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态”
2022-05-19陈鲁民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5期
□陈鲁民
鸵鸟在遭遇危险时会把头埋入沙坑,蒙蔽视线,自以为安全。心理学上拿来比喻一种逃避现实、推卸责任、自欺欺人的心理,称之为“鸵鸟心态”。但是现实生活中,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心为形役,疲劳不堪,因为他们看了太多不必看的事,听了太多不必听的话,知道了太多不必知道的内容,关心了太多不必关心的活动,结果是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反倒是那些不理闲事、眼耳“闭塞”、心无挂碍,类似“鸵鸟心态”的人,生活得反而轻松愉快。于是,“鸵鸟心态”就有了一层积极的含义——宽容豁达的处世态度。
北宋大臣富弼第一次出使契丹时,路上接到家书,说女儿夭折,心中悲痛,却无法回家,十分煎熬。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家书说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儿,心里非常高兴,但也不能回家祝贺,很是焦急。从这以后,他只要出使在外收到家书,一律不拆开就烧掉了。左右疑惑不解,便问他原因,他说:“家书固然重要,但如果看了,平白又增添许多忧虑,还是不知道的好。”
吕蒙正刚调到京城时,就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吕的部下替他抱不平,一定要去查个水落石出,他赶忙阻拦说:“我的襟怀不宽,如果知道了这个人是谁,就会一辈子记住他的不是,那就可能会少一个朋友,多一个敌人,还是不知道的好。”
米芾酷爱古人字画,有人为托请他办事,特拿来一幅珍贵字画相求。画在他家里放了三天,他连看都没看一眼,又命仆人归还。仆人不解,米芾解释说:“如果打开后,我爱不释手,忍不住要收下,那岂不是要坏我的官声了?还是不看的好。”米芾立志要做个好官,又怕自己拒腐蚀的定力不够强,所以,干脆也当了一回“鸵鸟”。
有人说,上述几位古人是典型的“鸵鸟心态”,那他们就是快乐幸福的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