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是绘菊 师生有别

2022-05-21胡西林

中国收藏 2022年5期
关键词:结体赛会赵云

胡西林

研究吴昌硕(缶翁)书匾,不光是就艺论艺,还能让人看到清末民初沪上藏界交流的活跃、师生传承以及古今对话等等。这当中有何有趣的故事?本期“胡”说“吴”匾我们继续。

“小华园”的“华”读平声,同“花”,即小花园。《小华园》作于1909年,吴昌硕66岁,其时居上海。

小华园具体在什么地方笔者不知,吴昌硕另有《花好月圆人寿》篆书匾,与《小华园》同年作,款署“宣统元年己酉瑑(篆)于小华园中”。1909年1月29日沪上《时报》曾刊登《中国金石书画赛会章程》,其中第三条言及:“事务所设于胡家宅小花园,凡有件与会者可交事务所,掣取收条,俟会毕时,以收条取回原件。”

中国金石书画赛会成立于1909年1月初,其章程第二条显示,成立的目的是交流各家所藏,“凡我国研究吴昌硕(缶翁)书匾,不光是就艺论艺,还能让人看到清末民初沪上藏界交流的活跃、师生传承以及古今对话等等。这当中有何有趣的故事?本期“胡”说“吴”匾我们继续。

小华园“小华园”的“华”读平声,同“花”,即小花园。《小华园》作于1909年,吴昌硕66岁,其时居上海。

小华园具体在什么地方笔者不知,吴昌硕另有《花好月圆人寿》篆书匾,与《小华园》同年作,款署“宣统元年己酉瑑(篆)于小华园中”。1909年1月29日沪上《时报》曾刊登《中国金石书画赛会章程》,其中第三条言及:“事务所设于胡家宅小花园,凡有件与会者可交事务所,掣取收条,俟会毕时,以收条取回原件。”

中国金石书画赛会成立于1909年1月初,其章程第二条显示,成立的目的是交流各家所藏,“凡我国收藏家,无论金石书画,如系佳品,一概可陈列。”发起人有郑苏戡、何诗孙、王子展、陆廉夫、高邕之、哈少甫、狄平子、王一亭等及日本同道共30余人,展示会场所在静安路(南京西路)愚园里。由此推断,胡家宅小花园离这里应该不远。吴昌硕不是中国金石书画赛会的发起成员,但是小华园是沪上书画家们的主要聚集地之一,经常有包括交易在内的书画活动,所以他经常去小华园,交友茶叙,写字作画。

《小华园》应该是为主人题匾,《花好月圆人寿》作于小华园中,或为主人作,也可能他用,不得而知。

吴昌硕篆书匾额《小华园》

吴昌硕篆书匾额《花好月圆人寿》

20世纪初,沪上书画、陶瓷等收藏、交易相当活跃,组织雅集、印制画册、举办赛会(即展览会,当时多称赛会)此起彼伏。以1909年1月举例,1月5日俞达夫创办并主持的、以书画鉴藏为主题的文明雅集茶馆在二马路大新街口开张;数日后中国金石书画赛会成立;又数日集成图书公司出版的《正续金石粹编》《草字汇法帖》《国朝画征录》等接踵发行。而1个多月前,中国古瓷美术赛珍会在江西路德律风公司举行,中国古书画第二次展览在虹口六三亭举行……如此活跃的书画、陶瓷等收藏活动,有力助推了海派艺术市场的繁荣,江浙一带的书画家们雀跃于沪申之地,就是因为海上艺术市场的吸引。

这期间,成立仅仅月余的中国金石书画赛会,经过报纸刊登广告和茶叙联谊,赛会征集大功告成。其第一次赛会于1909年2月22日在静安寺愚园举行,展期十天,展品则由近代史上的显赫人物盛宣怀、张謇等提供,也有沪上藏家、鉴赏家的支持,轰动一时。

3月3日,豫园书画善会成立,由钱慧安等近30人发起,吴昌硕也在其中。善会推黄山寿为会长(一说会长钱慧安,也说高邕之),会所则租用豫園老君殿间壁之得月楼笺扇庄楼上。

豫园书画善会一经成立就翘首沪上画坛,经常举行金石书画展卖活动自不必说,也借得月楼笺扇庄之便为会员挂笔单(润例)。不过当年善会的抽头可不小——百分之五十,所得由善会开户头存钱庄,再以息金维持善会日常开销及社会善事赞助。吴昌硕的《小华园》《花好月圆人寿》此前作于小华园中,若在豫园善会作,依其时笔单那就是润银各20两,合大洋56元;抽头之后吴昌硕得大洋28元。这就是他早年频频往返苏沪并最终定居沪上的原因。

《云壑轩》系缶翁为弟子赵云壑书。赵云壑字子云,1904年他30岁时拜师吴昌硕,时年缶翁已至花甲,而书此匾时缶翁已是80岁整。缶翁一代宗师,追随者众——早年得意者陈师曾,晚岁王个簃,二者之间有赵云壑,谓其大弟即为褒奖;特立独行、成就卓著者则有潘天寿。

赵云壑在追随吴昌硕之前曾学画于任预、顾沄,师从吴昌硕后,腾出“仓位”,尽弃前学,这不容易,他做到了。晚清金石学家褚德彝称“云壑书画,得吴昌硕真传”,吴昌硕也赞曰:“子云作画,信笔疾书,如素师(怀素)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饰。”他学吴昌硕形似亦神似,故在吴昌硕绘事大忙时能充代笔。但若揭短,在笔者看来。赵云壑学吴昌硕唯独不似或者无以胜似的,是师徒间的文化差别。

举一例。师徒二人都擅绘菊,且有同题菊作。吴昌硕所绘四尺整纸,对角构图,从左上角起笔,枝蔓抱团,花叶丛生,密实得如同花之瀑布,恣意倾泻;花绘两种,白菊与黄菊;一边作长题,抒发他念想安吉老家的乡愁。显然,吴昌硕感觉左下方略空,于是吟六言小诗补题,如此通幅停匀,疏密通透。

赵云壑所作更大,满幅构图,两侧绘石,中间的菊花依石生发,笔墨、参差错落都很好,花则开得灿烂热烈。与吴昌硕所绘不同,赵云壑绘白菊、黄菊之外,还有朱菊。朱菊敷色洋红,又因为花放高枝,所以在画中格外惹人眼目。右上角题的也是一首咏菊诗,就是吴昌硕的六言小诗。这很正常,赵云壑不擅诗,所绘或题古人诗,或题老师的诗,都是顺手的事,适合即可。但是这幅画是一个例外,为什么?因为题这首诗对画中所绘菊花是有限制的。且读小诗:

酤酒昌黎残菊,谋生杜甫长镵。学圃敢云韬晦,挥杯聊可上馋。

不论是韩愈(昌黎)为残菊酤酒,还是杜甫借诗为谋生工具,在吴昌硕的笔下,此时都被归结到了“挥杯聊可上馋”上,也就是画中的菊花可食,是用来下酒解馋的;但菊花佐餐(包括酒饮或者茶饮)通常只取白菊和黄菊,朱菊味苦,难以入口。缶翁在其他诗中或画上题跋时谈过此事,这里不赘述。小小一个细节,反映了师徒二人的文化差异。

赵云壑笔随性使,恣意汪洋,注重画面的色彩与形式效果,如果就画论画,他的这幅《菊石图》值得点赞,但是联系题诗就有些许遗憾了。

形而下画,形而上文化。

吴昌硕绘菊图(上图),上有六言小诗补题;赵云壑绘菊图(下图)也采用了老师吴昌硕的这首六言小诗,但师生之间的差别正在于此。

吴昌硕篆书匾额《云壑轩》

波磔为书法术语,即撇捺,所谓左撇曰波、右捺曰磔是也。其作名词解代指书法,作动词解则代指书写,但无论书法还是书写,后面缀以流芬,传达的都是得意。

但此四个字不好写,既有左右结构,也有上下结构,还有左中右结构,特点是竖笔多,写起来难免笔画雷同。可是此幅悦人眼目恰恰在竖笔。缶翁成竹在胸,任笔遣使,一气写来,参差错落,疏密交互,无不妥帖。

笔者在《中国收藏》1月刊中談缶翁“吾亦爱吾庐”匾时曾说,因有两字重复,这五个字不好写。其实书家写字都会踫到这样的问题,处理手段则因人而异。缶翁结体不求夸张,该老实的地方就老实。他的方法是加强用笔,以气盘字,以势贯幅。这是吴昌硕书法(包括行书)的一大特点,不强求结体字字都巧,而是顺势而为,顺势结字,以势取韵。

这一点很像晚明清初的傅山写字。傅山擅各体书,但即使是他最擅长的草书,书写时也会遇到个别字结体障碍,并不是每个字都能从心所欲。怎么办?不取巧,老老实实,草字结体遇障,行书、行楷乃至篆意隶笔并施。这于傅山而言是不假思索的,笔到字落,十分自然。如中国台北何创时书法基金会藏傅山《啬庐妙翰》,就自然则谐,谐生韵,韵生美。

缶翁写“吾亦爱吾庐”同样不避结体重复,不取巧,但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当中两个字结体重复没有什么不好,观者的视觉自然而然被缶翁的用笔气势牵引,带出节奏,耐人玩味。

“波磔流芬”与此异曲同工,并且更强调以笔取势。笔者找不出更恰当的词语来描述缶翁彼时的书写状态,唯有四字:“任笔遣使”。谁在遣笔呢?当然是缶翁;谁遣缶翁?耄耋老人的书心。书者,心画也!如此作品当然波磔流芬,书法永年!

猜你喜欢

结体赛会赵云
我国体育赛会志愿服务类型与理论视角
标点符号的争吵
Jokes Today
薛景 赵云 华金涛
书法线条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用笔之“易”与“不易”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叫卖的艺术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