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022-05-19郑小梅

人人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常规

郑小梅

(高台县人民医院 甘肃高台 7343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骨关节炎患者逐渐增多,由数据统计得知,65 岁以上患者患病率可达71%[1]。而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极易出现股骨及髋部关节相应疾病,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髋部骨折等,且体质越差、年龄越大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可能性越大,引发的病情也愈发严重[2,3]。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髋部骨折最为有效、安全的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4]。但是老年髋关节术后患者易并发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症状,对患者预后可产生重大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5]。临床实践证明,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恢复效果。故,本研究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并分析其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40 例)和常规组(40 例)。早期组患者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4.35±4.25)岁;男22例,女18 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6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 例,股骨头坏死5 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1 例,髋部骨折16 例。常规组年龄60~79 岁,平均年龄(64.78±4.29)岁;男21 例,女19 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5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 例,股骨头坏死6 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0 例,髋部骨折16 例。2 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需求及个体情况进行护理:抗生素预防感染、心理调节、药物饮食、体位护理等。另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术前评估:术前应告知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内容,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为术后护理及康复治疗打下基础,评估下肢肌力、下肢关节活动度、助行器的使用及步行姿态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指标。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术后疼痛等情况会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以缓解其负面情绪。

早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1)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帮助其采取卧位,并训练正确的排痰及呼吸方式,一般以每次15min、每天3 次为标准,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2)术后前3 天:护理人员于第一天帮助患者进行等长收缩训练,以防形成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每次15min,每天3 次为宜,具体情况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调整。应告知患者避免术后危险动作及练习髋关节活动范围,与医生积极沟通并根据手术入路调整患者训练方案(前外侧入路者应注意避免过度外旋、内收、伸张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者应注意避免过度外旋、内收、屈曲髋关节)。患者于术后24~72h 穿“丁”字鞋,取外展中立位,以防止人工关节脱位。股四头肌训练:每隔20min 锻炼10次,即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直到感到肌肉疲劳为止。臀部肌肉训练:每天3~4 组,每组10 次。旋转踝关节:每天3~4 次,每组5 次。踝泵关节:每隔1 小时训练1 组,每次动作持续3s,每小时5~10 次。(3)术后4~7 天: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髋关节活动及肌肉力量恢复,每天3~4 组,每组10 次。双上肢力量训练每天2 次。膝关节、屈伸髋每天3~4 组,每组10 次。直腿抬高每天3 组,每组5~10 次,每个动作持续10s。(4)术后8~14 天:应以增加关节活动度为主要目标,使髋关节主动屈曲达90°及以上。患者应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屈髋练习及行走练习:站立后伸练习:每天3~4 组,每组2~3 次。站立扶腿练习:每天3~4 次,患侧腿抬高。(5)手术后期: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制定保护髋关节措施及相应目标,标准为5 周,于术后6 周内练习限制负重,术后2 周20%负重,递增至第6 周负重100%。主要包括标准为每天3 组,每组5 次的关节活性恢复训练,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步姿纠正训练:进行台阶练习,促进臀中肌募集,健侧在后、患侧在前站立活动,每天3 次,每次20min。

1.3 指标

(1)髋关节Harri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6 个月评估髋关节功能,其中Harris 评分包括活动度、畸形、疼痛及关节功能4 个方面,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康复程度越好。改良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好。

(2)康复效果,判断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满分为100 分,其中疼痛程度0-40 分,步行能力0-30 分,日常生活能力0-10 分,分值越高表明恢复越好,共分为优、良、中、差4 个等级,分值在90-100 分为优,无明显疼痛感,疼痛评分为40 分。分值在76-90分,有疼痛感但不严重,评分在30 分以上。分值在50-75 分,疼痛感较为明显,疼痛评分为20 分以上。总分为50 分以下,手术部位疼痛感严重,疼痛评分在10 分内。康复效果=(总例数-差例数)/总例数×100%。

(3)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其中80-100 分为非常满意,60-80 分为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髋关节Harri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Harri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

干预后,2 组髋关节Harri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早期组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髋关节Harri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分)

表1 髋关节Harri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分)

Harri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分组 例数t P t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早期组 40 36.75±3.74 89.42±7.84 38.349 0.000 28.42±3.43 88.42±7.89 44.108 0.000常规组 40 37.12±3.79 72.57±6.13 31.109 0.000 28.83±3.46 71.64±6.05 38.685 0.000 t-0.439 10.708 - - 0.532 10.788 - -P-0.662 0.000 - - 0.596 0.000 - -

2.2 康复效果

早期组康复效果90.00%较常规组67.50%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2 康复效果(n,%)

2.3 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早期组护理满意度95.00%较常规组75.00%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因年龄增长导致各种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对疾病康复及相关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关系密切,还与患者信心、心理状态及治疗配合程度有关。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保持关节长期不动可造成淋巴及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组织间的蛋白沉淀及血浆液纤维可能会引发肌肉等组织痉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及生理功能。有研究显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引发肢体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并发症,而早期康复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活动能力恢复意义重大。本研究对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分别实施早期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显示,2 组髋关节Harri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早期组较常规组明显升高;早期组康复效果90.00%较常规组67.50%明显升高。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髋关节功能,疗效显著。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早期康复护理具有以下特点:(1)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信心,使患者愿意配合护理工作及临床治疗,进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负重训练的准备。(2)早期康复护理中进行负重训练可有效减少骨量减少,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保护人工关节及周围组织。(3)早期康复护理还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适应术后生活。(4)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功能恢复速度,保障患者机体恢复能力。有研究显示,通过合理安排负重及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预防患处压力过大,还能够避免因不合理负重训练导致的假体松动、不稳及肌肉萎缩,可提高患者康复信心。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早期组满意度95.00%较常规组75.00%明显升高。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常规
髋关节活动范围
常规之外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