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MSCT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2-05-19黄振东钟春燕黄莲英李瑞雄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囊性实性包块

黄振东,钟春燕,黄莲英,李瑞雄

(1. 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广西 百色 533000;3.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4.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梧州医院医学影像科,广西 梧州 543000)

女性盆腔内囊实性病变并不罕见,较常见为来源于附件区的肿瘤及附件囊肿,如上皮源性肿瘤、囊肿,影像诊断相对容易。但对于部分少见肿瘤,如卵巢甲状腺肿、卵泡膜细胞瘤、盆腔结核性包块、淋巴瘤、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瘤等,其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存在较大困难。MSCT是目前显示盆腔病变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定性及定位具有巨大优势[1]。本文收集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内少见囊实性病变患者资料,对其MSCT征象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患者的MSCT征象及临床特征,包括卵巢甲状腺肿、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盆腔结核性包块、淋巴瘤、卵巢透明细胞癌及卵巢颗粒细胞瘤。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 revolution 256层能谱CT或德国西门子Definite AS 128层螺旋CT机扫描。扫描前嘱患者充分饮水充盈膀胱,全部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 mm,扫描范围从双肾下极至股骨上端水平。增强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佛醇,对比剂用量2 ml/kg,速率3 ml/s,增强扫描2期(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扫描图像均取层厚为5 mm、重建间隔1 mm软组织算法重组,窗宽250~350 Hu,窗位40 Hu。薄层重组后图像传入影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并行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

1.3 结果分析 所有的CT检查结果由两名主治医师分别在影像工作站上进行独立阅片,对病灶进行判读及分析,如意见不一致则共同讨论协商统一意见,对于病灶的征象包括:病灶的位置、病灶的大小、病灶的形状、病灶的边界、病灶的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情况、病灶邻近组织改变。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类型 卵巢甲状腺肿5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3例、盆腔结核性包块2例、淋巴瘤2例、卵巢透明细胞癌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

2.2 临床特征 大多患者以腹部隐痛、腹胀、月经不调就诊,少数患者于体检时发现,临床特征见表1。

表1 18例女性盆腔包块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2.3 MSCT表现 ①卵巢甲状腺肿5例,均为单发,类圆形,边界清楚,最大横径5~16.6 cm,均呈囊实性,2例囊性部分CT值>50 Hu呈高密度,其余3例囊性部分为低密度(15 Hu50 Hu)(图2A、图2B、图2C)。③盆腔结核性包块2例,均发生于单侧附件区,边界清,最大横径约6~11.7 cm,囊实性病变,以囊性为主,2例实性部分均合并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2例胸部CT扫描均在肺内发现结核病灶(图3A、图3B、图3C、图3D)。④淋巴瘤2例,单发,类圆形,边界清,体积较小,直径约4.5~6.5 cm,密度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中等均匀强化,未见低密度不强化区,肿块对周围血管包饶但不侵犯(图4A、图4B、图4C)。⑤卵巢透明细胞癌1例,右侧附件区见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界尚清,密度不均,大小约9 cm×6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多发囊性,CT值约19~36 Hu,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仍然表现为持续强化(图5A、图5B、图5C)。⑥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左侧附件区3例、右侧1例,边界清,最大横径约4~9 cm,囊实性,以囊性为主,CT值约24~36 Hu,增强扫描增强后3例患者病灶内部出现迂曲的供血动脉,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图6A、图6B、图6C)。

A、B:盆腔右侧卵巢甲状腺肿,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含有高密度囊腔(CT值约58 Hu),增强扫描囊腔未见明显强化(箭头部分);C :另1例盆腔右侧卵巢甲状腺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呈“甲状腺强化”。

A:平扫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块,以实性为主,肿块实性部分密度(绿色箭头部分,CT值约39 Hu)与同层面子宫肌壁密度相似(红色箭头部分,CT值约38 Hu);B: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绿色箭头部分,△Hu=6 Hu),低于子宫肌壁(红色箭头部分,△Hu=28 Hu);C:静脉期强化对比差异更加明显。

A:盆腔内膀胱上方囊实性包块,以囊性为主,实性部分见条状钙化灶;B、C: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D:行胸部CT平扫于右肺上叶见浅淡的结核病灶。

A、B:右侧髂窝区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均匀强化,未见低密度不强化区;C:肿块包绕周围动脉但不侵犯。

A:平扫盆腔右侧多房囊实性肿块,内见多发分隔状囊性低密度区;B、C:增强扫描明显持续性强化。

A:平扫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块,内见囊性低密度区,边界尚清;B、C: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内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呈“毛细血管网”分布。

3 讨论

3.1 卵巢甲状腺肿 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SO)是一种罕见的单胚层成熟性畸胎瘤,定义为卵巢结构中存在异位甲状腺组织[2],其主要成分为甲状腺组织(含甲状腺组织50%以上),以良性为主,本病的发病率较低,占卵巢肿瘤的0.3%~1%[3]。本研究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腹部疼痛就诊,该患者病灶大小为17 cm×10 cm×19 cm,子宫及周围肠管明显受压移位,临床症状可能与病灶压迫周围组织有关,1例以月经不调就诊,其余3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自身触及盆腔包块就诊,17%的SO患者可出现Meigs综合征,即出现胸腹水、CA125升高,本组5例SO有1例CA125升高,所有患者均无甲亢症状,甲功全套均未见异常。有文献报道,SO通常表现为单侧附件区囊实性肿块,双侧较少见,本研究收集5例,均为单侧,与既往研究一致[4];且4例表现为囊实性,有2例囊腔内CT值>50 Hu,高密度的囊腔是SO较为特异性征象,研究认为这并非囊腔本身的密度增加,而是可能与滤泡内含有丰富的甲状腺素有关,甲状腺素有很强的衰减X线能力[5],增强扫描SO实质部分有不同程度强化或明显强化,部分病变呈“甲状腺样强化”,这与SO实性部分含有甲状腺组织有关,当SO实性部分含有甲状腺成分越高时,强化越为明显。如女性盆腔内出现囊实性包块,囊性部分密度较高,增强扫描出现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提示SO可能。

3.2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thecoma,OT)来源于卵巢性索间质,是最常见的良性卵巢实性肿瘤,几乎全部为良性,术后极少复发[6],好发于绝经期前后妇女,30岁以下发病率极低,本研究3例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3岁、62岁、76岁,与既往研究不相符[7]。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腹胀,仅有1例CA125升高、1例HE-4升高。本组3例患者的CT平扫表现为盆-腹腔单发囊实性肿物,以实性为多见,实性部分密度与子宫肌层密度相似,边界清晰,CT值约35~47 Hu,本组有1例密度不均匀,大小约21 cm×13 cm×21 cm,可见囊性低密度区,笔者推断肿块本身较大,可能与囊性变有关,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Hu<20 Hu),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子宫肌壁的强度(△Hu>50 Hu),两者强化后形成明显对比,故盆腔包块性病变出现以下CT征象应考虑卵泡膜细胞瘤的可能:绝经前后妇女,单发的附件区肿块,CT平扫以实性为主,实性部分密度与子宫肌壁相同,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子宫肌层。

3.3 盆腔结核性包块 盆腔结核是盆腔炎性包块性病变的常见类型之一,极易误诊为附件肿瘤性病变[8],多数盆腔结核患者继发于肺结核,有3%~15%肺结核患者可伴有盆腔结核,其中女性最常见为输卵管结核,是女性不育的重要因素[9]。本组1例盆腔结核在术后病理确诊之后行胸部CT扫描,于右肺上叶尖后段发现浅淡的结核病灶,另1例已经进行抗结核治疗2年且胸部结核病灶基本吸收,后因下腹部不适就诊;盆腔结核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大多以腹痛、腹胀就诊,部分患者因原发性不孕就诊,而结核的典型症状:消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等较为少见[10]。本组2例患者均以下腹部不适就诊;实验室检查并无特异性,有1例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在MSCT中,2例平扫均表现为囊实性病变且以囊性为主,病灶实质内可见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包块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这同肺内结核瘤强化原理类似,与含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及反应性增生有关,增强实性部分对造影剂摄取较慢,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与其内含有大量干酪样坏死物质有关;故当盆腔包块表现为囊实性、边界不清,实性部分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应考虑盆腔结核可能,行胸部CT发现肺部结核性病灶则可进一步增强诊断的信心。

3.4 淋巴瘤 淋巴瘤是淋巴结及淋巴组织起源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及局部肿块,若肿瘤侵犯周围免疫器官则相应组织器官受累,侵犯血液系统则表现为血液恶性肿瘤,临床上表现为颈部、纵膈、腹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但以盆腔包块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较为少见,常常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而进行手术治疗[11]。本组盆腔淋巴瘤MSCT 主要表现为盆腔右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未见液化坏死低密度区,动脉期肿块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进一步提高,强化较为均匀,肿块对周围血管包饶但不侵犯,血管壁保持完整,此为其较特异性的征象,本组中1例伴有纵膈淋巴结肿大。盆腔淋巴瘤的MS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伴有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肿块不侵犯血管,淋巴瘤多采用全身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12],因此,术前诊断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3.5 卵巢透明细胞癌 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是一种起源于卵巢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可能与苗勒上皮有关,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其是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最差的类型,复发率高,对化疗药物并不敏感,因此,术前诊断对疾病预后尤为重要[13]。卵巢透明细胞癌好发于成年女性,且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本组患者以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就诊,患者术前肿瘤全套CA125、CA153、CA199、HE-4升高,血钙升高,在MSCT平扫中,均呈囊实性,且以多房囊性部分为主,这与时晓清等[14]报道相符,实性部分向腔内突出,边界清晰,均合并少量盆腔积液,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仍然表现为持续强化,本病 MSCT相对缺乏特异性,但出现以下征象则提示透明细胞癌可能:呈单侧囊实性、多房性囊肿,增强扫描为明显持续均匀性强化,最后确诊需要病理活检,术前MS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缘、血供、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3.6 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GCTO)是来源于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以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多见,本组5例患者,4例为成人型,1例为幼儿型,均为单侧卵巢发病,与既往报道[14]一致。颗粒细胞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与内分泌紊乱、肥胖等因素导致卵巢颗粒细胞异常性增生有关[15],肿瘤有分泌雌激素功能,故患者常以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本组5例患者平均年龄42.2岁,3例以月经紊乱就诊,2例以腹痛就诊,雌激素水平实验室检查中1例出现雌二醇水平升高;在MS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为主,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含有多发囊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3例患者病灶内部出现迂曲的供血动脉,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在毛旭等[16]研究中,1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有6例病灶周围及内部可见供血动脉网,这与本研究存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虽然MSCT对于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但部分少见病变仍有其特异性的影像表现。出现囊实性包块,囊性部分密度较高,增强扫描出现实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提示卵巢甲状腺肿;绝经期前后妇女,单发的附件区肿块,CT平扫实性部分密度与子宫肌壁相同,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则提示卵泡膜细胞瘤;原有结核病史,实性部分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应考虑盆腔结核可能;淋巴瘤表现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坏死少见,肿块不侵犯血管;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内分泌紊乱,实验室检查雌激素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MSCT表现为病灶内部出现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

猜你喜欢

囊性实性包块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儿童颈部包块须警惕
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与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探讨
提高CAXA制造工程师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非典型影像学表现
CT用于良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诊断中的特征分析
香油消肿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