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师范”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5-19吴志攀杜华英

中小学电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训信息技术能力

吴志攀 杜华英

(1.惠州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2.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信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一、引言

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来临之际,为了能够提升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水平,为了能够实现教育多方面要素的变革,提出时下的新师范教育发展是贯彻党和国家正确决策部署的必然举措。新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加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施,需要重视更高标准、更智能化、更具开放性的系统性教育,从而形成师范教育的新目标、新高度、新模式、新形态。新师范教育的发展,须朝着更加完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创新现代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一流师资素质能力提升体系、健全师范教育保障的规范标准体系不断发展前行。

在国家层面上,我国推出了针对新时代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V2.0 版本)工作落地实施,促进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新技术载体,推出了“新师范”“新工科”建设思维,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能力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部分偏远地区教师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意识比较薄弱、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支持度不够等无法积极有效地开展优质教育教学的问题。

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等一流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资金充沛,对教育投入的GDP占比比较大,研究制定相应标准的时间较长,教学内容也颇为丰富。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差异因材施教,拥有着不同的层次和结构,有着灵活性较强的课程设置。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是由其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决定的。不可否认,美国联邦教育部通过一系列的联邦基金项目在推进美国教师在信息技术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均把信息技术列入全国统一的课程当中,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成绩。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均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制定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1][2]。

2019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规划宏图,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相关课程,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教育的指导性工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师资培训,在新加坡全岛推行便携式的电子阅读器——一种应用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育电子簿——等“智慧岛”措施。他们认为应当注重现代化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注重对师资信息技术培训的投入;让每个教师个体都能够在新形势下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3][4]。

在国内,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有着比较实际且迫切的培训需求,应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方式转变培训,重点满足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需求,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5]。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6]。中小学教师IT 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在学习实践的磨合中逐步实现的,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既可以解决培训课时数有限、教师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教师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技术应用的尝试[7]。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推进应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立足教师学科发展的需求,自主或与第三方合作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完善和调整培训策略,加强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8]。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更快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变革教学方法,教师应通过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模式达到国家标准体系的要求[9]。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从1.0 阶段深化并发展到2.0 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优化自身的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学科发展当中[10]。通过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应用能力,营造不同年龄阶段教师人人向学、创新巧为的培训环境,对于更新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变革教师培训模式、开发面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微课堂、翻转课堂和各类实践性课堂等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11][12]。

如今,广东颁布了“新师范”建设的实施标准,全方位推行嵌入了“互联网+”的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师培养由传统教学方式走向全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建设教学相结合,推动线上与线下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方式,建设省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等的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和大湾区教学资源共享库,创建教育部门、师范院校和中小学联通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云平台[13][14]。广东“新师范”建设与“教育信息化2.0 行为计划”无缝融合,契合了广东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搭建“高校、中小学——政府——企业”的校政行企式合作交流平台,使教师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具有建设性的意义[15][16]。

二、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世纪初,我们迎来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的时代,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环境有着显著的区别,以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当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并入了因特网,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各式各样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广阔的前景模式。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影响巨大,带来了不同的教育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

然而,一些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在信息化条件下看待问题仍然存在老旧观念、老旧思想,面对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不知该如何利用,不知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培育新世纪下所急需的开放式、应用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电脑、平板、手机等APP 应用载体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时尚的课堂教学工具,其广泛使用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但也或多或少地带来了学生视力下降、学生沉迷游戏等无心向学的问题。如何促成此类载体与教育教学的系统性结合、深层次运用并避免其产生附带的不良影响,无疑是推进教育教学信息迅速一体化,更加更好地有机融合、亟待加强研究的策略问题。

在国家加大教育投资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配备了较为齐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但是由于有些教师自身应用新技术水平能力不足,对它们有恐惧、抵触心理,从而没有做到物尽其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有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对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不高,不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自身学科发展、实际教学课堂相结合,不懂得如何优化教育教学情境。虽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师还是在线上培训期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他们没有将培训的效果、结果与个人的利益相结合,没有行之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3.有些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从网站中获取各种信息资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运用这些资源,更谈不上该如何开发优秀的教学成果资源。这不利于中小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课堂创新的改革。

在众多教师提交的优秀应用成果评选中发现,高质量的成果并不是很多,片区、学校对成果的审核机制较为薄弱。老师对于成果的提交有很大的自主权,学校不能有效建立接地气的优秀资源遴选机制,没有真正地做到逐一审核、择优推荐。

4.有些培训项目较为分散,通力配合的程度不高,上层没有统一布局、统一整合,无法形成合力。

5.有些培训没有科学的标准体系,没有合理的监测机制,培训模式不够新颖,内容、方式等不接地气,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匹配。

6.有高超教学研究能力的高校没有深入第一线,往往不太了解一线教师教学的情况,没有有效发挥自身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改革当中应起的作用。

7.知识的传授方式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改变,但有些教师还是采用单向被动填鸭式灌输,没有转向“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造”多向互动的方式。

(二)改革思路与措施

“新师范”教育,指的是相较传统意义上的师范教育基础上,更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师当中的应用以及在学生当中的掌握程度,以实现新理念新形态新技术的教育。在“新师范”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顶层布局,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开放式创新型应用能力的提升模式。根据“新师范”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特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课程应响应国家政策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内容,部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课程如表1所示;要强调情境教学环节,强调情境创设,确保体态语成效,使教师感兴趣学、自主学、乐于学,以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应积极引入超星平台等慕课(MOOC)开放在线互动模式课程学习平台,针对不同的培训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开展互动式教学、学习资源的共享性教学、内容精细化教学和模块化课程教学等,以满足培训内容与个性化学习匹配。依托优质线上教育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表1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部分培训课程

2.制定混合式能力测评体系。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权重测评,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找出教师测评数据短板,查漏补缺,弥补不足。采取线上自评方式和线下评测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方法,即教师评测系统完成理论测评部分,学校小组评测课堂实践应用测评部分。可采用案例情境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混合式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生成结果,确保培训成效的实时监控,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促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感兴趣地学和自发地提高。

3.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方法教学。开展一流课程、精品课程教学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保留传授式教学的优势,又可以强调线上丰富资源的泛化学习。线上内容包含素材资源、课程案例、实操视频和拓展视频等,线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传授、课程案例讲解、实操讲解与讲评和拓展辅导等。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规律,又可以充分发挥自我发展的实际拓展需求。线上线下内容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线上线下内容关系图

4.构建全程目标达成度监测评价体系。引入科学先进评测方法、第三方网络评测中心等多种途径,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开展常态化评价。建立网络研修平台等综合学习效果实时评测机制,利用目标达成度系统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综合测评体系。建立目标达成度监测评价体系,采用“考核成绩分析法”,课程考核资料包括考勤、作业、测验、线上评测、考试等。各个课程的目标达成度计算如公式(1)所示,其中α指的是平时课堂表现所占比例,(1-α)指的是课程测试成绩所占比例,Si指的是支撑课程目标的考核平均分数,Ti指的是各课程目标所占比例,Qi指的是支撑课程目标的平时课堂表现平均分数,Zi指的是各课程平时课堂表现所占比例。

培训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由所有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加权平均值确定,得出加权平均值P,结果如公式(2)所示,其中为ω由课程矩阵关系图得出的课程目标权重。经综合考虑,整体目标达成度达到0.70 以上为评价合格,例如4 个班某次课程培训的整体目标达成度为0.831,其成绩正态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成绩正态分布图

5.建立成果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OBE 的能力评估模型,将教师研修学习、教学综合实践等内容纳入评估范畴,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教学常态化数据,开展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推动开展以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为核心的过程化评价,以改进课程内容与教学。

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职务)评聘、年终奖励性绩效等可以接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考评指标,充分带动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师技能比赛等教学交流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培训混合式考核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教师混合式考核流程

三、结论

在“新师范”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是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手段创新、质量、效益、管理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楔子,是实现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且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模式、构建全程目标达成度监测评价体系、建立成果导向与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将有利于助推教师胸怀教育事业,激发教育教学创新,加快普及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从而加快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猜你喜欢

培训信息技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