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与上世纪30年代的风尚
2022-05-22刘诗华
刘诗华
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于2022年2月上映,故事设定于1937年,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有了“神奇女侠”盖尔·加朵、导演兼主演肯尼斯·布拉纳这样的重量级影星加持,这部电影登上了2月北美票房冠军的宝座。然而,豆瓣评分只有6的“惨案”引起电影爱好者们的热议。前有1978年与2004年版本作铺垫,观众很难不拿三者做比较。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服化造型到取景运镜,这部新片似乎步步踩雷,让“原著党”们大失所望。
作为一位戏剧服装从业者,能看得出来戏服设计师帕科·德尔加多与妆发设计师吉原若菜(WakanaYoshihara)有几分创新。虽说整体服化道没有太夸张,但还是少了几分上世纪30年代的韵味,让人略微出戏。
“肯(导演)对这个时代有一个时髦、更加现代的构思,不同于单纯的复刻。”德尔加多在采访中承认自己在设计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与此形成对比,1978年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服装造型则是基本遵循了原著设定时期的风格,戏服设计师安东尼·鲍威尔因此赢得了第51届奥斯卡最佳戏服设计奖。不论是妆发还是服装,都很大程度按照上世纪30年代的时尚还原,假如说它是一部二战前的老电影也能蒙混过关。
让我们以两版女主角的穿着来看一下上世纪30年代的流行风尚。这个时期,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剪裁大胆且面料吸睛的晚礼服。30年代末期的好莱坞群星璀璨,是当时的时尚风向标。德尔加多就以30年代女星卡罗尔·隆巴德的穿着为灵感来源。隆巴德常穿的完美展现女性曲线美的缎面斜裁礼服在电影中可见一二,斜裁(Biascut)是30年代早期服装中的重要工艺,裁剪布料的中心线与面料经纬线呈45度角,如此一来布料垂坠感大增,更贴合人体线条。香奈儿、夏帕瑞丽等时装大牌均使用过斜裁手法制作礼服。1978年版影片开头,林内特便身着一条斜裁亮片晚礼裙在大厅中翩翩起舞,这条裙子衬得她四肢纤细修长,身姿曼妙。比较起2022年版,1978年版的林内特礼服在版型、气质及整体搭配上还原度都更高。用加朵的银色舞裙与1978年版的亮片裙作对比,前者的上身版型相对繁琐,垂坠感和流线感较弱,布料质感看上去也是差强人意。1978年版的礼服虽说款式不比2022年版新颖,但“少即是多”,简约大气的设计更突出了面料本身的精致与恰到好处的剪裁。
1978年版的人物的发型、服装与时代背景的契合度很高。
1978年版中的服裝设计更加讲究,搭配了时代准确的精致遮阳伞和配饰。
1978年版的人物造型更融合、贴近角色特征,使每个角色都形象鲜明。
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也是德尔加多的灵感来源之一,她那些不耐脏的浅色装束正是当时富人的标识,因此2022年版影片中的富人总是身着浅色。在日常穿搭上,休闲的衬衫与搭配得宜的套装是30年代的潮人标配。1978年版中,众人游览景点时所穿着的也都是清一色的浅色衣裤。不过,1978年版中鲍威尔的设计更加讲究,搭配了时代准确的精致遮阳伞和配饰。手套、帽子、提包和珠宝是上世纪30年代不可或缺的凹造型神器,随着好莱坞电影的普及与制造行业的发展,先前精英阶级的珠宝配饰已走入中产阶级女性的生活。对于剧中主角林内特这样处处讲究的女继承人来说,自然样样都不会少。而德尔加多融合了现代审美的男女衬衫套装十分简约,看上去跟现代游客相差无几。
既然德尔加多都说了剧中戏服融入了现代元素,那我们便尊重他的想法,抛开服装看整体氛围。戏服无法脱离妆发配饰、道具和演员本身而独立存在,这些因素在影视人物的外表塑造中各司其职,是一个密切联动的小团队。最重要的是,戏服设计讲究与人物的适配性,设计师要能突出角色个性,最好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谁。出色的服化道能将演员与角色完美融合,反之则是两张没有贴合在一起的皮囊。1978年版通过一套符合时代背景的造型以及贴近角色特征的选角实现了这样的融合,每个角色都形象鲜明,让观众完全沉浸在了上世纪30年代的氛围中。反观2022年版,笔者认为它更像是一场现代人的30年代主题聚会,人物的外观大同小异,完全现代的妆发与改良式的戏服着实让人难以入戏。
戏服设计中对历史服装准确性的争议源源不断:一派人认为超脱于时代的“奇装异服”无伤大雅,新时代需要新创意;另一派则坚持戏服须还原正确形制,否则会给观影人留下对时代的错误认知。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错,毕竟感性的东西很难分出个对错来。2022年版虽说评分低了些,却少有人会因为对戏服的喜爱与否评判整部电影的好坏。在类似影视作品中,以历史原型为基础的创新已经不是新鲜事——譬如电视剧《都铎王朝》、2012年版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2019年的迷你剧集《凯瑟琳大帝》等,都让观众对历史服装有新的认知。
(责编:栗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