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四川竹林碳汇资源现状与研究前景

2022-05-20王意迦

绿色天府 2022年4期
关键词:林草生命周期竹林

○文/ 王意迦

前言: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以减缓温室效应,其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至关重要,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

我国将增加森林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三大目标之一。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普惠作为林草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市场机制的方式之一,是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盘活绿色资产,助力乡村振兴。

竹林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丰富的竹类资源必将为推动森林碳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加快推进四川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助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研究制发了《四川林草碳汇行动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开展林草碳普惠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编制四川森林经营和竹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系统构建四川林草碳汇技术标准体系。本文结合相关研究与实际,围绕竹类资源发展森林碳汇优势、四川竹林碳汇开发现状及研究前景进行阐述。

兴文僰王山——山外有山

竹类资源发展森林碳汇的优势

竹类植物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处于主林层之下,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类资源在发展森林碳汇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储碳能力强。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除海洋之外最大的碳库,竹林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植被类型,据相关研究显示,比一般的木本林分具有更强的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能力,经过科学培育、经营和采伐,可持续获得更多竹原料,保证竹林碳储量的持续增长,发挥碳增汇作用,碳汇潜力巨大。

2.竹林面积逐年递增。自1988年以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但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原因之一是竹子属于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 ,一般3-5年就可成林成材,与其他树种不同,采伐竹子不会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且成林后必须每年间伐,常伐常新,能够比天然林和人工林提供更多的生物量,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森林面积锐减速度,为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赢得宝贵时间。

3.低碳环保,缓解原料供需矛盾。竹子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研究表明,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它们的生态成本较低甚至为负,完全可以替代木材、混凝土和钢材等高排放材料或替代煤、石油等能源、化工材料,发挥替代碳减排效应。如今,竹产业精深加工业迅猛发展,“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以竹代塑”等新兴产业突破传统,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造纸、医药、食品、纺织、化工、电子等多个领域,有效缓解木质等资源匮乏问题。

4.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在当今关注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的背景下,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我国目前已形成重组竹、竹编制品、竹浆纸、竹炭、竹食品等一百多个系列产品,竹菌、竹禽、竹茶等竹林下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竹子开发利用推陈出新,不仅开发出竹纤维,还有竹叶黄酮系列保健品和竹炭系列等高科技产品,为社会提供大量绿色岗位,成为重要的生态富民产业以及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四川竹类资源及竹产业发展概况

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润,适合竹类植物生长,竹资源十分丰富。2021年,全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调研做出的“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发《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建立省级领导联系川竹产业推进机制,省级有关部门和宜竹区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省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887亿元,新增现代竹产业基地70余万亩、总量达到1023万亩,全年加工竹笋50余万吨,生产竹片竹条900万吨、竹浆及纸制品230万吨、竹家具1440万件、竹编及竹工艺品830万件、竹人造板23万立方米、竹地板44万平方米,竹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1%。竹林风景线建设提档升级,竹浆书画纸和生活用纸区域国际品牌已然形成,竹浆造纸、竹食品、竹纤维复合材料、竹家居及竹工艺品等精深加工业蓬勃发展。

依据自然条件、发展空间和资源禀赋差异性,全省构建了“五大发展片”的林草碳汇发展空间格局,其中川南发展区,包括宜宾市、泸州市、乐山市、自贡市和内江市,大力实施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通过扩大竹林面积和质量固碳增汇,重点开发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适度发展森林经营碳汇,培育四川竹林碳汇优势品牌。

随着竹缠绕管道,“竹钢”板材等“以竹代木”“以竹代钢”建筑结构、装饰(修)材料的研发和产品创新,四川竹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家居、旅游等领域;竹纤维、竹功能食品的研发突破,进一步推动竹纤维、竹笋产品走向高值化利用;竹资源定向培育,竹产品精深加工、竹旅康养等技术模式的深度融合和推广有效提高竹林效益,增强社会各界发展竹产业的热情。

在2021年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上,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授牌成立,依托重点科研单位,深入开展竹林生态、竹林碳汇、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等当下学术讨论的热点问题,为竹林资源利用与产业化提升开辟新路径。

四川竹林碳汇研究及前景分析

竹子是理想的林业碳汇植物,但目前相关研究呈现割裂状态,竹林碳汇效应、碳增汇减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开展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科学研究、系统认识碳循环规律、完善竹林碳汇的内涵等,是当前“双碳”背景下促进竹林增汇、应对市场贸易“绿色”壁垒、推进竹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必由之路。

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四川宜宾竹资源、竹产业、竹政策和竹科研实验条件,整合重庆市林科院、四川省林科院等成渝地区重点科研单位、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以创新研发成渝地区竹林资源高值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产品为主攻方向,重点研究包括优良竹种选育及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竹食品与生物产品、竹材与竹源纤维高值化加工技术,解决竹—浆—纸一体化过程碳中和及环境容量等问题。该中心依托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编制“森林经营和竹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以及构建“纸浆竹林全生命周期碳源汇评估体系”,旨在为四川森林经营和竹林经营碳普惠项目开发设计、碳汇计量与监测等工作提供技术和成果参考,为四川

法王寺现代竹产业基地

建立区域性林草碳汇自愿市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奠定基础。

省林科院专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循环过程,提出了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定框架,并对部分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了估算,探明竹产品碳增汇减排效应的提升路径,为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竹材碳足迹的内涵不仅包括从光合作用、培育、采伐、仓储、加工、销售、循环利用、再分解等全过程碳素变化,还包括通过建立合理的竹材碳足迹调控机制。研究发现,促进竹材在成熟期能够及时间伐、保存、仓储与合理使用,有利于竹林健康生长,竹农获得稳定收入,同时持续获得更多竹材;大幅度提高竹制品产量及产品碳封存体量;促进产学研协同攻关,延长产品寿命,增加产品碳封存时间;促进竹材碳足迹常效调控机制建立,三产协同管理。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需要科技与政策的双重支持,并加强国际交流,制定行业标准,简化行政手段,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人参与竹类植物碳汇能力发掘和碳汇交易,不仅能极大提高竹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促使竹林在建设生态文明、落实“双碳”目标中发挥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林草生命周期竹林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草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分析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提高林草科技实效性的思考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过程创新分析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射频识别技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青海省成立林草有害生物防控专家委员会
竹林野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