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多
2022-05-20徐驭尧
徐驭尧
见到除多,他脸上还带着疲惫。作为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刚经历了一趟漫长的旅行:历时12天,行程5800多公里,一路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
通过地面观测,对照卫星遥感采集的信息,他可以判断积雪、草地变化等情况。窗外阳光灿烂,几簇云朵浮在湛蓝的天空之上。这片天空,除多望了数十年。人们视为风景的天空,在除多眼里,关系着高原无数人的生活。
除多出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白朗县。17岁那年,他从江孜中学考上了当时的南京气象学院,主修大气探测专业,是当年县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南京求学期间,除多只回了一次家,就为节省路费。
毕业后,除多回到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台工作。那时,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收卫星云图,处理图像,提供给预报部门。“当时觉得学以致用,还挺满足。”除多回忆说。
夏天的高原,天气不算炎热,阳光却炽烈,晒伤是常事。在老师们身上,他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自己看不懂的遥感图片,老师一眼就能认清;自己不明白的技术原理,老师三五句话就能讲明白……除多想要继续深造,“想做科研,但是底子太薄了”。
1997年,时任西藏自治区农科院院长尼玛扎西的一个电话,让除多梦想成真:“除多,咱们现在想送一批西藏的同志去北京参加培训,你有兴趣吗?”
“当然!”除多立马应下来。1998年,除多成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5年多的时间,硕博连读,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2003年,毕业后回到拉萨,除多成为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学成回藏工作的首位博士。回到拉萨,他延续从博士阶段就开始的研究——利用遥感手段分析拉萨及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
与这个问题结缘,也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研究项目。在那次考察中,除多积累了科研数据和野外考察经验。每年考察,他都要将一江两河地区年度新增的土地利用类型描绘到航空照片上。结束考察后回到室内,他还需要把照片上的新增类型逐一录入电脑。“累得腰酸腿痛。”除多说。
读博和工作期间,他不断对数据进行更新、补充、完善。待到成果正式出版,距离开始时已经过去足足15年。“科研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15年其实不算长。”他说。
海拔4200米,拉萨当雄,放眼望去,广袤的草原和远处的雪山相接。因为海拔高,这里的草长得并不茂密,长短多在一指左右。
草地是西藏最常见的土地类型和生态系统。“它们是青藏高原生態安全保护的主体。”除多说,“草地退化已成为青藏高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于草地退化的情况,不同研究之间分歧较大。”
如何准确观测草地变化?除多将目光瞄到天空——他希望通过卫星遥感,观测青藏高原草地的变化情况。但仅仅依靠遥感“俯瞰”,很难对地表草地进行准确估算。“西藏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类型多样,此前的估算方法无法直接用,需要‘从零开始’。”除多说。
除多在多地建立起地面观测站,结合实地观测和遥感观测,重新修正已有的估算方式。再通过点位实验,估算各项参数指标,最终建立了一个符合高原实际的有关草地情况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精确度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除多还借助联动遥感和地面观测,拓展遥感技术范围。“比如植被的覆盖度、地表温度、土壤湿度等,还建立了遥感监测模型。”除多说。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青藏高原的冰冻圈正经历变化——除多对此充满兴趣:如何深入研究冰冻圈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
2012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就制定规划,希望建立长时间的青藏高原积雪数据集,用于气候变化预测,为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提供数据支撑。“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展得太少,但这是气象部门的本职工作之一,我们责无旁贷。”除多说。
个人学术兴趣的变化和工作单位的需求,共同促使除多开始转变研究兴趣。眼光聚焦草地之外的冰川积雪,他开始发力青藏高原冰冻圈研究。
遥感能看到降雪的阴云,但是雪落下是什么样、积雪有多深,都需要去现场才能了解。为了更好地研究,他在西藏多地架设了观测设备,收集雪深等信息。通过天地观测对比,除多完善现有研究方法,期望对气象科研作出更多贡献。
除多在工作中。图片|人民日报
跳下车,打开门,走进观测地,积雪足足有60厘米,一脚踩下去,雪几乎到了除多的膝盖。走到仪器旁,他熟练地打开装置,记录,把样品保存好。
这里是日喀则市聂拉木县的气象观测站,也是除多的观测点之一。“我们在这里和其他全区重点强降雪地区,建了地面自动积雪观测站。卫星再厉害,也只能反映积雪的面上情况,雪深等很多关键要素,还得依靠地面观测。”除多说。
这是除多今年2月外出考察时的一幕。这趟5800公里的考察之旅,就是为了观测和了解今年普降暴雪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在开展冰雪研究的时候,除多脑海里总是联想起当年的灾害场景,他感到冰雪灾害研究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除多说:“精密监测是防灾减灾和应对措施的第一步,是精细服务的前提。我们用科学的手段来获取灾害发生地的第一手信息,再来制定决策,采取措施,才能达到防灾减灾和挽救生命财产的目的。”
从卫星遥感到地面观测,从山地、草地到积雪,除多既关注天上的风云,也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在青藏高原的大地上。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他在天地之间,也观察出了一些气象变迁——
“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在高山冰雪带的活动日益增多,冰冻圈灾害带来的问题也在增多。”除多说,“我们需要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尤其是针对冰冻圈灾害的。”
◎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