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碎片化时代“淮河文化”传播影响力状况调查
——基于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

2022-05-20陈雨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认知度淮河参与度

陈雨璇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延绵一千余公里的淮河沿线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典型的带状文化遗产。①吴海涛:《论淮河文化的内涵特质》,《学术界》2021年第2期,第5—15页。20世纪80年代,“淮河文化”这一概念由皖北学者率先提出,从自然地理的地域性特征、文化历史沿革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鲜明特色等层面对“淮河文化”做出界定。现有研究从内容分布上关注到淮河文化中的文学、音乐、人物、思想流派等,从地理分布上区分了淮河文化的不同地域、区域,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延展性。

一些学者在进行大量个案、专题性研究基础上,力图对淮河文化进行宏观性把握,全面考察其起源与历史发展变迁,概括淮河文化内涵外延与基本特征,探讨淮河流域文化在中国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淮河文化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传播中的实际价值。

纵观淮河文化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首先,研究力量分散,citespace生成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作者的合作网络密度为0.002 和0.003,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形成发掘淮河文化的合力。其次,研究视角较为狭窄,未能突破区域限制、明确区域定位、整合优势资源,在国家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实施的大环境下,充分彰显“展望古今、展望全流域、展望国内外”的广阔研究视野。②陈立柱:《淮河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反省》,《学术界》2016年第9期,第153—166页。再次,淮河区域各地区文化资源挖掘不彻底,文化标识和文化元素挖掘不充分,地域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③胡焕龙:《淮河文化精神结构与历史蜕变考察》,《学术界》2021年第2期,第16—31页。随着时代的发展,淮河文化的价值与内涵被赋予新的内容。高校大学生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是新时代淮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主力军,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多种途径也都在积极地宣传淮河文化。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淮河文化是否在进行有效传播,大学生对淮河文化的参与度、情感度、认知度如何,却鲜有学者关注。本文将以高校大学生为抽样调查对象,从一个侧面了解年轻群体对淮河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并以此为视角探究参与度、情感度、认知度之间的影响关系,期望为淮河文化的传承、宣传和推广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研究设计

信息获取指围绕一定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获得原始信息的活动和过程。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亲身体验,即亲身经历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直接感知获取信息,没有经过外界任何形式的加工,是第一手的信息获取;二是通过大众媒介获取信息,这是当今社会接收信息的最便捷也是最主要的途径。

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传播内容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阅读与以往相比数量更加巨大而内容趋向分散的信息,也令他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就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若想强化受众对某一信息的认知,除了海量的信息输入,参与(体验)与积极性情感的获得,比单向传播的方式更有效果。参与(体验)与积极的情感因素对认知是否可以呈现正向的影响关系,是本论文研究设计的出发点。

(一)研究假设

认知,是指获得知识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即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们对信息的认知与接受大致分为三个心理层次:接受信息、改变态度、影响行为。一般来说,在认知过程中,参与(体验)和情感可以为认知活动的开展提供内在动力。一方面,参与可以作为投入到认知中热情和心理能量的多少,外在表现就是伴随着有积极情感的稳定持续的行为;另一方面,情感是人们对世界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可以直接影响认知与参与。鉴于此,为了在信息数量和信息内容多样化的媒介时代测试淮河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影力状况,特提出以下假设:

H1:参与度对淮河文化的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情感度对淮河文化的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参与度对淮河文化的情感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问卷调查

本文为了较好地测量高校大学生淮河文化相关项目的参与及对淮河文化的情感是否会影响其对淮河文化的认知,以先行研究为基础,根据研究目的调整并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题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人口基本形态、参与度、情感度、认知度。除人口统计学变量外,剩余题项均采用五点式Likert量表。在2021年5月5日至6月5日期间,基于问卷星平台邀请在校大学生在线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20 份,删除基本信息不全、作答时长小于100 秒的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191 份。本文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及回归分析。

二、实证研究

(一)人口统计学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的关于人口统计学的结果显示:性别方面,男生82 名(42.93%),女生109 名(57.07%),女生占比相对较多。年龄方面,“90 后”93 名(48.69%),“00 后”98 名(51.31%),年龄比例较为均等。年级方面,大一学生47 名(24.61%),大二学生50 名(26.18%),大三学生63 名(32.98%),大四学生31名(16.23%),大三学生占比相对较多。从居住地所在区域上来看,位于淮河流域的学生有83名(43.46%),未在淮河流域的学生有108名(56.54%),在地域接近性人数方面占比相对较少。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统计学特征

(二)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

为验证回收问卷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参与度、情感度和认知度三个变量的相关14 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及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均高于0.5,共同值均高于0.4,KMO 值分别为:0.782,0.738,0.843,均大于0.7,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克伦巴赫(Cronbach’s α)值均高于0.8,表明回收数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较高。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因子分析

(三)回归分析

本研究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参与度对淮河文化的认知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eta=0.338,p<0.001),即对淮河文化相关活动的参与度越高,对淮河文化的认知度也会越高;情感度对淮河文化的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eta=0.408,p<0.001),即对淮河文化的喜爱或感兴趣程度越高,对其的认知度也会越高;参与度对淮河文化的情感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eta=0.591,p<0.001),即对淮河文化相关活动的参与度越高,对其的喜爱或感兴趣程度就越高,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的H1、H2、H3被支持,假设均成立。具体分析见表3。

表3 回归分析

三、结论启示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保护、传承和弘扬淮河文化又是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积累和保存是在一代代的延续中进行的。①张淑芳:《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仪式化传播机制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第194—200页。在文化传承中,人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才是关键着力点。大学生是社会生活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既具有充分学习的时间与精力,又具备突破观念束缚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具有其他群体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因此,大学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关键群体,增强对文化形式载体和精神理念的认知与理解,既是他们的时代责任也是历史使命。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得知,当代大学生对淮河文化相关活动参与度、对淮河文化的情感程度,都对淮河文化认知程度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要想增强大学生对淮河文化的认知度,推动淮河文化传播发展,就必须想办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淮河文化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淮河文化的情感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淮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对其了解却较少。这表明虽然国家近几年都在强调淮河文化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响应国家战略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让大学生群体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于淮河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的认知与了解普遍不足,这可能与还未对淮河文化采取适当的推广模式和积极的宣传措施等有关。②陈兵、徐志武、钱惠敏:《淮河文化在安徽新型主流媒体中的传播策略研究》,《新闻世界》2021年第2期,第87—92页。

同时,调查发现未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学生对淮河文化的认知度与情感度要低于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学生,这表明不在淮河流域的地区对淮河文化的宣传以及推广力度可能不大,重视程度不高。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思想碰撞的时代,青年接受文化的方式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移动互联网可能是青年人获得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这也导致出现了信息繁杂的现象,人们会不加辨别地接收很多信息,对于自己需要怎样的信息缺少思考,鉴于此,对有效传播力的衡量,便是通过对传播主体以及传播手段作用于传播客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获得。

因此,在传承和弘扬淮河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有适当的权威解读,也应当依据当下的时代特征,拓展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要利用不同形式和载体,使淮河文化有效传播,充分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可以大量推进弘扬、宣传淮河文化的专题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举办弘扬、宣传淮河文化的专题音乐、戏曲晚会;将淮河文化融入旅游,推出可感知体验的文旅产品;将淮河文化搬进高校,开设与淮河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围绕淮河流域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等开展创作大赛,加强大学生对淮河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大学生常用服务平台,以拍视频、讲故事等方式讲好淮河故事;利用演艺、展览等方式展示淮河魅力,提高学生对淮河文化的感兴趣程度。①董子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四川方略与实践》,《四川戏剧》2019年第11期,第151—153页。

传统文化元素要吸引年轻人,必须运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一方面,结合时代特点,尊重青年需求,将文化传承纳入青年们的教育日常,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入手,明确内容、加强引导,潜移默化地将文化传统根植于青年的心中,让我们的青年有能力也有意愿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猜你喜欢

认知度淮河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