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态绿色课堂 滋养语文核心素养

2022-05-23潘卫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态化语文课堂生命

潘卫星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的绿色课堂,要让学生走入课堂的同时,还能走出课堂。教师在一线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生态性、引领性,要教给学生未来成长的“核心素养”。

所谓生态化语文课堂,就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语文课堂,就是把语文课堂看着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下面笔者试从生态课堂的特点出发,构建绿色和谐的生态课堂。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和最突出的一个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不同于它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功能。一般地说,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

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包括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如:突出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及前后知识的融会性。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与之相关的原有知识,前后融会贯通,使新旧知识连贯成一个新的整体。包括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突破教学时空上的狭隘,课堂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语文课堂内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学生课外的教学目标,比如学生在课外阅读点什么或做些什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课内目标还是课外目标,她的设计都不能脱离语文视野,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创新、态度的发展以及创新人格的培养。

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更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语文课堂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除了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外,还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熟悉秦、晋、郑三国的地理形势。课前,我布置学生做好必要的资料查询,分小组整理不同的相关内容,做好必要的预习工作。同时,由同学推荐擅长画画的同学,在黑板展示秦、晋、郑三国的地理形势。晋郑比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退秦师》中所记述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

了解了这一历史背景,知道了秦、晋、郑三国的地理形势,再去解读烛之武说服秦君的言辞,就水到渠成了,无论是研读文本,掌握故事的情节,还是更好地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这一教学方式,调动了历史、地理、语文等各学科的知识储备,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因此,可以说,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懂语文、只了解语文,对其他学科所讲授的内容也要有所涉猎。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跨学科的知识内容时,才能知道哪些需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去回忆,哪些需要补充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素养,而不致于乱抓一气,茫无头绪了。

近年来,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大力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用大问题、大任务来组织单元内容与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当然这也是生态课堂整体性在教学过程、目标、内容上的具体表现。这里笔者以部编版九年级戏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为例,探究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任务驱动下的活动探究设计:任务一:阅读与思考,阅读剧本,了解剧本特点,构建剧本阅读策略。教师教读《天下第一楼》,用思维导图梳理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理解剧本主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学生运用剧本阅读策略自读《枣儿》,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台词,体会人物情感,理解剧本主旨,由剧本阅读初步尝试设计表演,将学过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独幕剧或简单多幕剧等。任务二:准备与排练,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话剧表演,学习表演技能,做好剧本理解和表演策略把握等准备,帮助学生由剧本阅读过渡到舞台表演,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记录好排练的过程。任务三:演出与评议,组织学生表演并进行师生、生生评议。

整体教学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这也是生态语文课堂整体性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自觉地、主动地把自己当作一个开放系统,尽量争取经常与外界交换有用的信息。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更生态,更有活力。

生态化语文课堂开放性的特点,包括:教学目标开放性。有人说:“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绵,不应是水泥的隔离墙。”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如果语文教学目标只局限于从课本到课本,钻进脱离实际的象牙之塔,那么学生的思维将被禁锢,学生的视野将被限制,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因此,语文教师要设置开放的教学目标,把学生从课本的天地中解放出来,赋予他们更为宽广的视野。开放性的特点也包括:教学形式开放性,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生态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如创设情境、组织辩论、小组合作讨论等。开放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无拘无束的,具有家庭般的温馨,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可以进行多角全方位的沟通与合作,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生态化语文课堂开放性也在于教学过程开放性。教学过程开放性集中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上,对于一些浅易的课文,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的课文,语文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去学;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性。

比如在教学《六国论》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辩论赛,相关内容要点如下

①在苏洵眼中,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赞同吗?理由是什么?②你赞同苏洵关于燕国灭亡的原因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在自主学习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答案,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了解、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苏洵开篇就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直截了当提出,六个国家灭亡背后的真相不是因为兵器和战法不行,而是因为争先恐后用土地侍奉秦国,使得秦国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上得以飞跃,有了平定天下的资本。接着,列举祖先和子孙的不同做法,祖先创业的艱辛和子孙“如弃草芥”的挥霍,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从另一角度展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所在。接着,作者还指出:除了土地贿秦之外,苏洵还认为赵、燕、齐三国国君做出了错误决策,如果齐国和秦国没有沆瀣一气,没有帮助秦国掣肘其他五国同盟;燕国没有用刺客刺杀秦王,就不会加速了国家的灭亡;赵国名将李牧对抗秦国有功,如果没有因为谗言被杀,使得赵国失去屏障。如果这三国能够做正确的决策,那么胜败的局势还不一定。经过辩论赛,学生熟悉了文本,走入了历史,同时,又能站在历史的背景下,客观真实地表达自我的想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当然所有一切也都应当在语文教师的计划和指导下进行,而不是全由学生决定。另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当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以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分享。

三、生命性

在生态化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他们每个都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敢想敢说、充满好奇、异想天开、坚持己见……以及许多“美丽的错误”,也往往是健全个性、创新人才的隐含表现。语文老师不能指望学生的想法处处符合成人所谓的标准,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其个性。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道德教育也是生态化语文课堂的生命性的表现。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比如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阅读、多次阅读,品味、体会生命的可贵与挣扎。在生命的临近时刻,人,一个有生命活力的人,如何面对这一险境,如何面对这一困难,如何学会接受现实,如何让自我的个体生命在如此危境中仍然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生存得更好,这都是值得每一个我们来思考的。

通读文本,我们发现,这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她都始终如一地“挂”在那里。原来她是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给了琼珊的生命以希望,活了下来;而老画家贝尔曼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生命的顽强让琼珊慢慢病愈,而这种病愈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苏艾的精心呵护,还需要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种下了一片“常春藤叶”,种下了生命的“常春”之歌。

还有像廉颇知过改过,信陵君急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在生态化语文课堂上,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会肃然起敬,并以之作为自己学习的楷模,而这些美好的品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学生健康个性的组成部分。

因此,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精神品质,张扬其个性风采,让每一个生命个体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让语文教学真正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四、创新性

创新原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自己全新的发展,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接受现状。教育离不开创新,语文课堂更是如此。没有创新,就谈不上是教育的创新,語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没有创新,语文课堂就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氛围,更不能称得上生态课堂。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语文教师讲读一篇课文,往往会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溜,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生态化语文课堂就是要打破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

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提供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为了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支架,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可以设计“义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义卖”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商品种类,并设计招牌和广告词,可以设计以下任务单:一、摊位争夺战。(1.介绍自己的产品、设计招牌与广告词;2.说明自己的设计亮点。)二、“C位”我来评。(针对招牌和广告词的设计,学生进行评价。)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自行在活动中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滋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创新为主旨”,就是要使课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力的源泉。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不仅要让学生接受现成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探求新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主动创新,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创新表现。既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固有的创新因素,又要及时点燃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火花。同时要鼓励学生向专家“挑战”、同权威“论争”,在质疑问难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只为了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更要关注、重视学生长远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才会更有活力。

猜你喜欢

生态化语文课堂生命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