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背景下制造企业转型模式及创新策略研究
2022-05-23伍文秀徐佳敏
伍文秀 徐佳敏
摘 要:近年来,智能化发展迅速,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智能化发展对我国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市场环境及劳动力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智能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想要加速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转型升级,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创新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背景;转型模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2)7-0150-04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7.03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has provided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our country'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owever,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R&D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market environment and labor level of 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fore,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ce, if our country'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ts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it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change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mode, innovat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lligence.
Keywords: intelligent background; transformation mode; innovation strategy
1 研究背景
智能化升級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当务之急,从2013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到2015年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各国纷纷开始实施智能制造战略,推进制造业加快迈向智能化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为中国制造企业抢占制高点和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契机,是制造企业竞争力提升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左世全[1](2017)认为,现阶段的智能制造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用智能技术,而是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将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衔接起来,是传统制造方式的一种变革,能够产生新的业态。周济[2](2015)认为,智能制造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它涵盖了产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模式改革四个维度。肖静华、毛蕴诗[3](2016)等人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提出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也是未来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主要参与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而智能化则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化是一场技术革命,智能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它不仅能够减少一定的人力劳动,同时还能代替人类进行部分决策,推进信息快速传达。我国制造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制造企业应该加强制造智能化意识,抓住发展机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转变生产方式,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2 现状与问题
2.1 制造企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但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也是服务业需求的重要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稳中有进,中国也从农业大国逐渐发展成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相继超越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92万亿美元,产值接近世界总量的20%,首次超过美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4万亿元,接近全球的30%,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从2015—2021年的数据来看,与2015年的19.94万亿元相比,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约57%,总体增长态势在平稳上升,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在30%左右,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时隔多年终于实现正增长。
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现阶段全球各国都在加速发展制造业。贺倩[4](2016)研究发现,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基于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大力投入资金或建设平台以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以期能够加速制造业朝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我国制造业如果想要保持地位不被赶超,就需要不断发展智能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竞争力。左世全[5](2014)指出,制造业竞争能力的获取主要在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并实现产业化。我国制造企业大都有自己固定的生产经营模式,且长期都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而获得低成本的优势。但是,近年来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来看,从2011年的36 665元到2020年的82 783元,增长了将近126%。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种优势也在逐渐减弱。
2.2 智能化背景下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
2.2.1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技术创新是指通过使用新的知识、技术、工艺以及生产经营方式,来创造新产品的过程。技术创新水平体现了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小,而自主创新能力则影响智能化技术的实现。制造业要想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谋求机遇,就必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壁垒,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是制造业在智能化背景下转型的必要条件。全球研发投入前10名的企业中有7家都是制造业企业,美国专利总量的90%都属于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的2/3来源于制造业。相比于以前,我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增长很多,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有差距。目前我国制造业的许多关键核心技术都依赖进口,而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使得我国制造业陷入了“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困境,从而阻碍了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
2.2.2 内外部环境竞争激烈,产业环境有待优化。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较为良好的制度环境。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之颁布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我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持。发布的政策主要还是集中在规划类及管控类,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政策不多;另外,相关法规中用来激励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的比重较小,这无法激发制造业的创新动力和提升其竞争力。在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时,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双重压力:制造业强国一直在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瓜分了技术领先带来的高效益;而制造业后起国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提升自身实力,以期能够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我国制造业要想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
2.2.3 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人才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自主创新研发人员,还需要高技能的一线技术工人以及数字化营销人才。以往的数据和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大部分制造企业从业人员学历不高,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制造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斷提高,相应地,对于制造业的相关师资力量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尤其是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设置了许多新兴岗位,而学校设置的技能专业方向如果未能及时跟着调整,就会出现就业市场上岗位匹配度不高的现象[6-8]。
3 智能化转型模式
针对我国制造业在智能化背景下亟须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模式。
3.1 产品智能化
一是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产品向带有数字技术的服务转化,降低成本;二是推进产品向智能化方向研发,形成以数据、模型为核心竞争力的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体系。例如,长虹空调能够自动感知识别人体物理、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人体状态特征识别算法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自优化、自学习,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实现产品智能化的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基于通用组件的快速配置,开发数字化产品以实现自动化;基于通用算法,加快检测速度并自动进行检测路径规划,增强产品检测能力以实现智能化。
3.2 生产智能化
由过去传统制造业的“人工分析决策+自动生成”转变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分析决策+自主生产”的智能化制造方式,由原来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制造转变为现在小批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差异化生产方式。通过智能化将消费者的需求与企业的生产高度匹配,这样既能避免产能过剩,又能高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设备连接起来,让数据、信息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交互,同时让智能技术赋予机器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调节参数及调配自身资源,找到最优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在进行生产智能化的实践。2020年9月,阿里巴巴旗下的犀牛工厂利用犀牛制造平台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制造生产环节,真正做到了按消费者需求定制生产智能化服装。
3.3 组织管理智能化
智能化的发展会使得制造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替换掉部分生产员工,制造业将朝着无人化生产方向发展,甚至组织管理方面的控制、协调等工作也将由人工智能完成,组织架构将扁平化。例如,电动客车行业正在探索搭建电动客车现场生产维修组织管理智能化平台,只需要在平台里面输入和各项工作有关的信息及条件,系统就可以智能生成派工单并自动跟踪各项工作完成的进度。同时,借助互联网、信息化等技术将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售后、与客户关系的维护等实现产业联合,利用智能化管理分析企业资源的调配、人员行为的发生及组织绩效的变化,找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优化方案。
3.4 商业应用智能化
传统制造业是根据客户需求来生产产品,是一种被动的需求生产方式。智能化背景下,被动的需求生产方式已转变为主动的需求生产方式,即通过互联网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客户内心真正的需求,引导客户主动消费,在向客户提供产品的同时融入智能化的增值服务,增加客户良好的体验感。2016年初,海尔推出智能制造COSMO平台,该平台将用户和企业连接起来,实现了用户与产品、设备的互联互通;并且通过智慧物流服务、智能生态服务和用户智能交互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感。商业应用智能化需要通过智能化平台将消费者与企业连接起来,让消费者能够全程参与订单从接收到完成并发出及享受售后服务的过程,促进企业与消费者良好关系的建立。
4 制造业转型过程中的创新策略
4.1 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产业核心技术
我国制造企业应该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从而实现转型升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投入建立创新中心,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其次,企业要与高校合作,加大投入,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引进应用型人才;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或者研发合作机构,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次,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转变制造企业生产方式,以期能够适应市场及时代背景的变化,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最后,立足于原始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保护政策的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促进不同领域在合作中分享创新知识成果,从而吸引外资进入。
4.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制造业智能化不仅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我国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加大“引进来”的力度,使国外高技术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同时使其在国内落地生根;二是引导企业“走出去”,整合并宏观调配现有资源,促进我国制造业生产优质的智能化产品,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智能化标准体系,解决国内外企业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优化国际环境,使制造企业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4.3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制造业核心需要的人才
人才是一个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资源,制造业中人才的数量及质量是影响制造企业绩效提升的关键。在智能化背景下,制造企业要想转型升级就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结合高校及研究机构,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挖掘和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逐步提高制造企业人员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同时,根据我国现有的教育方式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或者将我国的人才送去国外深造,提高他们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给制造业的就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5 结语
制造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发展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制造业需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并解决转型过程中的市场环境、劳动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問题。这些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的相互配合,给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引进并培养适合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高技术人才,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并逐步减弱关键技术的进口依赖性,加速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世全.我国应加紧部署下一代智能机器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4):85-90.
[2] 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3] 肖静华,毛蕴诗,谢康.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体系与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J].产业经济评论,2016(2):5-16.
[4] 贺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6,46(2):18-21.
[5] 左世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3):36-41,59.
[6] 李佩,张精.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1(3):61-62.
[7] 陈云燕.“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20):122.
[8] 王涛,翟永正,吕海洋,等.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智能制造落地之道[J].智能制造,2021(1):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