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构
2022-05-23杨英娇徐莉萍
杨英娇 徐莉萍
在新课改、“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一言堂式的讲授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笔者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项目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实现建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目的。
● 微课自学,培养自主探究
在项目式学习中,项目的设置应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微课可以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因此,教師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等,但这些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因此,笔者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相关的微课,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归纳和提炼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场合信息的表示方式。
● 动手实践,深化信息素养
项目式学习要求以实践操作来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成效,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参与操作,才有可能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应用时的操作经验,从而培养信息意识。
例如,《组装计算机》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懂得如何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因此,教师可先示范如何安装计算机,并讲解组装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以及硬件安装的注意事项。接着,学生分组组装计算机,教师巡视指导。在完成组装后,教师要求学生检验计算机的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如果不行,要求学生思考原因并调整。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发布的需求通过网站配置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达到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 活动评价,碰撞思维火花
展开学生活动的自评、互评和师评,保证评价的多样性,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项目成果后,要求其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以碰撞出思维火花。
例如,在“组建简单的家庭局域网”的主题活动中,在学生填写完家庭无线局域网使用情况表后,笔者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其填写的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实际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同时,教师也给予评价,以加深学生对组建网络的感受。
● 拓展延伸,开阔学科视野
拓展提升是项目式学习的高阶目标,教师可通过实际操作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网络信息安全》一课中,要求了解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了解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知识与社会背景。网络信息安全涉及的有些知识较抽象,为了避免枯燥地讲解理论性知识,教师可以对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还可以给出对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等,制订网络安全方案,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