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分解技巧研究
2022-05-23潘其猛
潘其猛
小学数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数学教学目标,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加深对数学的认知力。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与内在
1.教学目标的内在
对于教学而言,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的是紧密相连的两个理念。目标指的是通过教育行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而目的一般情况下是指为了达到想要的成果而提出的相应要求。将两者联系到一起就是教学目标的规划或设计,以此引导教学实施方向,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教学,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教学目标的预设指数要在特定的教学情况下使学生学习到什么来定义,并包括了所有需要实现的课堂内容,还需要使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教学效果的说明。
2.教学目标的作用
设定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将教学目标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以此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功效,预设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教育标准设定有效的期望目标,在课堂活动上发挥教学目标的推动作用,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调节功效,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调节课堂教学的教育手段,其不但可以为教学制定宏观的方向,还可以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
(3)激励功效,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奥秘;特别是在小学期间,教师一定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任教教师也不例外。因为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还不能快速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学科对于他们来说难度系数较大。因此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3.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现状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全面、科学、合理。因为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互动性,并且对于他们来说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因此教师开展新课程时,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设计全面的教学目标,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然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能全方位考虑,对于价值观和情感教学的理解不足,大多时候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导致开展的教学活动和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例如教师没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相应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完善,不重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的意义,且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数学思想、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以至于树立的教学理念不够成熟,从而在课堂上难以投入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此小学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价值观和情感态度,重视教学过程和知识能力,将教学过程侧重于课堂實践的探究,特别是开展深度课堂时。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在以及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深入分析已明确的教学目标,使用正确的教学原则,掌握课堂设计的教学目标,最终确定教学目的,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准
1.目标定位要合理
要想定位恰当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邻域和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来制定;其次教学目标要适用于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设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最后教学目标要适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不能任意删减或超越课本内容。
2.教学目标内容要具体
第一是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过于空洞或含糊;第二是知识技能性质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性,要从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和载体。例如在制定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简单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数据的知识技能方面,教师不要制定笼统的“理解和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知识,能在实际生活运用收集的数据解决问题”,而要具体到“在情境中掌握调查、试验、测量等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能够在调查中制定清楚要想要收集的问题或答案”。过程教学目标不能只是“认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使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以此知道平均数的作用,可以计算平均数”;而是要具体到“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分析,观察,验证等方式计算出平均数,并使用直观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平均数,在探索中掌握各数据之间的关联。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意义,清楚地解释自己统计出的结果,并以此做出判断。”
3.教学目标体系要全面
第一,教学目标要同时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侧重一方面而忽略其他的作用。第二是这三个方面要环环相扣,根据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找规律》中,教师围绕这一内容的目标体系的表述首先是指引学生在情景学习中探究并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根据相关规律判断出该序号代表的是什么图形。其次是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使用列举、画图或计算等方法逐渐完善找规律的过程。然后是让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以此获得成功的感受。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教学目标的策略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小学阶段多元智力理论的相关要求,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要明确学生是学习主体。因为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是单一的教书,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还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是学生要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且学生的智力是解决数学问题、强化创造能力的关键点。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也是教学目标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效指引学生总结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教师要将全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因为数学源自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要具备实际的解决能力。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第三,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特点。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因此每个人的智力以及数学思维发展也会存在差异。
例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可能性》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设定相应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兴趣,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将学生的智力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之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摸球游戏,突出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了解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主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正。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错误找到解决方案,通过问题的关键引导突破自我,以此优化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构建并优化知识框架,从而促进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意识到目标是来自于实际,如果脱离现实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的话,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会因为目标过高,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难以将问题有效解决,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加学习负担;而教学目标过低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来实施教学目标。因为抽象逻辑和抽象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大,所以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掌握内容。例如教师让学生将12根棍子平均分配时,全体学生都会想到四个不一样的方法,且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一起讨论并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学生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把12根木棍平均分成几份而已。在这样的概念下通过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答案,增加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就已指明了教学目标,如果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则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已经积攒了足够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并且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也会出现很多教学灵感。但很多教师却没有做好课后总结,导致很多值得借鉴的思想和教学手段逐渐流失。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及时做好教学活动记录,以此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结合教学内容,很多教学方法会有其适应的范围,在教学某一理论时引申出其他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比如在傳授整数时可以引出相关的质数、约数、倍数等相关概念;在讲解几何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圆周长公式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圆的相关内容,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不同半径的圆在纸上沿着直线滚动,以此测量圆周长;同时探究它和直径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圆周长的公式。
4.设计多个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设计多个合理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重视提问以及问题的重要性,突出问题的重难点,且问题内容要集中,注意提问方式和表述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另外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注意教学的进程和学生的思考情况,掌握提问时机。要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不要使用强制性的提问态度;数学问题最好不要随便的解释或重复,以免影响问题的意思和中心思想。假设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或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师不能立马给出答案,要通过指引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想到一个问题就随意提出,而是要通过思考,分析问题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要及时分析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后可以得到什么图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哪些部分的长度一样?哪位同学可以在演示、观察和思考中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形式让学生一步步了解圆柱体相关的计算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任教老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结合教育内容和目标,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提高数学素养,同时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巧妙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