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探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2-05-20王莹莹
王莹莹,孟 凯
(南京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的工业化社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消费品。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所描述的,“我们周围,存在的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1]。这种丰盛现象和可支配收入的富足使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居民消费结构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然而在新时期新阶段,消费主义思潮在资本、信息、技术的裹挟下对于“三观”未稳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消费的痴迷和对享乐的追求都是这场富足的消费狂欢的副产品。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生活参与的特殊群体,不良思潮的影响会侵蚀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
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学生消费观研究领域成果不断增长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范畴,但对于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研究演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不很明朗,丰富的研究内容为进行该领域的大数据处理提供了充足数据样本。转变文献回顾总结方式,通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2]。利用CiteSpace对大学生消费观领域文献做全面直观的可视化分析,以期理清研究脉络,探寻研究热点,从而为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做出参考。
一、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
文章使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以新视角对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3]。该方式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改变文献回溯展望方式,省时、省力以数据化图谱显示处理结果,弥补人工处理文本时主观化的缺点,科学反映该领域研究结果和现状[4]。通过绘制一系列图谱形成对该领域研究热点、前沿演进和发展趋势的探测,以精准有效对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的研究成就及发展动态进行探讨。
文章数据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在按照计量统计和可视化条件检索筛选确认相关符合主题的数据之后,得到2000年到2020年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文献共2 107条数据,在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剔除不符合主题的无效文献后,得到有效期刊文献数据1 801条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作为本文综述性研究的基础,此样本数据包含了2000年到2020年期间主流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样本选择科学、全面。
二、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计量学分析结果
(一)文献研究时间分布
对2000年至2020年间的发文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绘制对该领域的研究规模以及发展速度趋势图。近二十年间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反映该领域学界关注度的变化。
从发文总量趋势图可以看出,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萌芽阶段(2000-2006年),这一时期发文量较低,属于该领域研究的初始萌芽时期。第二,快速发展阶段(2006-2008年),该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文献研究的发文量快速上升。2006年胡锦涛提出广大青少年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阵地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科学、绿色消费观的社会趋势发展,消费观领域相关研究也呈现增长趋势。第三,缓慢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大学生消费观领域发文量呈现平稳趋势。第四,主题凸显阶段(2016年之后),从图1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及重视程度,2006年以来发文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2020年发文量为历史最高,可见消费观仍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图1 我国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文献的时序分布图
(二)文献研究空间分布
作者和研究机构是该领域研究的有机载体,为探究大学生消费观领域中研究力量的分布及相互联系,文章采用CiteSpace做作者共现知识图谱以及研究机构共现图谱。样本数据多次调试,最终以其科学准确为前提,确认筛选条件为:时间跨度为2000-2020(Timespan:2000-2020),以5年为时间片处理一次数据,筛选标准为“TOP N=50”即在每个时间切片中提取50个出现次数最多的节点,剪枝选择为“每个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运行CiteSpace以得到相关样本知识图谱。
1.作者共现图谱分析
将数据导入CiteSpace之后设置筛选条件得到计量统计结果,作者共现知识图谱的合并网络节点数量为142(N=142),链接即连线数量为42条(E=42),密度(Density)=0.004 2。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该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节点越大表示发文量越多,而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则表示作者之间联系越密切,连线的颜色则与图谱上方表示年份的颜色相呼应,密度则表示网络的密度。
从图2可以看出,蒋勇,李莉,王静,张秀群,郭晓蓓,付映杰是该领域发表论文数较多的学者。而蒋勇,张秀群形成一个合作网络,白云涛,刘振涛,吴昊也形成了一个合作网络,张艳蓉,张海英,朱冲,龙玉梅形成了一个有最多作者合作的网络。同时,由于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的网络密度仅为0.004 2,表明目前从事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的学者多数处于独立研究状态,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且缺乏作者间相互合作。通过二次翻阅核心作者群体发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首先,核心作者群体之间由于地域、所属机构等的因素会对作者合作网络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其次,在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翻阅的过程中发现,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作者在后续研究中并未形成该领域研究体系,大多处于零散研究状态;最后,通过文献的翻阅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重点集中在大学生不良消费观、绿色消费培养、不良消费观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等方面,此发现可以在后续知识图谱的分析与统计结果中得到验证。
图2 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2.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分析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的合并网络节点数量为172(N=172),连线数量为8条(E=8),密度(Density)=0.000 5。从图谱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力量集中在高校,其中温州医科大学、辽宁财贸学院、赣南医学院的节点较大,说明这几所高校发文量较多,研究力量较强。同时从图上的连接性也可以看出,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少,大多处于独立研究状态,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合作意识。鉴于各机构各作者之间联系较少,建议各学者为避免研究缺乏广度多跨学科、跨区域建立更为深入的研究机构合作关系,推动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的繁荣发展。同时在展开相关课题合作的条件下多通过学术会议等形式相互交流,增强联系(见图3)。
图3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三、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热点前沿可视化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代表文章的研究主题及核心,在该领域某些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则表示这些关键词在该领域的研究越丰富,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领域文献关键词做可视化分析,以期探寻该领域研究热点主题。
把文献样本数据导入CiteSpace,设置统计条件和结果显示条件,得到了节点数为137(N=137),连线数为595条(E=595),密度为0.026(Density=0.026)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4)。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如图4,剔除相关“大学生”“消费观”等自我指向性的词外,可以看出2000-2020年之间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的重点研究集中在“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对策”“异化消费”方面。这些词在大学生消费观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中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因此是该领域研究中热点重点内容。
同时笔者在CiteSpace中翻阅关键词频次表的数据时发现,频次表中“大学生”“消费观”这种自我指向性的词占据使用频次最高的位置,同时,从其他高频关键词来看,“消费观”“消费观念”关键词所表达的内涵相同,属于同一个研究热点词汇,但是在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词频前十的关键词各占一席之地,还有“消费”“大学生消费”这种无意义的虚词在关键词频次前十中也各占一席之地,该领域研究者在关键词的使用上并未形成统一规范,没有关注到关键词是论文核心的浓缩和提炼,忽视了关键词标识作用, 不利于文献共享与交流。
将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后发现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频次最高的前十个包括“大学生消费观”“消费行为”“对策”“校园贷”“消费心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消费现状”“理性消费”“互联网金融”“消费结构”“引导”“消费观教育”。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出,从2000年到2020年这二十年间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热点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消费行为受到“需求心理”“消费动机”以及“消费意愿”的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在2000-2020年间也主要集中在“消费心理”“消费现状”“消费结构” 方面。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表现在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化消费,喜欢猎奇,对于符号消费的追求狂热,倾向于购买时尚的品牌商品等方面[5]。事实上大学生消费行为动机主要在于寻求群体认同,获得同辈群体的认同以及虚荣的满足感都是群体认同的重要表现。高消费和浪费严重成为青年获得满足感的途径,娱乐消费、过度性消费以及符号消费现象严重侵蚀大学生三观。这一现象事实上对于青年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以及群体身份认同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6]。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大学生消费结构也严重失衡。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异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社会环境、自身因素以及教育薄弱,家庭的溺爱、社会上异化的消费观都是导致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受到影响的原因,大众传媒传递出的消费理念以及高消费品的宣传都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7]。大众传媒在大学生自我认知和消费导向方面的错位引导性不能磨灭其对于大学生教育的应用价值,大众传媒具有拓展德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感染力于效果等作用,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形成不良引导的同时,学校德育应变其为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积极引导[8]。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需要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从源头上对不良消费观进行引导,同时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9]。
2.不良消费观成因及对策研究
对于不良消费行为的分析也是学界对于消费观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不良消费观形成原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该方面进行论述。王庆如学者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调研从中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指出造成不良消费现状的原因在于大学生本身缺乏理性且具有较强的攀比心理,同时学校教育中消费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在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异化时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10]。针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存在的落后于大学生消费现实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开设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专门课程, 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组建专业化教育团队,针对性进行教育指导,从源头上营造良好消费心理。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消费观[11]。总之大部分学者对于不良消费观形成的影响因素都认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环境,不良社会风气侵蚀大学生导致不良消费观的形成;其次家庭的不重视及过分溺爱;再者就是学校教育的薄弱,未能结合实际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最后就是大学生本身的心智不够成熟,消费不能理性导致。认为要加强学校教育引导,和家庭隐形渗透式教育,传播传统消费美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3.大学生健康消费观教育引导
共现标识词为“理性消费”“人生观”“教育”“高校”“绿色消费观”“诚信教育”“引导策略”“网络监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及行为做出正确引导,不仅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意义重大。董婷婷指出90后大学生消费自由度增大观念比较开放前卫,但是消费观念矛盾且不够成熟,消费观念与行为不和谐,这些都大部分归因于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环境的影响,并且自身有着强烈的尊重需求。提出要重视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及消费道德教育做出正确引导[12]。郝文斌,任雅媛指出要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培养,首先要重视大学教育的主导作用;其次要加强社会的引导作用;第三要强化学生主体作用;最后对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区分[13]。李倩认为,对大学生消费观做出健康引导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理论课程中开展消费知识教育、在校园文化中创建健康校园消费环境、依托社会文化开展理性消费文化建设,最后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14]。
(二)研究前沿关键词时序图谱分析
在对大学生消费观研究前沿绘制关键词时序图谱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不同关键词在不同时间阶段内的使用情况。如图5所示,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研究自2000年起一直集中在“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方面,值得关注的是“校园贷”自2017年学界开始研究以来迅速发展,两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网络中影响力较大的次核心节点。
图5 关键词时区图知识图谱
从社会背景上说,各种信用平台的兴起,成为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校园网贷”概念在2016年4月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为加强校园网贷的监管引导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此后学届对于网络借贷消费的关注也开始成为热点。学者逄索,程毅从上海市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认为首先在消费结构上从原来仅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温饱型消费转向符号消费、形象消费及情感消费多元并存的发展型消费, 而且形象消费日渐占据消费中心地位。在消费观念上,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呈现出总体理性、个别“超前”的特征[15]。王媚指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消费存在跟风、炫耀性、超前、网购成瘾的症候,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容易造成思想精神颓废的负面影响[16]。在此现状之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培养就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孟磊以开展针对性的国家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法治校园管理规章制度、拓展学生参与法治的多元化路径、搭建高校法律信任课程培育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法治信任培育、突显家庭对法律信任的情感支持、强化心理辅导中的法律信任维度的系列法制思想教育体系为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任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实践路径[17]。
(三)关键词突现分析
通过突现词图谱用来反应大学生消费观领域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趋势。因此,可以在CiteSpace中绘制关键词突现图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的发展趋势,绘制关键词突现图(见图6)。
图6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按照突现年份排序共有10个关键词,2003年学术界开始主要关注“大学生消费”。“消费”一词暗含着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交换与沟通,消费过程既受到物质因素的限制,也受到消费观的制约。大学生在社会中处于特殊地位,是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具有巨大潜力,消费观也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模仿性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就在不断地推进网络建设。2000年初,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始兴起并进入2.0时代,随着2003年淘宝网的上线,中国电商成为国家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是社会参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中国互联网2.0时代中的大学生消费也因此成为研究重点。
2007年前后学界对“消费文化”与“科学消费观”关注度提高。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消费观”也在学界研究中逐渐显示出理论研究的价值。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中滋生,“超前消费”“追求高消费”等等无节制的物质消费也在影响着中国人民,尤其是三观渐入稳定期,辨别能力还较弱的大学生。学术界也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种西方的“异化消费观”,并着重研究当前的“消费文化”,期望树立“科学消费观”。
2012年研究领域开始重点关注“90后大学生”。“90”后逐步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其消费能力也渐渐成为社会消费能力的代表。90后群体的物质生活水平较前几代来说有着显著提升,生来就带有“互联网”的血脉造就了90后标新立异的价值观以及追求时尚的消费观。但是与之同来的也会有许多社会问题。2017年以来学术界关注的“校园贷”“校园网贷”“互联网金融”等等就是鲜活例子,给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危害。
社会经济的形势影响着社会群体的消费态度,学术界关注“风险防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2020年我国取得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成就,此时防范国内外重大经济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引领社会消费观走上积极的一面成为学术界此后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四、总结与建议
文章在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对大学生消费观领域的热点关键词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综合总结发现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少,总发文量不高并不属于高校道德教育中很热门的研究话题领域,且作者发文都较少,作者和作者以及机构和机构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态势。目前研究的前沿领域是“校园贷”和“互联网金融”以及“风险防范”有关的话题。
对于本文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从文章中的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作者与作者、作者与机构以及机构和机构之间联系很少,往往只是单独研究为主的状态,学者间的研究数据等不能共享,这种局面造成该领域关键词呈现零散状态,且同一意义关键词在不同学者文章中使用不同词汇,不利于文献共享与交流,不利于该领域研究的系统化发展。应树立作者间相互联系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
第二,拓展多学科多领域研究视角。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而社会力量以及其他机构研究极少,且关注领域主要集中在表层的行为、心理分析,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复杂性,应树立多学科多领域共同研究机制。
第三,从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该领域尚未形成完整研究范畴,学界对于该领域的热点研究仍处于零散状态,除消费行为的分析和消费心理分析以及不良消费观分析外,其他关键词都属于零散出现状态,并未形成研究热点。
重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研究的问题意识。大学生消费观是与经济形势、文化传统等社会问题密不可分,并且处于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学术界需要长期不断深入地跟进与时代共进的大学生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全社会应形成合力,重视大学生消费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