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 年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工作要点

2022-05-20

江西农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试点标准化农产品

2022 年,是全面开启“十四五”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按照《农业农村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工作方案(2021-2025 年)》(农质发〔2021〕9 号)要求,部省共建工作围绕固本强基、示范引领、整体提升“三步走”策略,扎实做好“五个推进”,努力夯实“五个基础”,筑牢部省共建“四梁八柱”,助力江西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大省和全国产品、生产方式两个“三品一标”样板之地。

一、推进产地治理,在源头管控上夯实基础

(一)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化肥减量增效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15 万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面积17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7000 万亩以上。

(二)推广绿色投入品。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探索推进对农业投入品实施智慧监管,督促农药经营者完善电子台账,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安全两期”制度。开展“药肥两制”管理制度试点,分别选择3 个县开展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施用定额制试点。

(三)推广绿色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 家以上,创建国家级、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0 家以上。

(四)净化农业产地环境。出台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成国家下达江西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扎实做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选择20 个重点县持续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选择13 个重点县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二、推进品种培优,在种业振兴上夯实基础

(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投入运营,推进省级畜禽遗传基因库立项建设,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选择10 个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六)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完善水稻新品种审定后补助政策,着力推进湘东现代种业产业园、南繁科研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圣农集团在资溪建设白羽肉鸡原种研发创新中心。

(七)加强制种基地建设。举办省级水稻、蔬菜、油菜展示示范活动,在全省农业县开展农作物展示示范,认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作物制(繁)种基地,巩固提升一批种畜禽场。

三、推进对标生产,在品质提升上夯实基础

(八)加快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开展认证奖补、强化技术服务、加强日常监管,提高认证效率,稳步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规模,力争全省净增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400 个以上,总数达到4800 个。新增名特优新农产品20 个。

(九)加快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5 个,新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5 个,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新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5 个,申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8 个。对标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建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基地56 个。

(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科技支撑和标准转化,发挥4 个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和科研院所作用,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宣传工作,新增农业地方标准30 项以上,选择稻米、蔬菜、果业、畜牧业、水产、茶叶、中药材、油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9 大产业,评选一批农业标准化应用推广试点项目。选择粮食、果蔬、畜禽等品种,制定一批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品质评价标准。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落实“三上墙”和“三到户”。

四、推进产销对接,在品牌打造上夯实基础

(十一)加强品牌塑造。进一步建立健全“赣鄱正品”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发展体系、运营体系,新认证“赣鄱正品”农产品品牌150 个。依托赣鄱正品旗舰店建设,布局一批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专营店。参与农交会地标专展和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共同唱响“地标农品”公共品牌。

(十二)促进产销对接。建立产供销一体、多元化资源聚合的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销联盟,建立健全江西优质农产品营销体系。补齐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短板,建设400 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十三)延伸产业链条。健全完善绿色食品产业链工作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加快补齐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加工短板,以绿色农业为基,建设一批资源独特、设施完备、业态丰富、创新活跃、联农紧密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3 个以上、农业科技小院5 个以上。

五、推进智慧监管,在风险防控上夯实基础

(十四)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借鉴“明厨亮灶”经验,推广农产品生产记录自动识别、便捷化采集,实现生产过程管控可视化,扩大“阳光农安”试点。推进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全省共用共享,每个涉农县至少有100 家监管对象纳入智慧监管平台管理。设区市和涉农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制定大数据智慧监管评价规则,开展绿色安全区、黄色预警区、红色警告区“三区划定”,及时精准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风险提示。探索推进农安信用工作,依据信用等级开展分级分类监管。

(十五)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落实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名录制度,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体系,全省监管对象和五级监管员全部纳入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动态管理,涉农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网格图健全完善、公示到位。落实辖区内监管对象每年至少2 次的巡查任务。探索建立村级协管员补贴机制,开展乡镇星级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遴选一批“农安卫士”,公布一批质量安全管控过硬的生产企业和合作社。

(十六)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行“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合二为一开证模式,全省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落实“区块链溯源+合格证”企业信息、生产记录、检测结果、巡查巡检“四必链”,鼓励电商平台链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质量安全闭环管理。推进合格证开具与市监部门“赣溯源”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探索在学校食堂和农贸批发市场率先开展全程追溯试点,推动农产品凭合格证准出、市场查验合格证准入制度落实。

(十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健全以省级检验机构为龙头、市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县级检验机构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省预警、市监督、县定量、乡速测、企业自检、市场化补充”的监测工作格局。在日常监测大宗产品的基础上,开展地方特色产品抽检。力争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全部通过“双认证”,完成定量抽检量千人1.5 批次以上。监管对象每年至少接受1 次县级以上随机定量检测。积极参与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活动。

(十八)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健全暗查暗访和投诉举报奖励制度。联合南昌市举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大专项抽查、监督抽查力度,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加大对互联网违法销售假劣农资行为的打击力度,公布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刑衔接重大案件和典型“小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打联动、行刑衔接、联合惩戒。县级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 个以上,检测不合格农产品处置率达到100%。

猜你喜欢

试点标准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