谱学》最终流传到了日本长崎,这些著作中讲述了乐谱的变化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音乐学术思想的先进性。在日本也出土了诸多盛唐时期的音乐文物,朝鲜的轩架乐器、大晟雅乐,越南的雅乐体系,都是传承我国已有的民族音乐。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有多么深刻。淮河流域音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分支,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广博。而我国的一些传统乐器也汲取了西方弹拨乐器的特征,将其改造为琵琶,唢呐、胡琴、扬琴等乐器也是这样演化而来的。这些音乐都与丝绸之路各个区域的音乐实现了融合与汇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传播民乐艺术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民乐文化内涵

我国民族音乐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南舞阳县出土了骨笛,这种乐器已有约9000年的历史。在“一带一路”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传播我国的民间音乐。近年来,人们都在考虑民间音乐将会去向何处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又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使我国民间音乐实现娱乐化、现代化、西方化的发展,而另一种观点认为首先在一切改革之前要坚持民间音乐的民族性,发扬其自身的个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音乐的民族性,在淮河流域音乐传播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其个性,然后进一步使其与世界音乐文化得以交流。我国淮河流域音乐文化能够承受当前文明的洗礼,同时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具有淮河流域音乐的民族性,所以才能成为巨大的生命力之源。在淮河流域音乐的传播方面,同样应当注重这一理念。在使淮河流域音乐逐步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也要明确大众化不能与快餐化、娱乐化画等号。在我国古代,诸多圣贤都精通乐理,而在民乐传播的过程中,也包含了文人雅士等诸多古典音乐文化。其中有一些极具个性的民间乐曲,这体现了我国淮河流域灿烂、丰富的民间文化。而淮河流域音樂的创作者大多数是集创作与演奏于一身,他们深刻地了解民族乐器与当地的音乐文化,在创作过程中也能够传扬淮河流域音乐色彩丰富、个性多样的特色,并体现其旋律优美的特征。[4]在音乐传播过程中也要避免出现过于注重技术的现象,演奏者不能仅仅停留于炫技的层面,而要深入民间,了解民间文化,这样才能使我国淮河流域音乐真正展现文化的根源。在“一带一路”传播淮河流域音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持守民主性,引导世界了解民乐文化,把握民乐精品,使其能够传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淮河流域音乐对外传播的路径

(一)讲好中国故事,在情景交融下达到入心入耳的效果

淮河流域音乐的发展与形成与当地的哲学及历史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儒家思想宣扬和谐、仁爱,道家思想宣扬天人合一,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拥有良好的内在修养,善于琴棋书画,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特征。阿拉伯国家的古典音乐也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而由于文化、地域等方面的影响,在民间也有着非常普遍的古典音乐传播。在“一带一路”传播淮河流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怎样能让异国他乡的百姓喜爱我国的音乐?这不是简单的演奏会或音乐会能够达到的目标,传播我国淮河流域音乐需要整合其他的资源,讲好中国故事,这样能够描绘出完美的整体音乐画卷。音乐的内容或欢快,或喜悦,或淡远,或清净,都能够实现情景之间的交流。在情景交融的背景下才能够达到入心入耳的效果,并能够传播我国淮河流域音乐的意境与灵魂。

(二)借助移动互联网等实现音乐的共享与交流

强化淮河流域音乐对外传播的效果,受众会受到感染,并感悟到我国淮河流域音乐的精神特质。在古代,音乐主要是通过乐器、人、音律等方式传播,而在发明了影音设备、录音技术之后,音乐的传播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音乐本身也是一种传播的媒介,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音乐的创作及传播模式都发生了转变。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磁带音乐,后来人们发明了计算机,又开始流行计算机音乐、电子音乐,使音乐与音乐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同时结合了电子信息技术、录音技术、音乐声学、电声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内容。目前,音乐传播已不再停留于以往固定的模式,是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触手可及的精神食粮。在数字时代,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等媒体环境实现音乐的共享与交流,为传播我国淮河流域音乐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淮河流域的民间乐手、艺术家、音乐团体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沟通、互动,传播淮河流域音乐。同时,也能够借助网络自媒体推广淮河流域音乐作品。[5]由于地域性、民族性各种因素的影响,民乐产生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并形成了人文雅乐的音乐特点。淮河流域音乐在意境上给人以淡远清静的感觉,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由于这一特点,在传播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对声学环境、听音环境也有相应要求,所以通过现代科技传播我国淮河流域音乐时,要关注如何提高演出质量,并使其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弹拨乐器是淮河流域音乐应用到的一种主要乐器,这种乐器所产生的效果与其所处的环境、演奏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传播我国淮河流域音乐时,要考虑欣赏与演奏环境,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以受众比较熟悉的音乐风格展现音乐,保留我国淮河流域音乐特质

在传播我国淮河流域音乐时,可以先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众的欣赏习惯、文化背景,通过其熟悉的方式开展传播与介绍,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在传播过程中,以受众比较熟悉的音乐风格展现音乐,同时也要注重保留我国淮河流域音乐表现力特质,在与异域文化的碰撞中,能够更好地展现我国淮河流域音乐的生命力。同时,也要根据演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营造独特的演奏效果,让观众能够感觉到身临其境,这样才能使我国淮河流域音乐真正走出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为我国淮河流域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路径。而借助这一机会,也要真正将我国淮河流域音乐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在传播我国淮河流域音乐的过程中,要不断拓展对外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形式,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欣赏习惯,不断创新传播模式,使我国淮河流域音乐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拥抱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郑保卫.“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当代传播,2016(02):40-42.

[2]史安斌,盛阳.“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7(08):10-13.

[3]刘鹏飞,朱丽娜.“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传播体系构建[J].新闻战线,2017(09):45-47.

[4]杨珂.“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传播政策解析[J].中国报业,2017(02):12-13.

[5]麻争旗,谢峥.“一带一路”背景下译制艺术与影视对外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0):99-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K2021A0551);2020年淮南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XJZD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晓炳,女,硕士研究生,淮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

(责任编辑 肖亮宇)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民乐一带一路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