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加强货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 坚决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2022-05-22
会议指出,货车交通肇事肇祸依然多发高发,事故死亡人数占比高。2021年货车万车死亡率远高于平均万车死亡率的近三倍,为事故死亡率第一的车型。2021年,一次死亡2人以上事故中涉及重中型货车起数占总数的42.65%,较大以上事故中,货车肇事起数占总数的45.5%。货车安全管理主要存在4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严重违法隐患突出。疲劳驾驶、超限超载、超速行驶等严重违法突出,引发的事故严重;二是右转“盲区”隐患突出。尤其是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的路口。2021年涉货车一次死亡2人以上事故中,涉及与摩托车、电动车相撞起数占比高达72.41% ;三是“大吨小标”隐患突出。部分生产、经销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公告标准生产制造不合规车辆,非法改装改型,致使车辆超长、超高、超宽。目前全国共有738个车型涉嫌存在“大吨小标”问题;四是主体监管隐患突出。2021年涉及货车超限超载的一次死亡2人以上事故,均涉及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鼓励货车驾驶人超载、超速、疲劳驾驶。
会议要求,从四方面入手,从严从实抓好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货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的落实,坚决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严厉打击“职业看路人” 提升路面执法效能
充分借鉴泉州南安做法,按照“以线查人、以人查案、以案查案”的总体策略,严厉打击一批“职业带路人”,对其背后的涉黑涉恶、非法利益输送、与交警内部人员相互勾结等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坚决打击,净化货车执法环境。
加强科技赋能 破解疲劳驾驶和右转盲区隐患“监管难”问题
借鉴莆田交警支队和辖区物流企业经验做法,全力推动货运企业为重、中型货车加装交通智能系统,实现对疲劳驾驶、看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的自动辨别、自动感应、实时预警。建立预警信息通报制度,精准帮扶违法多发或情节严重的车辆所属企业或个体车主。借鉴莆田、厦门经验做法,联合保险公司,推动重、中型货车加装碰撞预警、周边环境辨识追踪、转向盲区监控等安全提示辅助设备,提升主动发现危险隐患能力。在货车、两轮车、行人混行的路口,强化右转安全隐患排查,推动设置右转专用道、物理隔离机非右转车道、施划右转盲区警示区、加装右转视觉辅助设施等措施。
深入事故调查问责 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借鉴南平经验做法,提升联合调查、综合问责合力,持续推动事故深度调查提质增效从路面调查向源头追究转变,从单一追究向堵塞漏洞、完善机制转变。推动将事故深度调查纳入平安建设、绩效考评等考核评价内容,倒逼相关企业、单位履职尽责。
严把货车准入关口 掐断“大吨小标”流向路面源头
严格新车查验把关。加强对轻型货车的查验核对。强化检验机构责任,探索创新大数据监管模型,对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的,一律依法处罚,暂停采信机动车检验报告,并通报有关部门撤销资质认定证书。落实违规上报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加强嫌疑车型登记上牌情况的分析通报,对异常业务、异常情形立即核查,一律依法依纪从严处理,追究责任。
会议强调,要强化源头宣传和警示教育,发挥大型企业示范引领,推动行业自律和协同共治,呼吁广大货运企业学习借鉴盛辉物流集团、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加强企业安全内控和规范管理的经验做法,切实担负起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协助配合政策宣传,加强路面执法监督,共同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
南安三大创新举措提升货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质效
近年来,泉州市南安交警大队持续强化事前源头、事中动态、事后企业监管,创新治理举措、瞄准问题整治,不断提升货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质效。
亮点一:首创“视触听觉全感知”大型车辆右转盲区警示带
南安交警大队在借鉴各地建设右转弯盲区警示带的基础上,在市区成功雕像路口首创“视触听觉全感知”大型车辆右转盲区警示带。“视觉”警示方面,利用纵向红白相间的标线形成强烈的颜色变换,提升视觉冲击和警示效果;“触觉”警示方面,利用凸起标线和路标产生强烈震荡;“听觉”警示方面,利用高速震荡产生的高频噪声同步提醒非机动车、行人紧急避让。
有别于传统警示带依赖单一视觉警示方式,南安市通过声光诱导和触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警示,引导大货车和非机动车、行人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
亮點二:率先提出非现场查处机动车违法载人解决方案
南安交警大队针对采茶植树、采摘瓜果、绿化养护等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用工出行特点,率先提出全新智能化勤务解决方案。
创设基于头部特征识别的货车违法载人检测模型,通过对过车图片的机动车开放式车厢区域进行AI分析,检测类似人体头部圆形特征的物体数量,并针对不同坐姿和佩戴头盔进行优化识别,直接推算出车辆的乘员数,并可通过短信或警务通预警,将预警信息和图片推送给指挥中心和附近警员进行拦截处置。
该模型具有部署快、成本低、易覆盖等特点,2021年9月3日该解决方案在泉州市推广应用以来,南安市共查处300余起货车违法载人行为。
亮点三:破解大型车辆为主的重大交通造成拥堵与安全难题
水头镇素有“世界石材之都”之称,石材交易量在全国占比高达60%,运载石材的大型车辆高占比的重交通成为水头镇道路交通主要特征,部分重点路段超过承载压力,混合型交通、高峰拥堵等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安全与拥堵压力并存。
南安交警大队对水头镇路网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分析,确立了“外重内轻”的基本管理原则,将大型车辆限制在镇区外围,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分流至通行指标较高的新国道上,从区域上实现基于民生经贸优先的道路资源优化调配。
一是打造小型汽车快速通道。对旧国道324线大盈路段和中心大街、水安线执行货车限行,更好地满足小型汽车快速通行需求。二是打通货车通行大动脉。充分挖掘水头镇新国道324线的通行能力,将限行路段货车分流至水头镇新国道324线绕行。三是建设交通综合提升示范路口。以水头镇区重点枢纽明利酒店灯控路口为示范路口试点,在该路口设置机非分离波形梁、大货车右转弯警示带、小型汽车、大货车专用道等。四是加大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将限行路段警力置换投入到新国道324线,将主镇区712个停车泊位纳入智慧停车泊位管理体系,清理90个路内停车泊位等。五是辅之配套措施强化保障。实行限行路段特需通行许可审批,实施车辆通行许可审批准入制度。
2021年水头镇辖区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42.31%,水头主镇区交通拥堵问题基本解决,承担分流任务的新国道324线基本畅通。
莆田构筑重型货车风险隐患智慧防控体系
2021年以来,莆田市着力构筑重型货车风险隐患智慧防控体系,打通了政府监管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搭建了职能监管与企业监管之间共建共治桥梁,有效填补了重型货车安全监管上的漏洞,极大降低了重点车辆行驶中的潜在风险。
2021年7月,集前端车载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后端运行管理平台于一体的“莆田行”交通智能平安系统上线。该系统具备前端车载系统语音提醒、后端平台适时监测的智能监管集成功能,对各类危险行为能自动辨别、自动感应、自动预警。例如,该系统会应用“人像分析”判别驾驶人是否处于疲倦状态,通过图像监测判别前方或右侧盲区是否危险临近等,然后由车载系统发出预警,后端平台进行综合监管。
经广泛宣传引导,目前全市已有100余家企业共3008辆重型货车申请安装前端车载系统,并接入交警支队终端平台接受监管。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综合治理,目前监管平台上几乎没有再发现驾驶人开车打盹、手机聊天等危险行为。
目前,莆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正积极拓展“莆田行”交通智能平安系统应用范围,协调交通、住建等监管部门和大型运输企业达成共识,同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较大运输企业同步建设平安系统监管平台,构建重点车辆安全监管共享共建共治联动机制。下一步,该支队将继续对容易诱发客运车辆、网约车、私家车等各类车型事故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在充分保障车上人员隐私的基础上,分类设计相应的技术参数,争取所有车辆均纳入交通智能平安系统综合管理。
莆田城厢创新实施“1234”反酒驾工作法首批醉驾缓刑人员执行“道安劝导令”
创新“1234”工作模式。2011年“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日渐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仍有侥幸者以身试法!为避免悲剧发生,从源头预防酒驾行为,莆田城厢交警在开展酒醉驾综合治理中,创新“1234”工作法,多管齐下,全力织就严防酒驾“天罗地网”:建好一个阵地;“警企”双向共建;打造三方联动;获构筑“四道防线”。
建好一个阵地,夯实源头管理。紧盯酒醉驾源头管理,动静结合,全力营造浓厚的拒绝酒驾氛围。打造静态宣传点。多形式全方位进行“酒后禁驾”提醒,让前来消费的群众“ 进门看得见,出门听得见”,时刻敲响安全警钟。组建流动宣传队。走进涉酒场所广泛开展面对面宣传,创新开展“喊麦”“无人机巡邏喊话”等互动式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推动“拒绝酒驾”深入人心。
警企双向共建,推动源头规范。召集辖区37家娱乐场所负责人举行宣传会,面向娱乐场所负责人发出《致涉酒经营场所规范经营倡议书》,要求各个娱乐场所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拒绝酒驾宣传。各个娱乐场所负责人现场签订《娱乐场所拒绝酒驾承诺书》,作出落实行业社会责任的郑重承诺。运用“倡议书+承诺书”两书,警企双向共同构建酒醉驾源头治理屏障,扎实促进酒醉驾源头治理出实效、见真绩。
打造三方联动,合力联防共治。积极与区委文明办、区文旅局对接,从“管、查、究”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推进酒醉驾联防联治。源头管控,联合发布《致涉酒经营场所规范经营倡议书》,督促辖区娱乐场所落实行业责任。过程严查,展开路面巡逻,确保“见警车、亮警灯、鸣警笛”,持续保持酒醉驾严查严管严打态势,形成强大震慑。事后问责,落实“涉酒案件深度调查”机制,协同区文旅局对辖区2家违反《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在凌晨2时至8时营业的娱乐场所作出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