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垂直管理对临床护士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2022-05-19王环琴

人人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护士长差错工作效率

王环琴

(庆阳市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000)

护士的工作效率除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外,还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塑造。传统管理模式下,护士工作任务繁重,且压力较大,易由此产生懈怠心理,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1]。故需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垂直管理为一种按照从上至下的原则构建的垂直层级管理体系,可实现护士、财物和责、权、利的统一。研究表明,采取此护理管理模式可优化管理环节,并能解决护士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从而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2]。本研究将护理垂直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院共有护士139 名,其中男7 名,女132 名;年龄20~48(33.67±5.31)岁;护龄2~25(13.84±3.79)年;学历:大专81 名,本科58 名;职称:主管护师19 名,护师56 名,护士64 名。研究期间护士人数无变动。

选择本院2020 年9 月至2021 年2 月未开展护理垂直管理时的这段时间为传统组,并选取同期护理的158 例患者,其中男、女分别为87 例、71 例;年龄19~78(53.16±5.93)岁。

选择本院2021 年3 月至8 月开展护理垂直管理时的这一段时间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护理的161例患者,其中男、女分别为89 例、72 例;年龄21~77(52.83±5.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运用传统管理模式,即1 个护士按照院内规范流程对自己负责的6~8 个患者进行护理。

研究组实施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包括:

(1)护理管理岗位设定:设置数个片区护士长,负责对所管辖分区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整改;设置护理质控人员,采用竞岗的方式,入选资格为具有5 年以上护龄的主管护师,由护理质控人员负责对各环节进行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和护理部主任和科护士长进行商讨,以确保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此外,设置科室副护士长一职,由其协助护士长完成科室内的护理管理工作。

(2)护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护理部结合护士的业务能力、护龄、学历等情况,将护士划分为N0~N3等4 个层级,对每个层级的工作职能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界定,并设定各自的绩效系数。每年开展1 次护理层级的评定并调换岗位,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3)结合科室的动态情况合理调配人力,优化护理排班,以确保护患比处于合理状态。同时,定期结合岗位需要安排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学习,以提升其护理服务水平。

(4)构建护理垂直绩效模式:将护士工作表现和绩效挂钩,以津贴垂直补贴的方式落实“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通过使用护理工作管理软件,对各护理单元相应的绩效津贴进行计算。此外,以15%的绩效津贴作为个人奖励基金,以调动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5)创建人力储备库:护理部组织创建一个护理应急急救队,队员要求具有3 年以上的护龄,具有较高的护理操作水平,且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较强,考核达标后方可入队。此外,定期对队员进行各类突发状况的培训及预演,以增强其应急处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工作积极性:通过医师、护士长、护士自评的方式了解两组护士工作积极性,采用自制问卷完成调查。问卷采用10 分制,评分越高,护士工作积极性越高。(2)工作效率:由医师、护士长采用自制工作效率调查问卷对两组护士工作效率进行评价。问卷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护士工作效率越高。(3)护理差错:观察两组有无护理差错发生,并统计其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 软件分析,患者年龄、护士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评分为计量资料,用()描述,用t 检验;患者性别、护理差错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例(百分比)”描述,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工作积极性

研究组医师、护士长对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及护士自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比较(,分)

表1 两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比较(,分)

医师 护士长 护士自评研究组 139 8.65±0.89 8.42±0.86 8.46±0.87传统组 139 7.51±1.02 7.16±1.04 7.39±1.13 t 值 9.929 11.008 8.846 P 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人数

2.2 比较两组工作效率

研究组医师、护士长对护士的工作效率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效率比较(,分)

表2 两组工作效率比较(,分)

工作效率评分医师 护士长研究组 139 93.51±4.09 94.37±3.81传统组 139 87.28±6.52 87.06±5.49 t 值 9.543 12.897 P 值 0.000 0.000组别 人数

2.3 比较护理差错发生率

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在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时,护理中存在的弊病颇多。诸如:(1)岗位职责不清晰,导致工作相互推诿情况时有发生;(2)人员配置不合理,部分科室人员紧缺,工作任务繁重[3];(3)护理绩效计算标准不科学,和工作量不相匹配;(4)质量监管不到位或缺失。上述问题叠加可影响护士工作积极性,并使得部分护士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应探索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的科学方法。

本院自2021 年3 月引入护理垂直管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发现和传统组相比,研究组医师、护士长对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及护士自评分均明显更高,提示本研究所用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究其原因,护理垂直管理将每位护士按照能力大小置于合适的岗位,可最大程度调动护士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而采取绩效垂直管理,将护士工作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中,津贴分配做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可充分点燃护士工作热情,进而更好地投入到护理服务中去[4]。本研究结果显示,和传统组相比,研究组医师、护士长对护士的工作效率评分明显更高,提示本研究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工作效率。分析其原因,除和护士工作主动性受到调动有关外,还在于管理过程中对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能进行明确,并结合护士工作需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从而可提高护士服务能力,工作效率亦可随着得到提升[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和传统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更低,这是由于护理垂直管理中,建立护理质控人员、护理部成员——科室护士长——片区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框架,逐级进行质量监管,及时察觉护理工作中的漏洞及问题所在,并做充分的完善,进而可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同时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6-7]。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并可减少护理中的差错。

猜你喜欢

护士长差错工作效率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探索
简论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方法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掉的7种习惯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10种方法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