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2-05-21吕凤琴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

摘    要:“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具有科学属性,且明显刻有资产阶级烙印的学科,与中国经济改革的现实环境迥然不同,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非常必要。文章基于“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教学设计、思政内容选择及思政融入方式等方面入手,探讨“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方式,在实现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落实“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5-0060-03

“宏观经济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的专业广,面对的学生多,惠及范围大。作为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将对后续整个课程体系的总体学习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非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作用。

“宏观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经济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总结和价值观输出,明显地刻着资产阶级烙印[1]。应用型本科院校低年级学生普遍对社会缺乏感性认识,如果不加辨别地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由此可见,将课程思政融入“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是教学的现实需要,也是防止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的必然选择[2]。文章从国家安全教育的角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及融入路径,以落实该课程“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正

感”的育人目标[3]。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再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部分学生来自于文科,而文科学生的数理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模型的推导和应用理解不够,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释问题能力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范围大、理论抽象,学生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主动性不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显然,传统被动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以应用型为主体,以教学型为主流,以实践性为主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需求[4]。因此,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5],“宏观经济学”课程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学生能够将现代“宏观经济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宏观经济学”课程以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相关研究为教学主要内容。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宏观调控重点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优化“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在于教材的选定。教材不仅要融合专业知识,还要体现某种意识形态,这关系到教材使用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马工程”系列教材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建议教师使用“马工程”系列教材。

(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再思考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6];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在课堂上,学生可通过讨论、展示作业成果及辩论等形式讲述自己观点,然后由教师归纳补充。教师通过讲评和答疑发挥课堂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其感兴趣的宏观问题展开研究,并在课堂展示成果,以此方式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分析、思考、判断和决策,让讲台成为展示学生自信的舞台。例如,学生可以就“中美贸易战”“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等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制作PPT,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研究成果。

2.“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

为更好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采取“查、做、演、论”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现实问题入手,将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国家最新经济政策及国际经济热点话题与所要讲解的知识联系起来,落实“育人”目标(见图1)。以《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章节为例:(1)课前,通过优慕课平台共享课件并通过雨课堂以“问题导向(PBL)”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预习;(2)课堂上,以小视频的方式插入相关的思政内容,如在讲述GDP核算方法前,通过视频展示“改革开放后全球各国GDP排行榜”,向学生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速度,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形成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及社会责任感,观看视频后,通过课堂问答引出GDP应如何进行核算的问题;(3)课后,在原有习题练习基础上,制定完善有效的评分制度,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国民收入基本指标数据收集及分析”实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选择

(一)思想政治资源挖掘

在教學目标的设定中融入思政内容,从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科学观三个方面进行设定,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围绕“国家安全”的10个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展开渗透式的课程思政教育[7]。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8]。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巩固阶段,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宏观经济学”课堂上融入相关的思政内容,组织学生对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既可以让国家安全获得巨大的人民基础,又能引导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和个人追求。

(二)课程思政内容选择

“宏观经济学”课程以“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为导向,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模块划分,从现实问题入手,在相关章节中加入思政内容(见表1)。通过学习,学生既能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能运用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

三、“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

及考核

(一)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根据“宏观经济学”课

程特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现代多元化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思政教学之中,构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体系。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相比较, 这种综合性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起到引导与辅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知识探索者。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面授。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交叉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心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2.互联网教学。一是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在线观看教学视频进行预习;二是利用雨课堂等教学软件,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回答教师问题。

3.案例探讨。“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项目式研究。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师根据课内实训内容布置热点宏观经济议题,学生按照个人兴趣自由分组并选择议题,通过检索资料、课后小组研究等环节完成相关议题的研究,以 PPT 形式提交作业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评分。

(二)课程考核评价

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宏观经济学”课程应构建“两维度多层次”的考核评价体系:(1)两维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政治素养的提升度;(2)多层次: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与教师评价。具体操作:一是通过优慕课和雨课堂的学习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平时成绩考核;二是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质”和“量”进行平时思政成绩考核;三是通过时政热点的作业完成及展示情况进行思政成绩考核;四是通过闭卷考试进行课程学习考核。

从表2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涉及理论知识及社会实践两方面,评分方式一改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增加了学生评分及班干部考核评分,既起到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又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宏观经济学”课程已经被高等教育部门列入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是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服务,其地位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宏观经济学”课程刻有明显的资产阶级烙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不同,而且其时代性和发展性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体系随之发展更新,因此,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非常必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行业

理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育人导向。对于“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思政,从教学设计、内容选取、课程考核到课程的持续建设,都必须基于“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的目标,充分挖掘“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以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将课程思政点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万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初探——西

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导向问题及其课程

思政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2019(8):146.

[2]  邱海平.我国经济学教育的严重西化倾向及其危害[J].

经济导刊,2014(10):77.

[3]  周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的重要性[J].职业时空,2010(6):185.

[4]  周琬謦.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专业培养方案

的现状与思考——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

报,2013,12(8):96.

[5]  纪红丽.财经本科院校微、宏观经济学分层教学模式

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1):118.

[6]  章丽群.宏观经济学(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

对外经贸,2018(9):155.

[7]  刘跃进.全方位研究国家安全[J].中共中央党校学

报,2002(3):104.

[8]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发表

重要讲话[EB/OL].(2014-04-15)[2021-12-03].

http://www.gov.cn/govweb/xinwen/2014-04/15/

content_2659641.htm.

编辑∕李梦迪

收稿日期:2021-04-13                                                          修回日期:2021-05-14

作者簡介:吕凤琴(1977—),女,广东新会人,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不动产经济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从做中学’教学理念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粤教高函〔2020〕20号文);广州航海学院2020年度创强工程教学类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MBA宏观经济学[HT19.H]教学理念的多维视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