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区声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2022-05-20赵钰婷孙思然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4期
关键词:噪声绿化优化

赵钰婷,赵 微,孙思然,于 波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声环境现状概述

随着城市化建设推进,住区声环境质量问题凸显。早期住区规划时未重视住区声环境,一些老旧小区所面临的声环境问题更为严峻。影响早期住区声环境的因素包括:交通规划不合理,机动车道与居民楼过于紧凑,交通噪声成为老旧小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规划选址不合理,老旧小区存在生活配套设施选址不合理的情况;老旧小区内建筑密度大,绿化面积小,小区内声屏障能力较弱,住户间的相互影响也会较大;物业管理不到位,沿街住宅商业店铺改建,增加人口流动和商贩聚集。而新建住区内建筑密度降低,绿化率提高,有利于住区内部噪声吸收。新建住区对声环境问题相对重视,得益于住区内部合理的交通线路规划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声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2 居民声环境主观评价分析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共计回收105份有效问卷。在了解住区声环境现状后,对住区声环境进行主观评价分析,如图1所示。综合调查数据来看,住户大多开始关注甚至重视住区声环境,声环境对调节住户情绪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众多声源中,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活动噪声是住区的核心问题,应加以控制。

图1 住区声环境主观评价调查分析结果

3 住区声环境影响因素

城市区的扩大不可避免给住区声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声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因素。

1)噪声 噪声可分为施工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在调查的住区内,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对住区声环境的影响最大。

2)住区规划 规划合理的住区可大大改善声环境质量,道路组织、广场选址、生活配套设施选址和建筑布局等也是影响声环境的重要因素。

3)建筑材料 建筑物外立面的窗和墙是噪声传入室内的主要途径,采用隔声材料是改善住区室内声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

4)绿化面积 住区内的绿化景观不仅可美化住区环境,而且能形成声景观,有效改善声环境质量,如在小区道路上设防噪绿化带等。

4 声环境对住区的影响

住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居民交流互动的主要空间平台,体现居民的日常基本生活质量。根据目前发展状况分析,住区环境设计已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居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住区声环境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住区声环境优化设计对创建一个安谧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令居民舒适的声环境能够缓解居民压力,提高住区居民的居住幸福感和居民活动的愉悦度,有利于创建一个健康、舒适、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5 住区声环境优化策略

5.1 技术

1)道路交通噪声 主要噪声源为载重汽车与公共汽车等大型车辆,主要影响集中于住区外主干道。针对此类噪声问题可通过设计低噪声路面等方式降低其影响。

2)住区住宅隔声技术 主要通过建筑隔声材料和隔声装修材料两方面实现。住宅外围护结构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集合相应建造技术及对隔声部位进行适当分析增强其降噪效果;住宅内部通过运用新型隔声装修材料,降低住宅内噪声影响。

5.2 城市规划

住区声环境会受到周边环境空间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及科学有序的道路布局可使城市秩序井然,达到住区声环境优化的目的。

为改善住区声环境,在对城市功能进行规划分区时,住宅用地应与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等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增加住区周边绿化植被面积减少住区周边噪声,同时增加城市绿化对噪声的阻隔,优化住区声环境。另外,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加强道路规则性,有效减少住区周边的交通噪声,改善住区声环境。

5.3 住区规划

5.3.1 平面布局优化

1)住区外围建筑平面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在于将最外部的建筑物作为声屏障,对城市噪声进行有效阻挡,减少其进入住区内部。为尽可能减少城市噪声进入住区内部,住区临街外围建筑可采用行列式布局中加入沿街围合板式建筑的形式,形成强围合的建筑平面布局,构成沿街声屏障,优化住区内部声环境。

2)根据住区内噪声分布规律研究得知,住区远离城市主干道时,住区内建筑间距越大,住区的声环境越好;住区与城市主要干道相邻时,建筑间距越小对直达噪声的阻碍程度越大,住区声环境越好。因此在进行住区规划时应根据噪声源与噪声大小决定住区内部建筑间距。

5.3.2 空间布局优化

住区内的空间布局优化与建筑密度、建筑围合度及住区绿化空间设计有关。

1)建筑密度 当外部城市噪声大于住区内部时,建筑密度较大有利于改善住区声环境;当外部噪声较小时,建筑密度为0.2可使住区声环境达到最优。因此需根据外部噪声环境情况设计不同的建筑密度。

2)建筑围合度 不同外部环境条件下,建筑围合度对住区声环境也存在影响。当住区外部噪声较弱时,建筑围合度为0.7时住区整体声环境较好;当住区外部噪声较强时,建筑围合度越大对噪声的阻挡能力越强,住区内部声环境条件越好。

3)绿化空间 住区植物绿化能够同时吸收住区内部和外部的噪声。住区绿化设计可采用平面绿化与竖向绿化相结合的方式,在有效改善住区声环境的同时丰富美化景观效果。

5.3.3 沿街界面优化

以改善住区声环境为落点,住区沿街界面优化方式主要有3种:沿街建筑退距、丰富沿街绿化及建筑底部裙房建设。

1)沿街建筑退距 通过在住区周边规划设计沿街广场或进行建筑红线后退达到沿街建筑退距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可减少城市外部噪声对住区的影响,也可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

2)丰富沿街绿化 绿化植物对噪声有阻挡和吸收作用,在城市街道两侧丰富绿化种类及在住区沿街位置增设大片绿地或沿街小公园,可吸收城市噪声,优化沿街界面,改善住区景观。

3)建筑底部裙房建设 在沿街建筑外侧建造裙房能够同时起到为住区内部遮挡噪声和优化沿街界面的作用。裙房可结合住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或商业功能进行设计,不仅能优化住区沿街界面和住区内部声环境,而且能够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丰富住区功能。

5.4 声景营造

住区声景由多种声元素组成,根据不同侧重点可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别。营造令人舒适的人工与自然声景,使人们能够通过声音感受在心中联想构建出一幅又一幅舒适安谧的景象,是改善住区声环境的重要途径。

5.4.1 人工声景

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喜欢轻松动听的声音。营造人工声景最主要的措施在于住区内播放装置的安放,适时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或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的声音。如苏州的拙政园在旱季时通过播放淅淅沥沥的雨声使游客身临其境;巴黎的拉维莱特竹园播放蛙声,增添了竹园游览的趣味性。

住区营造人工声景氛围还可通过设计声景小品实现,例如在住区设计钢琴状音乐砖,人们可通过踩踏音乐砖发出不同的乐声,增加参与感,优化住区声景。

5.4.2 自然声景

自然声元素中,清晨的鸟鸣声、小区内喷泉的潺潺流水声,风过树叶的沙沙声等声元素恬静安谧,让人舒适。

营造自然声景时,最重要的是加大小区绿化面积,在住区内部种植丰富的灌木和乔木,吸引鸟类的同时也能吸收噪声,营造风吹树叶、雨打芭蕉的优美声景意境,给人们带来宁静的感受;同时可在住区设计中引入水景,静态的水景营造风过水波、鱼儿戏水的静谧感受,动态水景营造喷泉、瀑布等水花拍击的壮阔声音,通过多种渠道营造优美的自然声景。

6 结语

通过对住区声环境的主观评价分析和对客观声环境因素的综合调查与分析可看出,住区声环境的现状呈复杂性、主观性、长期性特征。结合发现的问题和对于住区声环境的优化目标,本研究对住区的声环境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对于住区声环境的设计策略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噪声绿化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基于声类比的仿生圆柱壳流噪声特性研究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汽车制造企业噪声综合治理实践
我爱绿化
要减少暴露在噪声中吗?
小猴栽树
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双模噪声中信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