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荒精神融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实践探析

2022-05-21徐晓丹郑永文张有利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5期

徐晓丹 郑永文 张有利

摘    要:北大荒精神是具有鲜明农业行业特征的红色精神。在农业高校中,传承和实践北大荒精神与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主题、内容、目标上均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农业高校开展以传承和实践北大荒精神为主题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对于更好地实现活动的育人目标、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持续输送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北大荒精神;传承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5-0024-03

北大荒精神形成于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是几代北大荒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系列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少有的具有鲜明农业行业特征的红色精神。在农业院校开展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传承和实践北大荒精神,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扎根农村创新创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

一、充分把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深刻意义

从现有资料来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一开始

仅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一项临时性的实践活动,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中并未提及,且参加人员也仅为部分获奖团队成员和创客代表,活动的奖励性意味较为明显,并未承載过多的意义和任务。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这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指明了开展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特殊任务。教育部党组立即对回信精神进行学习并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正式纳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单独编制活动方案,4年来坚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所具备的意义逐渐丰富,承担的使命也更重大。

(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一场红色教育的

高校思政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青年中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政治高度,多次提出的殷切嘱托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学生回信,无疑是看中了这一活动在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上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随后的历届活动方案也都围绕这一目标制定,明确提出“打造中国最大的思政课堂”[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已经成为引导青年学生走进革命圣地、接受思想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一场了解国情民情的实践课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制胜法宝。然而,作为党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学生大多生于小康家庭、长于校园书斋,对革命的艰辛、现实的复杂普遍认识不足,极易出现简单化、机械化和教条主义倾向,盲目跟随西方理论起舞,因此亟需进行“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的实践教育[3]。为此,教育部从第三次活动开始,明显加重了对了解国情民情的侧重,在同上一堂“红色大课”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打造“一堂最大最有温度的国情思政课”[4],鼓励青年学生走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5]。

(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一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实践

教育部和各高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精心组织“互联网+”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助力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有力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范式变革,逐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了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服务城乡社区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线上线下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决胜“最后一公里”的新成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新实践,引领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部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作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敢闯会创’为核心要素,引领高校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培养学生敢闯的素质、提高学生会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6]。

二、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传承和实践北大荒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北大荒精神,即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几代北大荒人在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培育和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少有的具有鲜明农业行业特征的红色革命精神,北大荒精神与聚焦红色思想教育、鼓励了解国情民情、培养“敢闯会创”精神、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

(一)北大荒精神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

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红色精神,是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7]。北大荒人之所以能够把昔日的亘古荒原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粮仓,正是与北大荒同生、同育、同发展的北大荒精神支撑他们完成这一宏伟大业的。北大荒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特别是南泥湾精神一脉相承,是红色革命精神在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中的重要延续和发展。北大荒精神和仍在建设发展中的黑龙江垦区,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黑龙江的开展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实践平台。

(二)北大荒精神是培育知农爱农人才的优质资源

北大荒精神是与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建设共同成长的红色精神资源,是现代农业文明重要的智力成果,蕴含着来自北大荒垦区开发建设的厚重历史沉淀及广大垦区人民的优良品格和价值取向,有着非常鲜明的农业行业特征。其不仅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培养青年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兴农强农责任的重要文化资源。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高等农业院校“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这与习近平总书記给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学生的回信中“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一脉相承。把北大荒精神融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有利于引发涉农专业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同感,自觉练就过硬专业本领,主动投身国家乡村振兴发展。

(三)北大荒精神中蕴含着“敢闯会创”的重要内涵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北大荒人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北大荒人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都是支撑黑龙江垦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作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一部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必然离不开创新创业这一主题,必然需要培养青年学生“敢闯会创”的精神。从2018年开始,该活动单独设置“赛道”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评选,力图在进行红色思想教育的同时,“鼓励青年‘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8]。把传承践行北大荒精神作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主题,无疑为活动更好地实现目标找到了较为恰当的结合点。

三、北大荒精神融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实践路径

创建于1958年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黑龙江垦区同根共源、同生共建。学校在满足黑龙江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对各类人才迫切需求的同时,也“与垦区人民一道创造了北大荒精神,把边疆沉睡的‘北大荒’变成了祖国富饶的‘北大仓’”[9]。黑龙江垦区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大课堂”、科学研究的“大基地”、社会服务的“大舞台”,北大荒精神也成为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校60余年来,学校自觉肩负起传承北大荒精神的办学使命,将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资源,全方位融入办学育人之中,着力培养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现代农业人才。近年来,学校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抓手,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北大荒精神传承实践工作,把北大荒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学建设与改革,以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探索构建了以北大荒精神为引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坚持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北大荒精神研究上水平

理论是实践的支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坚持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依托,推动北大荒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在已有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的基础上,申报并获批新建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和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北大荒精神),并升级思政部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北大荒精神研究,凝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二是积极申报横纵向课题,整合校内外专家,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的深刻内涵。例如,主持编写《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史话》第五卷、《北大荒精神》《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史》等学术著作。三是探索北大荒精神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建设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北大荒精神”,出版《淬荒集》《黑土上的中国——我国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国营农场友谊农场史脉》等文学作品,将系列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直接运用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反哺红色文化育人实践。

(二)坚持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成特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紧扣活动开展红色思想教育这一首要目的,充分利用自身在北大荒精神研究方面的学术资源优势和与黑龙江垦区同时共创的办学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北大荒精神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一是依托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北大荒精神)与各农场合作,设计建立东西两条实践研修路线,服务师生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研修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从故事到精神,再从精神到行动”的北大荒精神教育培训之路。二是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个关键同行。一方面,以案例形式将北大荒精神引入现有思政课程,并设计开发“英雄的北大荒人”“沧桑巨变的奠基者”等一批校本课程;另一方面,组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研组,指导专业课教师探索建设一批融入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的专业课程,实现以北大荒精神育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引领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

(三)坚持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强垦兴农见实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创新校地、校垦、校企、校农合作方式,推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强垦兴农上见实效。一是与地方政府和黑龙江垦区共建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牡丹江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示范服务基地,为活动搭建实践平台,探索形成了“北大荒”科技服务、强垦兴农新模式。二是依托“北大荒精神育人工程”,分批选派青年教师到垦区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开展返乡调查、垦区劳动等社会实践,引导广大师生走进农村、亲近农民、关注农业,聚焦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需求,用创新创业实践助力精准脱贫,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三是围绕黑龙江垦区需求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涌现出了以“国宝‘狮白鹅’——三十年培育助力脱贫攻坚致富路”“寒地贝业——中国平贝母中药材机械化推广的领军者”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以“狮白鹅”为基础开发的“玉鹅种养”技术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被12省62个县区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

综上所述,北大荒精神作为具有鲜明农业行业特征的红色精神,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在农业高校中开展以传承和实践北大荒精神为主题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农业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已有探索和经验表明,农业高校可以围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开展,通过加强北大荒精神研究、探索北大荒精神育人和实践的新形式,构建以北大荒精神为引领、創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持续输送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J].中国老区建设,2020(11):4.

[2]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EB/OL].(2018-03-09)[2021-03-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803/t20180309_329447.html.

[3]  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N].光明日报,2017-08-16(1).

[4]  党委宣传部.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正式启动[EB/OL].(2020-06-30)[2021-03-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006/t20200630_469297.html.

[5]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EB/OL].(2019-03-27)[2021-03-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904/t20190408_376995.html.

[6]  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学生重要回信精神 引导青年学生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EB/OL].(2020-11-11)[2021-03-20].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651/sfcl/202011/t20201111_499310.html.

[7]  黄宏,高跃辉.北大荒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8.

[8]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EB/OL].(2020-06-03)[2021-03-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2006/t20200604_462707.html.

[9]  王天亮.以北大荒精神育人 走特色办学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8-09-03(8).

编辑∕陈晶

收稿日期:2021-04-26                                                          修回日期:2021-05-18

作者简介:徐晓丹(1983—),女,内蒙古科右前旗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融青年红色筑梦于‘双创’实践教学,构建农业院校兴农人才培育新模式”(SJGZ20180044);黑龙江省教育厅一般教改项目“融思政教育、双创教育于专业教育,构建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育新模式”(SJGY2019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