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追求擦亮煤化工生产“金字招牌”
2022-05-20叶迎春通讯员
□ 本刊记者 叶迎春 通讯员 陈 婷
3月25日,因为用氢单位检修减负荷,徐斌(左一)指挥制氢气化炉安全停工。裴昱 摄
办公室一角有行军床,橱柜里塞着棉被。数不清有多少夜晚,徐斌就在这里和衣而睡,枕边放着对讲机,随时准备奔赴现场。
去年,在地方政府实行能耗“双控”和有序用电的限制条件下,南化公司煤化工部仍通过稳生产和优化工艺等举措取得了突出成绩,总氨产量、制氢系统连续稳定运行等多项关键指标创纪录,消灭非计划停工取得突出成绩。对集团公司劳模、南化公司煤化工部经理徐斌来说,成绩的取得也是团队一直以来追求“以实际行动为煤化工高质量转型发展做贡献”的结果。
多年来,徐斌和团队勇于突破思想观念障碍,持续改进工艺设备、带好技术队伍,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将煤化工生产带入了新境界。
第一重追求:实干狠干
“你永远不会比徐斌早,天没亮,他就在装置上了;你永远不会比徐斌晚,因为他就没回家。”同事中流传的这句话或许没有那么绝对,但绝非玩笑。
去年10 月,公司储存的6 万吨原料煤发生阴燃,煤堆里冒出的烟气,燎得徐斌心焦。率先冲进现场的他不停地打电话,联系专家讨论解决方案、组织煤炭转运、处理现场烟气……鏖战3天3夜,他着急上火,嘴角起泡。气化工艺副主任师俞波说,徐斌吃苦耐劳,无人能敌。“每次气化炉投料,都是他最后清场,跑遍80米高的气化框架,一层层筛查,一个角落都不落。”
有一次装置开工,因为高压煤浆泵故障引起气化炉联锁跳车,开不下去。徐斌住在现场,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找出是高压煤浆泵的椎形单向阀卡塞引起流量波动。他们从煤浆质量抓起,防止固体颗粒带入煤浆泵;改进单向阀结构,减少流通阻力;提前建立煤浆循环,提高流动性,彻底解决了这个困扰装置稳定运行多年的问题。
徐斌的职业生涯非常励志。1993年,他进入当时的氮肥厂造气车间当了气化炉岗位操作工。大高个、大嗓门、力气大的他,大冬天穿着单衣独自将漫仓没过人头的煤炭清理干净,老主任亲自安排教他学气化技术和车间管理。倒班7年后,他成为没有办公桌的一线工艺员,曾成功解决了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易结焦问题,大大延长了老旧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周期,减轻了劳动强度。26岁当了车间主任,带领大家马不停蹄地完成气化炉自动化等一系列改造,为企业提质增效取得突出成效,获得了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
“要求人,推动人,都不如带动人。”不久前处理浓硝装置产量上不去问题,他自己楼上楼下跑得最多,形成漏点清单、制定修理计划、制定标准化检修模板、提出一系列稳产和优化工艺措施。稀硝酸、浓硝酸产品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第二重追求: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
2017年,南化公司开展了数年的“消灭非计划停工”行动,在煤化工收效并不明显,徐斌在关键时期被安排担任煤化工部气化装置负责人。
他发现,基层干部的管理普遍太“温柔”,遇事不敢当面批评,遇到困难都是技术骨干和班组长自己上,因此很多普通员工工作态度和技能水平也真的普通。他迅速完成了摸底调查,在班子会上提出修改考核细则。向会干肯干多干、促进节能降耗、消除重大隐患、分析优化操作者倾斜,建立容错机制,只奖不罚;对不想学、学不会者安排简单工作,只罚不奖;对介乎两者之间的,奖勤罚懒。工作可增可减、收入能升能降,队伍士气很快提升。
2019年,徐斌担任煤化工部主抓生产的副经理,积极协调、大力推进,组织技术力量完成了棒磨机改造、气化炉工艺烧嘴延长使用寿命探索等,大胆试验实现了制氢气化工艺连投,生产组织和工艺技术均实现重大突破。他将运行部早调会和运管分部交接班会完全打通,通报问题无死角,传递要求零时差。当天发生的问题集中于下午“七位一体会”追溯跟踪,形成任务清单,落实时间、人头,实时考核通报。制定“领导+科室+岗位”的“三位一体”巡检模式,提升巡检质量,促进装置安稳长运行。
管理的刚柔并济,被徐斌视为煤化工的“青春密码”。曾和徐斌搭档的党支部书记朱勇说,徐斌推进管理和技改的胆子大,心也是真细。属下干部员工不论谁遇到困难,他一定关心慰问,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困难。平日里加班人员几点吃饭、怎么安排,他都叮嘱有关人员落实到位。
第三重追求:高质量发展“挺起煤化工的胸膛”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
徐斌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认为作为一名煤化工生产的管理者,要引入体系思维抓管理,以实际行动为煤化工高质量转型发展做贡献。
气化炉因为工作压力高、物料冲刷磨蚀严重,完成一个运行周期后必须切换,俗称“倒炉”。倒炉是非常复杂的重大工艺操作,需要多工种近30人在现场按照顺序准确无误完成各项操作。几年前,他就推动实现标准化倒炉,带领大家编制开工操作程序,从开工准备、条件确认、重要岗位监控等方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工和安排,形成工作标准。每一次完成倒炉任务,徐斌都组织大家召开一次“诸葛亮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持续改进,想方设法提高倒炉工作效率。经过反复实践与完善,近两年,煤化工部倒炉时间足足缩短了5个小时,有效降低了能耗物耗。
过去,煤化工部开具用火作业票把关不严,平均每天能开出30多张票证,直接作业环节是煤化工部安全环保的最大风险点。徐斌带领各专业管理人员积极思考,探索、制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应对措施。利用每晚的“七位一体会”进行次日安全作业评估,做实JSA分析;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等高风险作业,由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JSA分析,完善风险防范措施;积极推行每周二、四固定动火制度落实等,大幅减少了用火作业票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