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长航时无人机的全球扩散情况及影响分析

2022-05-20谭健美谷全祥

无人机 2022年2期
关键词:捕食者卫士死神

谭健美 谷全祥 张 洋

自美国政府放松对无人机的出口限制后,长航时无人机的出口便不断增加,MQ-1C、MQ-9、MQ-4等型号都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了买家。这一情况有可能使全球战略平衡进一步复杂化,并带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根据英国《简氏年鉴》“世界飞机:无人卷(2019—2020)”,目前美军已列装约11000架无人机,数量超过其他国家总和。其中包括大中型无人机近500架,“捕食者”和“全球鹰”系列长航时无人机装备数量已达400架左右。在以中俄为主要威胁的新一轮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正在通过在海外军事基地部署无人机、本土远程操控海外无人机作战、向盟国或伙伴国家直接输出无人机等方式,逐步扩大长航时无人机在敏感地区和重点关注区域的部署和应用,使其军用无人机快速占据国际市场,强化海外威慑能力。

在此形势下,自2018年起,美国进一步放松无人机出口限制、推动出口计划、简化出口流程,加快对外军售无人机。根据美国政府最新政策,飞行速度在800km/h以内的军用无人机将不再受到出口限制,即MQ-1C“灰鹰”、MQ-9“死神”、MQ-B“空中卫士”/“海上卫士”、MQ-4“全球鹰”等先进长航时无人机都在国际合作伙伴的采购范围之内。本文以近期美国大力推动长航时无人机海外部署和整机出口这一举措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总体扩散情况、机型能力、可能产生影响等方面开展分析研究。

“捕食者”的全球扩散情况

扩散情况

美国现役的“捕食者”系列无人机包括陆军MQ-1C “灰鹰”、空军MQ-9“死神”、出口型MQ-9B“空中卫士”/“海上卫士”。出口的区域主要是亚太地区的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欧洲地区的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英国、比利时等。海外军事基地驻扎的区域主要是中东和西亚地区的伊拉克、阿联酋、沙特等,亚洲地区的韩国,欧洲地区的意大利、英国等,非洲地区的喀麦隆、埃塞俄比亚等;近期出口的重点意向是欧盟、澳大利亚和亚洲的一些伙伴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印度、中国台湾等。

在亚太地区,美国陆军于2017年3月开始在韩国昆桑空军基地永久驻扎“灰鹰”无人机,截至目前共部署12架。印度于2016年开始与美国谈判采购22架“海上卫士”无人机,后于2020年9月宣称将先以快速采办方式购入6架“死神”无人机,计划共购入30架,但由于价格问题,截至目前尚处于谈判中。

澳大利亚于2019年11月宣布购买12~16架“海上卫士”武装型,预计2022—2023年投入使用。2020年8月路透社报道,美国将向中国台湾出售4架“海上卫士”无人机。日本尚未公开采购“捕食者”系列无人机,但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于2018年5月将2架“空中卫士”或“海上卫士”无人机在日本进行了测试,测试目的是验证该机自动识别海上船只和搜索落水遇险人员的能力。

基于MQ-4改进而来的海军型MQ-4C无人机。

在欧洲地区,意大利空军购买了6架“死神”,2015年将其武器化;美国国务院于2015年批准向荷兰出售4架“死神”,2020年12月交付;同年批准向西班牙出售4架“死神”,2019年12月交付第一架;英国正在采购至少16架“空中卫士”,2021年交付;法国空军于2017年采购12架 “死神”,2021年将其武器化;美国国务院于2019年3月批准向比利时出售4架 “空中卫士”,预计2022-2024年交付,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捕食者”系列无人机出口扩散情况见表1。

表1 “捕食者”系列无人机出口扩散情况

无人机能力特点

MQ-1C“灰鹰”。MQ-1C“灰鹰”是根据美国陆军需求研发的“捕食者”改型,具备与“捕食者”相同的侦察和轻型攻击能力。截至2020年2月,美国陆军和陆军特种作战部队共装备164架“灰鹰”无人机,该机是当前美陆军大型无人机的主战机型。

“灰鹰”最大起飞质量1633kg,航程4630km,最大飞行高度8840m,续航时间25h(增程型达48h);可携带光电/红外传感器、激光指示器、合成孔径雷达、导弹等多种载荷;可由C-130飞机运输,具有自动起降能力,可用标准的军用卡车运输;采用柴油发动机,燃料与其地面车辆相同,满足陆军“单一燃料”(one fuel)要求;可与“猎人”和“影子”无人机共用地面站,满足陆军“单一系统控制站”(One System GCS)要求。

MQ-9目前是美国空军主要的长航时无人机,近年也多有出口。

MQ-9“死神”。MQ-9“死神”是基于“捕食者”B平台研制的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可执行对地面和海上的情报监视侦察、目标指示、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截至2020年底,美国空军共装备284架“死神”无人机,该机是当前美空军无人机的主战机型。

“死神”最大起飞质量5307kg,最大飞行高度13716m,最大续航时间35h,任务载荷2086kg,7个外挂点。“死神”可在距离1800km外持续侦察25h;采用最新一代的传感器技术,可提供与传统侦察平台相当的广域监视数据;通过雷达和电子支援措施等多种侦察手段,可定位敌方目标;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实现远程操控,可获取实时图像和其他情报;收集目标信息,可支持战斗机和地面指挥官决策;指挥链路被切断时,可在预定航线自主运行,通过通信吊舱分发信息,并按预定航线返回基地。

目前,“捕食者”“死神”无人机已在全球60个地区执行过常态化侦察任务。2007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以来,“死神”已应用于多次局部战争和反恐行动,在非战时或者战时已取得制空权的条件下执行时敏目标打击和定点清除任务等方面,较有人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020年1月伊朗“圣城旅”旅长卡西姆·苏莱曼尼遇袭事件即是该机所为。

MQ-9B“空中卫士”/“海上卫士”。MQ-9B“空中卫士”(Sky Guardian)和“海上卫士”(Sea Guardian)是基于“捕食者”B平台研制的“捕食者”系列最新改型,也是专为适应民用空域使用设计的出口型。该机可提供全天候能力和北约组织标准类型的认证,能在民用空域中运行,可满足出口盟国和伙伴国家的需求。“空中卫士”和“海上卫士”共用机身,设计寿命相同,典型传感器和通信系统基本相同,且均具备换装载荷和改装成武装型的潜力。

MQ-9B有9个外挂点, 载重1800kg以上;发动机可在零下41℃起动,有防除冰和防雷电保护系统;在视距内和卫星通信条件下均可自动起飞着陆;配装“探测与规避”系统,包括空对空雷达、空中交通告警与防撞系统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能力,能在空管区域飞行。2018年7月,“空中卫士”完成了首次跨大西洋飞行,截至2019年6月,试飞已超过100次;“海上卫士”的机身下方装有远距多模360°海面搜索雷达和目标自动识别系统,以支持公海及濒海水面监视任务,该机在加勒比海任务中支持了缉毒等一系列海上行动。

“全球鹰”的全球扩散情况

扩散情况(按国家/地区)

美国现役“全球鹰”系列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主要包括RQ-4B“全球鹰”和MQ-4C“海神”。海外基地驻扎或前线操控的区域主要是,亚洲地区的日本、巴林等,欧洲的意大利等;出口的区域主要是,亚太地区的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欧洲地区的德国等。

在亚太地区,韩国于2019年12月由美国购入1架“全球鹰”第30批次无人机,并成立专门的“全球鹰”侦察中队,其余3架即将交付;日本将由美国购入3架“全球鹰”第30批次无人机,预计2022年9月交付;美国海军于2020年2月在日本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2架“海神”无人机。

在欧洲地区,北约计划共购入5架“全球鹰”北约型,截至2019年12月交付意大利2架,其余3架即将交付;2019年3月,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宣布购买7架“海神”无人机,计划部署在澳大利亚南部的爱丁堡空军基地,预计2023年交付。 “全球鹰”系列无人机出口扩散情况见表2。

表2 “全球鹰”系列无人机出口扩散情况

无人机能力特点

受高昂成本的影响,目前“全球鹰”的早期版本已在考虑退役。

RQ-4B“全球鹰”。RQ-4“全球鹰”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主要用于执行远程、高空、广域、持久的情报监视侦察任务,是目前世界上已列装的最先进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主要型别包括:基本型RQ-4A,即第10批次;改进型RQ-4B,包括第20批次、第30批次和第40批次。RQ-4B翼展39.9m,最大起飞质量14600kg,最大任务载荷1360kg,巡航速度574km/h,实用升限超过18300m,续航时间36h。

RQ-4B“全球鹰”的标准任务配置是“综合传感器套件”(ISS),包括合成孔径雷达/移动目标指示器(SAR/MTI)、高分辨率光电摄像机和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它们共用一台信号处理器,能够昼夜、全天候进行广域和高分辨率探测,图像质量足以区分各类车辆、军机、人员和导弹等,并从18000m高空近实时传输图像和位置信息。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可达200km。以聚束成像方式工作时,可对2×2km的点状区域成像,每天可采集1900幅图像,分辨率高达0.3m;以广域搜索方式工作时,可对宽度为10km的条带区域成像,每天可覆盖13.8万km2,分辨率可达1m;以移动目标指示方式工作时,可从100km外对速度低至2.1m/s的目标进行探测。

MQ-9B“空中卫士”/“海上卫士”是基于“捕食者”B平台研制的“捕食者”系列最新改型。

“全球鹰”第30批次将“综合传感器套件”换装为“增强型综合传感器套件”(EISS),还可配装新型信号情报传感器,首架机于2009年11月交付。EISS的性能未公开,仅披露其雷达工作距离和分辨率较ISS提升了50%,光电/红外传感器的性能也得到极大改进。截至2020年底,美国空军共装备31架RQ-4B“全球鹰”无人机。

MQ-4C。MQ-4C是RQ-4B“ 全球鹰”的海军型,执行广域海上监视任务,可基于美国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为航母战斗群提供情报侦察监视能力。该机可独立作战,也可与P-8海上巡逻机协同作战。

MQ-4C在RQ-4B的基础上增强了机身结构,提高了传感器和通信性能,可在苛刻的海上环境中使用。该机翼展39m,可在16000m以上的高度持续飞行24h,续航范围为15186km;具有较厚的机翼蒙皮,机翼和尾翼有防除冰系统,能在高风速、闪电、冰雹等恶劣天气中飞行。MQ-4C主要的侦察载荷包括多功能主动传感器(MFAS)、合成孔径雷达和逆合成孔径雷达、“夜间猎人”(Night Hunter)Ⅱ光电红外传感器等,其中多功能主动传感器是一种二维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可适应海上环境,具有海面监视、远距离检测和目标分类等功能,可对下方海域进行360°扫描,一次飞行可侦察近700万km2海域。另外,该机还搭载海上移动目标指示和电子情报设备,同时也担负中继卫星通信功能,在卫星通信资源有限或受到干扰及反卫星动能武器攻击威胁下,提供与卫星的通信链路。

MQ-4C无人机于2021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当前装备4架,计划2025年底装备22架,总共采购68架。目前MQ-4C共部署2个中队。其中位于华盛顿州的惠德比岛航空站的VUP-11中队装备2架,位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航空站的VUP-19中队装备2架。美国海军计划MQ-4C未来的运行轨道还将包括关岛的第七舰队、意大利的西戈内拉第六舰队、巴林的第五舰队等。

可能的影响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捕食者”和“全球鹰”等长航时无人机已出口或计划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共计约120架。总体上看,美国向中俄周边的盟国及伙伴国家大量输出长航时无人机这一举动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在日韩方向,日本、韩国等将实现“全球鹰”系列无人机的常态化部署,主要执行陆地和海上的广域侦察任务。以韩国购入的“全球鹰”第30批次为例,该机配装“增强型综合传感器套件”、信号情报载荷和图像情报分发系统,可从长约248km的朝韩分界线韩方一侧使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朝鲜境内200km纵深的地面目标,覆盖面积接近朝鲜领土的一半;若再沿朝鲜东西海岸飞行进行侦察,因朝鲜领土最大宽度约为360km,因此其范围可覆盖朝鲜全境。

在台海地区,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评估中心(CSBA) 2020年4月发布的《探测慑止:无人机系统在大国竞争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分析,以将“死神”无人机部署于日本的美军军事基地为例,台湾海峡距离基地约833km、钓鱼岛距离基地约370km、南沙群岛距离基地约2222km,总共部署12架“死神”无人机即可对上述三个区域实现“持续驻扎”,即要求无人机每天多次访问目标区域内感兴趣的对象或活动,但不要求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覆盖。

在中印边境,印度采购“死神”系列无人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一旦美印“死神”无人机军售达成,印度将成为继日韩之后装备美国中高端无人机的第三个亚洲国家,“死神”无人机高度高、速度快,机动性能和侦察手段更强,且具备察打一体能力,将大大增强印军对我防空系统和兵力部署的战略情报和战术情报侦察能力,使我方战场环境“单向透明”,从而对我防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进一步扩大印对我局部战场信息优势。

在东欧地区,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和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将普遍部署“捕食者”和“全球鹰”系列无人机,其侦察范围重点覆盖三个地区:波罗的海国家、黑海和东地中海,以增强北约对俄罗斯的威慑、预警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澳大利亚等将可能部署“海上卫士”察打一体无人机和MQ-4C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分别执行区域侦察、反恐、定点清除任务和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海域上空的持续情报监视侦察任务。

长航时无人机的出口与扩散,对美国的影响是双刃剑。一方面可增加国内军工企业收入和就业岗位,占据军用无人机国际市场,强化海外威慑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先进无人机流入他国和技术扩散的风险,继而可能加剧中东、南亚等地区的不稳定局势。 ■

猜你喜欢

捕食者卫士死神
铁道小卫士
天生的杀手:鲨鱼
北极动物的生活习性
小女孩和死神
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等
美国空军“收割者”将全面接棒“捕食者”
环保小卫士
死神来了地球版
THREE BODY THE THIRD
科学小卫士系列(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