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分析
2022-05-22粟梅
粟梅
摘要:目的:讨论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免疫学检验的患者共260例的血液标本,并将在2019年1月到6月之间执行免疫学检验患者的130例血液样本作为观察组,将在2019年7月到12月之间执行免疫学检验患者的130例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为观察组执行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而对照组则未进行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在实施前和实施后的血液标本收集的合格率。结果:实施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在血液标本收集的合格率为99.2%,好于对照组的86.2%,且P<0.05。结论:在免疫学检验分析之前开展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升血液标本在收集上的合格率。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分析
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工作中也会存在众多问题,经过大量的文献调查显示,医院免疫学检验中涉及的血液标本质量问题较多[1-2]。如:血液采集方式、标本运送方式等,而这些环节都会最终影响免疫学检验结果,进而出现误诊、漏诊情况,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巨大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进行免疫学检验的患者260例的血液标本,并将在2019年1月到6月之间执行免疫学检验患者的130例血液样本作为观察组,将在2019年7月到12月之间执行免疫学检验患者的130例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0例,患者在年龄为21岁到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04±12.03)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01±11.0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具体步骤为:1.针对产生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实际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发现其主要的原因有:血液的标本在采集的量上过于少或者过于多;发生的溶血的情况、标本出现凝固或者容器使用错误等;2.针对相关标本采集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培训,以此来不断提升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技术,并要求相关标本采集人员在实际的标本采集和标本的运输等多个环节中都能够准确且熟练的掌握,重点培养相关标本采集人员的应变能力。3.严格的按照医院的相关操作流程开展标本的采集,并明确每一个标本采集人员的实际岗位责任;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血液的标本进行运送,并做好检验科室在标本方面的交接工作; 4.准确的确定采血的位置,以有效防止出现溶血的情况;严禁在碘伏没有干的情况之下进行采血,并避免血液标本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剧烈的震荡。5.掌握好最佳的血液采集时间。一般情况之下,在清晨患者空腹时间段是为患者进行血液采集的最佳时间;如果血液的标本需要执行抗凝处理的话则需要均匀的混合血液标本和抗凝剂。
1.3觀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之后血液标本收集的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并利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 表示,经X2检验,以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为标准。
2.结果
3.讨论
血液检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向,若血液检验工作质量不高则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为了确保血液检验质量,在行免疫学检验分析之前进行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3]。有研究表示,行免疫学检验分析之前存在众多检验过程问题,进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巨大的偏差。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①标本采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采血流程进行,没有对采集血量进行控制,在采集血液之前甚至没有与受检者交流,在不了解受检者基本情况的状态下进行了采血会影响检验结果;②标本采集人员没有把握最佳的送检时间,没有对标本存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③受检者用餐之后进行了采血。
免疫学检验之前存在如此众多的问题,则需要给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行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确有必要:①在采集血液之前进行质量控制,标本采集人员与受检者相互交流,全面掌握受检人的基本信息(是否采血之前运动、饮食等)和告知受检人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把握好采血量和时间;②控制采血和存储血的关键环节,标本采集人员对采集血液的时间、地点和运送时间都仔细记录和标记;安排专门的血液标本运送员工对标本进行保存和运送;将血液标本放置在容器内保存时要拧紧其外部盖子,防止出现血液标本被污染的情况;在恒温的状态下行保存血液标本步骤,若发现标本从内部流出则及时处理;对试管外部清洗和消毒,接收到血液标本之后要先核对标本信息,待无误之后再接受,若发现血液标本存在问题要及时反馈,并做出对应的改进措施;③检验血液标本时要先对检验仪器的性能先进行检查﹔严格控制抗凝剂的使用量和比例,防止出现凝血情况[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在血液标本收集的合格率为99.2%,好于对照组的86.2%,且P<0.05。
综上所述。在免疫学检验分析之前开展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升血液标本在收集上的合格率。
参考文献:
[1]杨浩,吕勤珍,许军生,吴健.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8,38(04):82-84.
[2]关秀丽.对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出现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4475+4550.
[3]萧君明.对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出现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0):1169-1170.
[4]陈展泽,邱志琦,戴伟良,聂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76-277.
[5]罗虹霞.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