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2022-05-23陈美香
陈美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已经不满足于主科课程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由此便突出音乐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中引进声势律动,即通过自己的身体做出不同的姿势得到声音,强化音乐节奏感,从而激发大家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融合实践
引言:声势律动强调借助拍手、跺脚等肢体行动制造声音,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跟随音乐的节奏加以摆动。这就要求教师不应只重视乐理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实践中加强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锻炼大家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以此保证音乐课堂的质量,本文针对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激发音乐兴趣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忽略了师生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课堂同样如此,通常由教师先行介绍本课学习的歌曲,讲解相关乐理知识,亲自演唱告知大家正确的节奏,而后带领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熟悉歌曲,以此便完成了教学。枯燥的流程根本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氛围低沉,无法营造活跃的环境,久而久之极易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策略,利用声势律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歌曲学习中,有效保证课堂质量。例如在花城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小朋友,爱祖国》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听与教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切身感受祖国的美好,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努力做一个爱学习、爱生活、爱祖国的好孩子。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大致了解它的节奏,而后让全体同学起立,再次播放歌曲,跟随节奏做拍手动作,为它进行伴奏。注意一定要把握拍手的频率,保证所有人的节奏都是一致的,在感受律动的过程中还可以轻轻摆动身体,深刻感受其中的情感。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成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并通过拍手以及摆动身体的方式加强声势律动的实践,以此保证课堂效率[1]。
二、感受音乐节拍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成成熟,正处于启蒙时期,对待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的,喜欢用“是否有趣”作为判断标准,来决定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用心程度。并且,由于年龄尚小,音乐基础相对薄弱,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原始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发展需求,枯燥的乐理知识不能调动他们的音乐热情,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与节奏的拍、唱、听等环节中融入声势律动,深刻体验音乐节拍的特点。例如在花城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有个洋娃娃》一课,教学目标是用科学的方式熟练演唱歌曲,正确掌握段落反复记号;通过体验印度尼西亚风格的儿歌,用多样的方式抒发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多元的音乐情感。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用“La”跟唱歌曲,将手放置小腹上,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唱“La”,感受自己腹部的起伏来确定音准。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后让大家轻轻打击课桌为自己伴奏,进行独立演唱,强调节奏的重要性,精准掌握音节的空拍进行敲打。教师要时刻观察大家的行为,保证每个人的对节拍的掌握都是正确的。教师通过声势律动引导大家感受音乐的节拍,精准把握整体节奏,促进音乐素养的提高[2]。
三、体验音乐情感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本节课的重点理论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在练习中深刻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可以借助肢体语言,通过声势律动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发对于音乐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歌曲有关的动作,并指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以此加强对情感的理解。例如在花城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我们爱老师》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爱教师,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他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尊敬师长,提高道德品质。为了加强大家对歌曲的理解,可以设计拥抱、敬礼、鞠躬等对老师表达爱意的动作,在演唱过程中找准节奏作出对应的行为。重点强调敬礼动作的规范性,不是随意将手举在脸旁,而是右手竖直,指尖朝向太阳穴的位置,做这个动作时要秉承认真的态度表达敬意。将班级氛围男女生两个小组,针对歌曲分别进行演绎,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也有利于教师更仔细的观察大家的动作是否规范以及音准是否正确。在不同的歌词中加入不同的动作,发自内心的将其展示出来,进一步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尊敬与喜爱。借助声势律动的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大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四、营造音乐意境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想进一步体会其中情感,就要营造出对应的意境,做到环境喝心境相结合。不同的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在意境的构建上也要有所差別。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可以借助声势律动加以辅助。例如在花城出版社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凤阳花鼓》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安徽名额的特色,学生能够利用鼓、锣等乐器进行简单的伴奏;对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体会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情感,要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教师提前准备好鼓和锣带到课堂中,在播放音频之前提出要求,认真聆听的同时要找出歌曲中的空拍,正确利用乐器加以伴奏。欣赏过去总结出歌曲的规律是强弱,次强弱的形式,而后将乐器交给大家,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大家跟随节奏作出打击动作,没有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拍手或跺脚的形式加以配合,在教师营造的民歌意境中充分理解歌曲的情感,并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有效保证了音乐教学质量[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合实践不仅体现在激发兴趣、感受节拍、体验情感以及营造意境这四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大家对音乐学科的兴趣,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媛媛.巧用声势律动妙解小学音乐课堂旋律教学[J].北方音乐,2020(24):209-211.
[2]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C]//.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2803-2804.DOI:10.26914/c.cnkihy.2020.041613.
[3]谢英杰.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智慧,2020(2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