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美育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
2022-05-23宋忠阳
【摘要】本文论述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小学通过创设“艺韵文化”环境、培养“艺韵文化”团队、深化“艺韵文化”内涵、凝练“艺韵文化”成果等举措,探索构建美育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提升全校师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艺韵文化 美育 特色办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0-0024-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小学是一所由南宁市青秀区管辖的公办学校,2016年9月正式招生。学校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让美育成为滋养师生心灵的清泉”的办学口号,确定了“艺术启航,美育奠基”的办学特色,以“灵、礼、巧”(校名中林里桥的谐音)为校园文化底色,提出“让孩子的童年更精彩”的办学理念,倡导“一画一书育人”,不断打造“艺韵”兴校办学品牌,主打社团特色,构建“艺韵文化”育人体系,持续提升全校师生的审美素养,走出了一条富有校本特色的美育之路。
一、创设“艺韵文化”环境
要想突显校园文化特色,相应的校园硬件建设必不可少。我校主体建筑竣工之时,很多地方虽富有现代气息,但缺乏特色与美感。为此,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从校名招牌的设计、校门周边的文化展示、连廊的装饰、校内庭院与各功能室的装修等方面着手,就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学校外显文化。
例如,学校校门上的校名“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小学”是由90多岁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园稻林老先生亲笔题名。校门口两侧的“三风一训”展示墙、红色爱国主题教育墙、书法文化展示区等,都突显了校园文化主题,让整个校门口充满了墨香。校园内,四根融入“灵、礼、巧”文化特色主题的廊柱,以及廊柱上方的“让孩子的童年更精彩”的立体字都散发着艺术之美。综观整个校园,无论和美厅、出彩园、国画室、书法室、音乐室,还是林里舞台、多媒体教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等,从设计到装饰,都彰显了“艺韵文化”。
为了进一步突显“艺韵文化”特色,我校明确了“精彩,在这里绽放”的学校形象理念,依托“灵、礼、巧”的校园文化寓意,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校徽设计,最终确定了以“七巧板”为意象的校徽图案。七巧板多彩的颜色、多变的造型蕴含着灵动的智慧与巧妙的思维,象征着我校师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探索、成就自我。
我校将金链花树定为校树。金链花树的树冠端正整齐,树高2—5米,木材坚韧,花色澄黄如金,具有清新的芳香,象征着我校师生灵巧机智、沉着冷静、进取知性。金链花开花时节,远远望去,一树黄花,串串下垂,犹如金链,走近细看,金色小花环环相扣,万朵娇花犹如林里师生绽放的笑脸,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校结合金链花树中的花朵、果实等元素设计了学校的吉祥物——“丹丹”(女生)和“青青”(男生),这两个卡通人物形象,不仅体现了林里学子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坚忍顽强的精神,还体现了学校“让孩子的童年更精彩”的办学理念。我校还特邀南宁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坚为学校创作了校歌《让童年更精彩》,将校园特色文化蕴含在灵动悠扬的歌声中。
通过打造上述校园外显文化,我校的特色办学主题逐渐明朗,浓郁的艺术气息洋溢在校园内外,让“讲艺术”的校园环境文化润物于无声之中。
二、培养“艺韵文化”团队
基于学校美育工作主题,我校构建了“艺韵文化”四大育人体系,即“以艺启德”的学校德育体系,“以艺怡情”的教师管理体系,“以艺促智”的课堂教学体系,“以艺育人”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基于教师团队精神文化构建的“以艺怡情”教师管理体系是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校,教师们的三笔字(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训练必不可少,学习国画和钟琴也是教师们的必修课,让翰墨飘香的书画、清脆悦耳的钟琴成为教师们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我校还定期举办教师队伍“阳光心态”教育活动,如“出彩杯”系列比赛、思维导图绘制比赛、教师运动会、教师节庆祝活动、教师阅读沙龙、教师成长分享会等,让比赛与活动成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形成良好师德和阳光心态的重要载体,促进形成林里教师精神文化体系。
围绕“让孩子的童年更精彩”的办学理念,我们提炼了“德礼立人,以美益智”的校训,为打造“潜心植礼·惠心从教”的教风、“知书达礼·心灵手巧”的学风和“向善明礼·形行兼美”的校风而不断努力。在学校大家庭里,教师们自觉践行以下八条主流价值观:“我”即学校,身体力行以师育生,主动赢得认可,机会就是待遇,经历就是财富,高高兴兴干累活,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责任到此、请勿推辞。在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全校教师的心态平和,领导班子和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和谐。办学五年来,我校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潜心植礼·惠心从教”的教风,带着阳光心态,向着“艺韵文化”特色办学目标携手共进。
三、深化“艺韵文化”内涵
我校努力将“艺韵文化”渗透到办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精心打造“1+3+X”“艺韵大课堂”等课程品牌,在开足开齐国家基础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国画、钟琴、足球等特色课程,并安排了相应的指导教师长期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活动。
(一)三大特色课程
1.国画课程,墨韵芬芳。国画作为学校课程的“头牌”,深得学生喜爱和家长认可。日常教学中,我校将国画课程分为创意儿童画、写意花鸟画、工笔画、高年级国画等项目,以国画为主体衍生出各种特色子课程,让书画的墨韵芬芳香满校园。2019—2021年,我校多次与广西美术家协会、南宁市美术家协会、广西北部湾书画院合作,将爱国主题、爱校主题、海洋主题与保护环境的理念、积极生活的态度融入国画创作中,成功举办了三届“墨韵寻芳听童言”书画展活动,共展出师生书画作品600多幅。
2.乐器课程,音韵悠扬。我校提出“让每一个林里学子都能掌握一门乐器”的教学目标,从2018年春季学期起,将钟琴课程在全校普及。音乐教师在钟琴校本课程教学中,围绕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精心打造钟琴课堂,教学难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从认识钟琴、感受钟琴、小乐曲的学习、钟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等方面进行教学,重在感受音乐、丰富体验;针对高年级学生,主要从音乐基础知识、钟琴敲奏、中型乐曲敲奏与赏析等方面进行教学,重在演奏技巧的掌握与音乐素养的提升。钟琴校本教材所选择的乐曲多出自音乐课本或日常生活中传唱度较高的正能量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歌曲传唱度高。在乐器学习中,学生走进了音乐的世界,从中发现了音乐之美和欣赏音乐之美,实现以“音”润心、以“律”怡情。
3.足球课程,魄动校园。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程是我校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五年的发展,学校的班级足球联赛和“灵足杯”校园足球赛已成为本校传统足球赛事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联赛,林里师生学习足球、感受足球、热爱足球,为学习生活注入了动力与活力,在足球运动中锻炼健康体魄,在绿茵场的角逐中建立阳光心态,促进了身心健康成长。
(二)特色兴趣社团活动
在三大特色绘本课程的基础上,我校成立了灵巧儿童国画社团、灵音钟琴社团、灵足足球社团、灵转独轮车社团、林雅舞蹈社团、墨林书法社团、灵动街舞社团、巧跃花样跳绳社团、灵峰攀岩社团、灵莺合唱社团、林礼书香社团、林蕾芭蕾舞社团、品声朗读社团等13个特色学生社团,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包括“墨韵寻芳听童言”书画展、“灵足杯”校园足球比赛、植校树活动、“三月三”嘉年华、特色花灯展、艺术节、体育节、全校钟琴汇报演出、“小百灵之声”歌咏比赛、“我家春联我书写”迎新春活动等,为师生们搭建了展示才华与提高技能的平台。
在发展学生社团方面,我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自治区美协、书协和南宁市美协、书协的大力支持下,定期开展专家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让专家引领学生社团发展,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同时让师生在剪纸、毛笔制作等“非遗”文化的体验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感受传统制作技艺的魅力,在活动中碰撞灵感,丰富艺术实践,提升审美素养。
(三)成立学校特色工作室
2020年,我校申请成立的特色艺教工作室——儿童中国画创意工作室,获得南宁市教育局批准和授牌。工作室以“专家引领—自主研修—同伴互助—问题探究—交流观摩—实践反思”为基本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内更多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室基于“壮乡创意童趣水墨”的艺术特色,以写生水墨、装饰水墨为主要创作方式,基于儿童视角,用创意水墨去描绘八桂壮乡的神韵与风情,让学生的童趣思维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在引导学生体会笔墨趣味的同时,领略壮乡的独特风情。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以“水墨壮族神话故事”为主题的一系列创意水墨画教学与作品创作活动,包括“水墨壮锦故事”“花山岩画”“龙象塔”“海上丝绸之路”“名仕田园传说”“百鸟衣传说”“对山歌”“抛绣球”“百里邕江”等。工作室的组建,既是对学校多年来国画特色教育的汇总和提炼,又为学校国画特色教育拓宽了路子,提升了学校国画特色品牌的美誉度。
四、凝练“艺韵文化”成果
第一,形成育人活动体系。办学以来,我校致力于将美育与德育融合,实现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逐步形成了各年段美育德育活动体系。一年级: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结合德育课程注重行为美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好习惯的同时,着重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如学习特色君子礼、招手礼、作揖礼等。二年级、三年级:在一年级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德育课程的设置与开展主要倾向于培养学生具备鉴赏和分析美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年级、五年级: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让他们的行为美与表现美、创造美与艺术技能相融合,在美育与德育活动中激发创造美、表现美、展示美的潜能。六年级: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真谛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人格修养,在美育与德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第二,展示美育成果。2018—2021年,我校成功举办了三届钟琴校本课程汇报演出。从第一届全校八百多名学生钟琴汇报演出到第三届千人齐奏钟琴的宏大场面,林里学子们的琴技越发精湛。特别是在2021年“六一”儿童节举办的第三届钟琴汇报演出中,1 500名林里学子带着他们最新的学习成果,齐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清脆动听的钟琴旋律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场面宏大令人震撼:会场上空飘荡着钟琴通透明亮的旋律,教师与家委代表们共同拉着巨型党旗缓缓入场,学生们用歌声表达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如同一幅“童心向党”的美好画卷。
第三,立项美育课题研究。近年来,我校承擔的国家级美育课题子课题“学校美育与人生发展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并荣获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奖;立项的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依托美育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得了专家们的好评,被评定为B等级。
第四,成功创建“兰亭学校”。在创建南宁市“兰亭学校”的过程中,我校根据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句,提出了“林里栋梁,桥上风光”的愿景,希望每一个林里师生都能像诗句描绘的那样,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装饰着更多人的梦。经过努力,2020年12月,我校通过专家组的现场评估,成为南宁市“兰亭学校”。
总之,以艺术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突破口,我校成为艺术教育的沃土,为每一个师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重点思考、实践两个主题:一是平衡班级文化个性发展与学校的统一规划;二是将中国传统儿童文学经典故事《神笔马良》中蕴含的马良精神与学校国画课程、德育工作相融合,推动学校美育文化品牌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2-1-30].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李代贵.内生与外显:学校文化建设思考的两个角度[J].新课程评论,2019(5):49-54.
作者简介:宋忠阳(1968— ),广西横州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美术教育等。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