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警示录
2022-05-21
这几年,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今天,我们就从数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回顾入手,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化学安全事故
2018年12月26日上午,北京某高校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时,搅拌机内的氢气发生爆炸,进而引发镁粉桶起火,过火面积60平方米,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
事故警示:
使用前充分了解所涉及原料、产物的化学性质,并开展科研项目风险评估。严格控制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的存量,按需采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生物安全事故
2011年9月4日,东北某大学28名师生因为半年前的一次羊活体动物实验,感染严重的布鲁氏杆菌传染病。该病症状为关节疼痛以致行动不便,全身乏力、多汗,最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
事故警示:
严格判断实验室是否具有开展生物实验的资质或条件。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禁止戴防护手套开门、按电梯、进出教室。生化固废合理分类并投入专用的黄色垃圾袋。
电器安全事故
2017年3月18日20时10分左右,太原某大学重点实验室因电源自燃引发火情,过火面积约270平方米,涉及办公室、实验室共6间,财产损失约200万元。初步调查,火情是从三层一个实验室开始,由于正值周末所以起火时实验室没有人。
事故警示:
大功率电器使用专用插座(不使用接线板)。接线板不串联、不直接放地面。电吹风、电热枪、电烙铁等使用完后及时切断电源。烘箱等加热设备周围不放置易燃物品。
机械安全事故
2011年4月13日凌晨,美国耶鲁大学天文物理学专业大四女生米歇尔在位于实验楼地下室的机械间操作车床时,由于未戴防护帽,头发被车床绞缠,最终导致“颈部受压迫室息身亡”。
事故警示:操作机械加工设备时,佩戴必要的防护器具并束缚好宽松的衣物和头发,不得穿戴长项链、领带、长丝巾等易被卷入机器的物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危化品爆燃事件
2014年5月27日,浙江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在进行乙醇处置废金属钟的实验时,违规操作引发爆燃。由于未按要求穿戴防护服,未佩戴防护面罩,且意外发生后应急处置方式不当,导致该学生30%~40%三度烧伤,1名聘用人员局部轻微烧伤。
事故警示: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实验,按要求穿防护服并佩戴防护面罩。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找到附近的应急喷淋。
废液爆炸事件
2015年4月15日上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实验室因丙酮废液与强酸混合引起小型爆炸。经调查,发生事故的实验室用4升塑料瓶暂存废液。第一个学生倒入废硝酸后未对废液桶作标识,第二个学生不明情况,按实验室惯例贴了一张“有机废液”的标签,第三个学生按照标签指示倒入了废丙酮立即引起爆炸。爆炸造成两名同学轻微灼伤。
事故警示:每个废液桶贴好标签,并按标签指示倒入废液。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设备爆炸事件
2019年5月13日中午,浙江大学某化学实验室发生高压反应釜爆炸事件。经调查,发生爆炸的反应釜容量为50毫升,开展的实验是重复文献相关工作。爆炸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原因与高压反应釜的质量、温控设备或压力表故障有关。
事故警示:
仪器设备的采购源头要可靠,质量应有保障。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