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5-22何靖波李权蒲昌权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重庆市数字化农业

何靖波 李权 蒲昌权

摘 要 近年来,重庆市农业数字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软硬件投入严重不足、数字资源整合不全、数字资源集成应用不够、软硬件兼容性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重庆市丰富的农业数据资源,解决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对数字技术的迫切需求,需要加快重庆市农业数字化转型,努力形成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建议进一步统筹和集成开发农业数据资源、进一步完善农业数字化支持管理政策、进一步推进山地农业数字化示范试验基地建设、制订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数字红利分享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数据资源;数字红利;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60

农业产业数字化是用数字化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产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进行农业要素、过程、管理的数字化。农业数字化不仅给农业技术带来革命式的进步,还带来经营理念的革新和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极大地推动农业生产流程、产业生态和市场格局的再造。在经历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冲击后,农业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性更加显现,但当前重庆市主要品种全产业链数字化覆盖程度不足30%,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还需加快工作步伐。

1  重庆市农业数字化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重庆市坚持研究开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相结合,围绕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四大行动”,大力推广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积极探索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应用模式,并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一批智慧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农业数字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数字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当前,重庆市集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为一体的农业大数据体系已基本形成。1)以重庆市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主体,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智慧農业等项目为载体,气候和土壤墒情传感器、视频监控等为终端的采集体系基本形成。充分利用物联网、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和遥感、无人机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采集数据,基本实现了农业数据采集“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数据归档系统、农业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调查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实现。2)以重庆市“三农”大数据平台和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总平台(简称“益农服务网”)等为总揽的数据分析体系基本形成。针对数据采集环节所得到的大数据,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布式存储和分析,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形成各环节的数据库,上层对各环节关键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分析,全产业链数据存储分析系统的建设基本完成。3)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多方向的应用体系全覆盖。围绕全产业链各阶段需求,智能大数据模型研究有效推动,大数据技术服务与产业深度结合,面向垂直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模式创新不断加快,大数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例如渝益农(益农信息社)、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监110等(见图1)。

1.2  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目前,重庆市在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在线化4个领域实现全覆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1)在市级层面上,以“三农”大数据平台为统揽,包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等20个专题,已融合数据资源目录310个,数据指标达到8 200项,入库信息超过8 500万条,初步实现120个维度、68种展现形式的分析工作,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发展追溯点2 100余个,注册上线农业经营主体1 000多家,初步实现国家、市级、区县和乡镇四级监管[1]。2)在区县和经营主体层面上,通过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线上电商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短彩信、抖音等多种服务和应用形式,种植、养殖、水产、农机等方面全面应用(见表1)。3)优秀实践案例不断涌现。2017年以来,重庆市13个案例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等大数据和数字乡村建设相关案例(见表2)。此外,还有重庆5G智慧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巫山数字果园等应用场景。

1.3  数字化信息服务不断普及

重庆市涉农部门、经营主体不断普及数字化服务。1)信息进村入户全覆盖。通过线上“益农服务网”和线下“益农社”相结合,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体验培训等综合服务。重庆市已建成益农社站点9 332个,其中中心站34个、专业站1 210个、标准站4 776个、简易站3 312个,重庆市所有农村行政村(社区)基本覆盖。2)12316“三农”信息服务全方位。12316汇集了农业专家咨询、致富经验、市场资讯、价格查询及农业品牌等内容。3)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完善。目前已建成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和御天·智慧防灾系统,并形成四级预警工作体系,构建六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预警信息基本上到村到户到人。

1.4  大数据挖掘开发起步良好

重庆市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在数据研究、展示、应用等方面起步良好。1)应用研究取得成效。以市重点攻关项目“重庆市柑橘精准管理系统研究”、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柑橘营养诊断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柑橘非疫区建设”等为支撑,开发的单机版柑橘精准管理应用与示范系统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成果应用效果显著。这些成果的应用推广,为重庆市数字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农业数字化地图试点示范。实现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用地、林地资源等一张图。重庆市农科院及江津、渝北、永川、垫江等区县探索“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深度计算”模式,构建起油菜、水稻等农业数字化地图,为农作物精准生产赋能。3)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推进。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忠县、奉节、潼南、江津、巫山等区县试点推进的柑橘、柠檬、花椒、茶叶、中药材、脆李等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促进各类涉农数据统筹整合,农业科学决策管理能力持续提升。4)研发了部分农产品价格指数。当前重庆市已发布的潼南·中国柠檬、新华·奉节脐橙、木香、中国榨菜等价格指数,旨在客观反映相关产品价格走势,为市场提供定价参考与决策支持(见表3)。

1.5  数字化监督管理不断加强

重庆市在数字化监督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行政管理平台数字化建设逐步强化。肥料登记审批系统和数字农药监管平台完善,基本实现种植全程肥料、农药的精准管控和农业投入品的安全追溯。渔船渔港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动监110指挥调度平台、智慧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等建设促进了管理数字化。2)监督管理功能逐渐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功能逐渐完善。3)市场监管不断加强。18个智慧农贸市场基本实现“智能监管实时动态+电子支付全追溯+食品检测远程监控+商家信用等级全透明”监管。

2  重庆市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总体来看,重庆市主要品种全产业链数字化覆盖程度不足30%,农业数字化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1)生产智能化方面,大都应用于一些大中型标准化规模种植基地和养殖场,小规模种植基地和养殖户基本没有应用,而适合山地的农业机械智能化推广应用更是困难。2)管理数据化方面,当前主要用于电子政务、绿色食品产品溯源、气象信息服务、数字种业、渔政监管等方面,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还很少。3)经营网络化方面,电子商务尚未全覆盖,而微信朋友圈、抖音较多,微信小程序、APP还较少。4)服务在线化方面,益农信息社虽然覆盖广但使用频率不高,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功能单一。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软硬件投入、数字资源整合、数字资源集成应用、软硬件兼容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重庆市农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

2.2.1  软硬件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在于使农业整个过程更加高效、标准和可持续,为生产、经营主体带来数字红利。软硬件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往往将“数字化转型升级”理解成“传统的生产资料投入”[3],认为数字化提供的直接收益低于成本,缺乏源动力,不愿意投入数字化设备。同时,由于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大田农业物联网设备难以维护等原因,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多无力承担高额的数据化设备投入[4]。从近两年行业主管部门的智慧农业“四大行动”推广应用项目情况来看,大都倾向于生产智能化方面,且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问题,财政资金用于智能化设备或软件的投资占比很小。如何更为合理地处理农业数字化转型短期建设与长期收益之间的矛盾,突破农业数字化转型困局,依然亟待探索。

2.2.2  数字资源整合不全

当前,海量的生产、经营等数据不能有效收集整理。1)在平台建设方面,市级农业物联网平台接入用户不足1 000家,散布在各区县的土壤墒情、病虫害、养殖环境、水质、农机作业等生产数据资源未全面整合,更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针对性地进行专家决策服务。2)在产业单品方面,除全国生猪大数据平台外,重庆市柑橘、花椒、茶叶、中药材等单品无统一平台。重庆市农业数字地图还局限于油菜、水稻等传统粮油作物。3)在数据资源获取方式方面,当前最多的是来自于农业部门在市场采集的价格数据,而其他数据相对较少,数据获取方式较为单一。虽然已建成18个智慧农贸市场,“第一公里”生产环节和“最后一公里”销售环节80%仍然无法获得数据,导致无源可溯[5]。

2.2.3  数字资源集成应用不够

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面临更为严峻的“集成应用”的考验,农业生产领域的数字化大多还停留在基础建设、单向应用层面,数据集成应用不够。在种植板块,主要在温控大棚和大田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方面应用,大多功能为智能控制,而与生产管理、生长监测、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决策服务、产品溯源相结合的平台资源较少。生猪、水产等产业也大多是生产控制、监控功能,除个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外,基本上未用于生产管理、溯源管理、专家决策服务。

2.2.4  软硬件兼容性不强

当前,市场上众多的数字化设备和软件缺乏全国统一的兼容标准,不同商家、用户根据需要定制,难以与相关平台对接融合,往往需要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造成了不必要的技术和数据浪费,同时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如某数谷农场使用国外某知名品牌智能灌溉系统,该品牌供应商不对用户开放接口,用户智慧农业平台无法获取灌溉数据,也不能在平台上进行操作;市内某农科院实施智能灌溉项目,原供应商不给中标企业开放接口,该院不得已强行中止中标企业合同。

3  推进重庆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农业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具有生产地点的分散性、经营主体的多样性、销售环节的复杂性等自身特点,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的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业自身规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力争到2022年底,重庆市主要品种全产业链数字化覆盖程度达到30%以上的目标。

3.1  进一步统筹和集成开发农业数据资源

统筹零散的数据资源,集成图、网、库及平台资源并深度开发应用。

3.1.1  统筹重庆市“图、网、库和平台”建设

整合重庆市农科院和各区县数字地图资源,丰富柑橘、茶叶、中药材、花椒、榨菜等品种,加大力度普及主要品种数字化地图,力争市域特色农产品全覆盖。推进农村网络建设,前端采用Wi-Fi、LoRa及NB-IoT等网络方式,组成安全统一的一张网络。建设并完善农业资源库、专家库、产品库、涉农企业数据库等物联数據库。着力推进“三农”大数据平台(包括重庆市农业物联网平台)升级改造,做到一网链接可查、可视,全面提高农业行政管理和信息化服务水平。

3.1.2  集成全产业链数据资源

统筹协调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重点解决“两个一公里”问题。在生产端,重点解决包装、信息溯源和生产标准问题,实现从田间到批发市场不同产地、不同产品溯源;在销售端,规范销售市场,提高生鲜电商的市场份额,实现从批发市场到餐桌的溯源。

3.1.3  多品类开发数据资源

在“潼南·中国柠檬”等价格指数编制经验基础上,开发并编制重庆市辣椒、花椒、脆李、玫瑰香橙等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全面反映特色农产品产地价、批发价、零售价整体水平,记录价格变化动态,揭示价格变化规律,预测价格变化趋势,对特色农产品价格市场起到风向标作用。充分利用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田间监测点采集的病虫害数据,开发农作物病虫疫情预测预报产品,指导农业生产。

3.2  进一步完善农业数字化支持管理政策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规范行业管理,全面提升经营主体降本增效能力。

3.2.1  加大对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

农业数字化转型更多具有公益性质,难以直接获取数字红利[6],为此,要制订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加大农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支持力度。财政支持的农业数字化项目,将物联网设备及平台软件作为必要的建设内容。鼓励利用智能温控大棚、水肥一体化等种植业设施设备,加大对气象站、土壤墒情传感器、病虫害测报、生长监测、智能控制等智能设备的投入力度;鼓励标准化养殖场(含水产)安装使用生产环境监测传感器、污染物监控设备;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使用北斗导航系统等智能设备。

3.2.2  加大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与培训力度

积极支持科研院所建立数字农业研究机构,重点支持“天空地”种养生产智能感知和智能分析及管控技术、农业传感器与智能终端设备及技术、分品种动植物生长模型阈值数据和知识库系统、农作物种植与畜禽水产养殖的变化适应技术及模式、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及可视化技术、山地高效农机等方面研发。重点推广数字农业智能管理技术、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及模式、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环境监控与畜禽体征监测技术等涉农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加强农业数字化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加强经营主体、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培训。

3.2.3  规范农业数字化管理

制订农业数字化相关标准,加强监督,规范管理,促进重庆市农业数字化规范发展。推进数字化硬件设备与软件产品地方标准的制订,规范感知识别、传输存储、分析处理、智能控制、信息服务等农业数据标准,规范行业行为。重视、保证数字技术及产品的高度兼容性,有效整合硬件设备供应商与软件供应商,避免设备的二次对接和软件的二次开发,杜绝技术浪费,同时避免企业过高的初次成本投入,并降低企业的二次转换成本。

3.3  进一步推进山地农业数字化示范试验基地建设

推进装备智能化推广应用及示范、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建设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

3.3.1  推进数字农业技术集成、模式研究的技术试验基地建设

整合重庆市数字农业技术资源,以市属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主体,设立“5G+智慧农业”创新实验室,建设数字农业的技术集成、模式研究试验基地,研究、集成基于地面传感网的农业环境智能监测、智能分析决策控制、农业资源要素与权属底图研制、“天空地”数字农业集成等技术,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智慧型生产技术模式,开展技术模式评估和市场准入标准研究。

3.3.2  推进数字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的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山地型智能高效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对接重点用户,形成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相互促进的机制,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建设适应重庆市山地农业的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生产基地。

3.3.3  推进全产链数字化示范基地建设

以柑橘、柠檬、花椒、辣椒、榨菜、生猪等山地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分品种建设全产业链数字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业遥感、大数据、物联网应用,提升农业精准化水平,推进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全面提升数字技术在农产品生产、质量监控、商贸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实现“种讲良心、卖得称心、买可放心、吃能安心”。

3.4  制订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数字红利分享解决方案

要凸显数字红利,研究制订数字红利分享解决方案,广泛调动生产、加工、流通相关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3.4.1  打造普惠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数字技术”要为农业经营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相关应用场景要实现普惠。探索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数字平台上可获取农产品产地、交易情况、价格等数据,实现农业产业收入最大化。养殖户通过“国家生猪大数据”可获取全国生猪交易数据,在没有中间商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在线议价、线下交易,为养殖户和屠宰场带来更大利润[4]。

3.4.2  力求数字化产品终端操作界面简单,操作流程方便

由于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等原因,他们短时间内很难将数字技术融入到生产场景中。因此,技术设计及开发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数字技术产品在结合农业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推出“傻瓜式”更简便的操作界面,供从业者使用。

3.4.3  开放数据交流方式

数据交流应有交换性、共享性,转变数据授权方式,明确授予数据创建者(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从业者)对数据的主导权。开放产品质量溯源查询、农作物病虫害查询、产地环境查询等相关权限,供农业投资者决策、生产者农事安排和消费者择优选择产品。

参考文献:

[1]   傅秋茗.运用智能化推动重庆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提速发展的思考[J].重庆经济,2020(3):23-24.

[2]   冯洋,詹林庆,王帅,等.重庆市数字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1(S1):75-76.

[3]   农信研究院.如何迎接“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所面临的挑战[EB/OL].https://www.yangzhu360.com/xinjishu/20200630/25928.html,2020-06-30.

[4]   宋晓英,赵明飞,张素英,等.重庆市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调研报告[J].重庆经济,2020(3):25-29.

[5]   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农业数字化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实现农业数字化破局?[EB/OL].http://www.ciids.cn/content/2020-08/07/content_18726305.htm.2020-08-07.

[6]   曹佳斌.农业数字化转型红利亟待充分释放[J].中国果业信息,2021,38(5):2.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2-02-23

基金项目:2020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20YBZX08)。

作者简介:何靖波(1963—),男,四川武勝人,硕士,高级经济师、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及环境经济研究。

*为通信作者,E-mail:344261331@qq.com。

猜你喜欢

重庆市数字化农业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数字化起舞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