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以《边城》整本书阅读为例
2022-05-19钟检秀
钟检秀
(中山市东区中学,广东 中山 528400)
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引擎,也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完成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本研究借助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鸿合交互式”白板等助学工具,以《边城》整本书阅读为例,着力探讨如何让信息技术高效服务于整本书阅读,并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
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18 个学习任务群中的首个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听”和“说”的老式教学方法。这种模式的课堂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整个教学课堂质量低、氛围差,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太低。
(二)不注重引导,学生过分依赖老师
在新课改从传统教学理念向素质教育过渡阶段,很多教师仍然保持填鸭式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课不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而是选择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方式,把问题留给自己。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但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会变得过于依赖教师的传授,失去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只知道刻板地学习,而不知道如何灵活变通,长此以往,就失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以此类推,他们在考试中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会不知所措。学生学习效率极低,语文基础素养极差。
(三)高中生学业压力过大,课外阅读知识狭窄
高中生面临着非常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因此,高中生课后能读完整本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学生课后忙于自己的学科学习,忽略基础知识,导致事倍功半,学生课外阅读变得越来越窄,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学习趋于机械化、碎片化,语文学习效率较低。
三、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相结合的优越性
(一)阅读方式多样化,便于跟踪管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学生可摆脱传统纸质书籍的限制,通过APP、网页、电子书等多种途径获取阅读内容,充分利用假期或者平时的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而且教师可通过信息化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地跟踪监督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二)拓宽视野,引导阅读走向深处
信息技术给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动态反馈,适时指导、启发;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媒介自主查询资料,拓宽视野,深入探究,让阅读更加深入。
(三)成果丰富,评价多元
在信息化背景下,阅读成果形式多样,如文字、视频、图片等,还能够利用公众号、人人空间等信息平台。同时,互联网的介入,使得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式更为多元。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的阅读任务参与度、活跃度实施过程性评价,同时也能利用测试、读后感等进行结果性评价。同时,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四、信息技术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实践
为顺应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给整本书阅读带来的有益变革,笔者以我校《边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阐述。
(一)导读预热,激发兴趣
在《边城》的导读过程中,笔者导读课上以问题导入,提问“哪部小说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然后顺势播放视频《边城及凤凰古镇》片段,引发学生对魅力湘西古镇的向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通过广东省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课前导读”分享给学生,以增加学生对文本及作者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起阅读期待,让学生不自觉走进文本,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动力。
(二)任务驱动,通读文本
导读完成后,进入文本的通读。但整本书通读不应该局限于时间有限的课堂和教师的细致指导,更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因此,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和学生要做好总体规划设计,确定阅读进度和相应的阅读任务,跟踪管理任务完成情况,适时点评,并通过相应的授课内容,帮助学生将阅读进行到底。
在《边城》小说的通读中,笔者先和学生共同制定以下阅读任务单,如表1所示,并要求学生通过进行阶段性阅读打卡完成并上传任务,笔者对阅读情况进行抽查和点评。同时,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智能检测”布置关于《边城》内容的测验题,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表1 《边城》通读安排及要求
此外,教师开设线下课程通读汇报体验课程,引导学生按小组围绕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汇报阅读体验。在汇报课中,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多样的汇报交流。比如利用“鸿合交互式”白板在动态排序游戏中梳理小说情节;利用微信朋友圈,打造“翠翠的朋友圈”,展现花季少女的内心世界,角色扮演,录制视频,进一步品味人物形象、人物语言……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充满趣味,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加乐于分享,敢于分享,也更容易引领他们沉浸到作品中去。即使充当其他小组活动的倾听者或参与者,他们也不再是游离的状态,而是带着评判的眼光,为增强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专题探究
整本书内容丰富,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在完成通读后,就需要打破文本顺序,对内容深度统整,使阅读走向深层。专题学习是引领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以“研究”为核心,读写结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资源共享,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在《边城》的研读阶段,教师根据前期的有效通读、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钉钉“智能填表”投票选择确定三个研读专题:“我眼中的翠翠——翠翠人物形象分析”“内蕴于情节的《边城》意象分析”“《边城》悲剧性结尾探究”。在研读中,笔者依次推进三个专题,让学生展开小组研读和课堂讨论。比如在“翠翠人物形象分析”专题中,笔者制作微课,查阅论文,适时向学生线上分享学习资源,将课堂引向课外。同时利用学校读书节契机,布置学习任务(见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中进行海报的展示和描述,由其他小组评委进行评分。
表2 翠翠形象分析任务单
互联网助力的专题研读,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和眼光对作品进行研读,不仅促使整个学习过程层层递进,由表及里,不断使学生的思维、情感随着教学的推进而变化和加深,赋予学习过程以趣味性和灵动性,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四)读写结合,展示成果
写作和阅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专题研读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思想会逐渐生长,对问题的认知也会逐步形成。但如何跨越由思到写的“屏障”,就离不开教师的相应指导。
在《边城》的专题研读交流后,笔者开设了专门的论文写作指导课,帮助学生将思维过程和对作品的理解通过书面表达出来。在学生完成论文写作后,教师予以评点、指导,并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班级进行文章展示,让学生之间、师生间进行评价。
(五)多元评价,关注效果
合理的阅读评价机制对督促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起着关键作用。整本书阅读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性评价,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重过程性评价轻结果性评价。
在《边城》的阅读中,笔者采取多元评价。比如在通读阶段,利用钉钉打卡评价学生阅读打卡和阅读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体验汇报课上对交互式白板游戏测试和题目测试的相应表现。此外,笔者还将学生的阅读成果发布至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要求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同时笔者也能利用网络平台评价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
表3 《边城》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评价特别是过程性评价更加有理有据,切实可行,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进度和阅读效率以及其是否真正阅读完整本书,并在不同阶段给学生做出适当评价。
(六)构建开放教学环境,拓宽视野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学环境主要是学习场所,由校舍、图书馆、操场和家庭学习区域组成。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构建个性化、开放性的动态环境。
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引导学生正确搜索有利的阅读材料,让阅读材料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材,帮助高中学生拓宽视野。
(七)通过平台,拉近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高中语文阅读通过平台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一方面,高中语文教研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比如,在多媒体课件方面,语文教研组可以相互协作,建立语文阅读资源数据库,实行数据库共享,保证其及时更新,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建立微信群、QQ 群等,以班为单位加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交流平台,畅谈自己的阅读经历,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美文。通过这个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八)营造氛围,形成探究式阅读模式
探究性阅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积极的态度,转变角色定位,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帮助者。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引导学生相互配合。经过讨论和探究,他们最终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结论提出意见。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有效促进探究式高中语文阅读模式的形成。
五、结语
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应用拓展了整本书阅读的时空界限,对整本书教学有着影响深远。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和强调互联网的作用,会让学生产生依赖,使其失去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深度融合中,教师要科学指导,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有益的网络服务于整本书阅读,使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最终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