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2-05-19刘睿博
刘睿博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1191)
情感因素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产生的真实感受,或喜欢,或厌恶、排斥。该文主要以高职学生体育教学工作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了解高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状态,然后借助实验法,对两组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情感因素融入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该篇文章侧重于研究情感因素对优化师生关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具体效用。经过研究后,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新指引,也能就此为教学改革事项的落实奠定基础。此外,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还能提高教师的情感因素认知水平,使其转变固有教学观念,意识到情感因素重要性,甚至有利于推动教师达成以德育人的教学目标。
1 情感因素与体育教育的关联
从往年教学实践经验中可知,学生对于亲切感强的教师,在其任课期间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兴趣,甚至会产生良好的宽容度。反之,学生的纪律性与学习热情都会较为薄弱,由此证实,情感因素与体育教育有着密切关联。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体育课堂上,若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感受,只按照安排的课堂进度为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知识,学生在学习后也很难对知识点产生深刻记忆,并且会产生排斥情绪,致使体育教师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 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促进师生协调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依托。而体育课程作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关键课程,理应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互动条件,借此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情感因素,可改善师生信任感,便于教师在布置热身以及技能强化训练中,学生能够产生较高的配合度,最终调动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保障体育教学质量,也能安抚学生的不良情绪。
2.2 维持课堂稳定秩序
由于高职体育常在户外开展体育运动,这就造成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生的自由度更大,造成学生课堂管理难度有所增加。而情感因素的应用,可降低课堂违纪行为的发生率,包括旷课、自由行动等。情感因素有助于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舒适度,使其愿意听从教师的指令安排,进而促使体育课堂秩序保持良好的稳定性[1]。
2.3 调节学生心理状态
由于高职学生的运动基础不同,故而在教师分配统一的课堂任务时,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所差异。而情感因素可全面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使其具有充足的自我表达机会。同时,体育教师也能在与学生互动中,教授学生除体育知识以外的情绪控制方法、人际交往技巧等,便于学生经过教师的提点形成优良心理状态。
3 高职体育教学的不足
3.1 边缘化
据调查,有五成以上的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处于不关心状态,他们更注重理论课、专业课的学习成绩。而调查其体育学习目的,78.3%的学生以获取学分为主(高职一年级),83.3%的学生认为体育能够促进健康发展(高职二年级),八成学生选择“不好说”(高职三年级),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表明高职体育教学面临边缘化挑战。
表1 各年级高职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调查表
3.2 互动差
从传统教学理念中,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期待感。但师生互动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差。尤其对于叛逆情绪较为明显的男生,若教师不能及时为其带来深切关怀,很容易影响课程进度。
3.3 师资不足
体育课程师资配备不足,甚至存在高职一年级与二年级都由一人任课的情况,不但会增加教师工作量,而且不利于满足学生在体育技能与体育运动上的需求,在不平衡的供需关系下,师生矛盾有所加剧。
3.4 方法单一
体育课程虽然与其他理论课相比,它的实践性更强,但现下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以往“灌输式”教学方式,先组织学生热身,然后为学生示范体育运动动作,之后自行练习、测验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运动动作不规范。长此以往,既会削弱其体育学习热情,又会降低体育运动能力,致使学生无法深刻掌握体育运动技巧,违背新时代教学理念[2]。
4 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善于挖掘学生闪光点
情感因素的应用,还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也能促使师生之间产生协调关系。虽然高职学生尚未步入社会,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期待从他人口中获得肯定,以此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样也能保证自身拥有愉悦心情。只有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良好,才能更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
该文以排球发球击球训练为具体教学内容,组织60名学生参加该研究活动中设计的对比实验,将60名高职学生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30名对照组学生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训练,对另外30名学生实施掺入情感因素的教学模式,对其课堂满意度、技能、身体素质指标予以分析,进而验证学生在不断获得夸奖以及赞扬时,其学习成果差异。其中考核指标可借助下列标准进行评分。
满意度考核标准:由笔者自制信效度良好的满意度问卷,满分100 分,评分在60 分以上的属于满意,其余视为不满意。
技能考核标准:满分70分,从发球、自垫球技能方面进行考核。前者共有5 次发球机会,由1~5 次过网,分别按4~20 分打分;后者对垫球次数进行记录,共计50次,由30~50次,以30~50分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其成绩越好[3]。
身体素质考核标准:以左右各6m的距离作为考核范围,区别男女计分标准,其中男生成绩若不超过18s则计取30 分,若不低于22s 则计取10 分,若在18s 到22s 之间则计取20 分。而女生成绩若不超过21.5s,则为30分,在21.5s到27s之间则计取20分,不低于27s则计取10分。
待计取相应分数后发现,观察组中的整体成绩较优,表明情感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
观察组中采用的情感因素教学方法,内容如下。在课程开始初期,教师可先行设计一个小型的访谈活动,询问学生平常是否有打排球的爱好,待学生给出反馈后,教师还应当鼓励部分未出声的学生敢于互动,之后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后,开始着手准备排球等相关器材。此时,教师还可询问学生喜欢排球的原因,并为学生普及排球运动好处等知识,包括锻炼心肺功能、锻炼肌肉、减肥塑身等,这样也能适当激发女生的参与兴趣。自此进入到正式学习阶段,在正面上手发球与正面下手发球技能训练中,教师对于掌握速度快的学生应及时提出表扬,而对于掌握速度慢的学生,也应从动作标准度、操作稳定性、抛球方向准确等方面,对其进行鼓励。例如,此次研究中发现某位学生的底盘较稳,教师可以下肢力量强为闪光点,促使学生拥有自信心[4]。
4.2 给予学生平等关爱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情感因素时,应当给予高职学生平等的关爱,并且学会换位思考。以往师生之间因年龄、学识、经验等因素,造成师生双方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异,而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充当听从者,教师则一味按照自己的心意为学生布置课堂任务,并且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也不帮助其找寻原因,这样将严重破坏师生关系,也会造成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热情。据此,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要求,关爱全体学生,并秉承着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待学生,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不良情绪,不愿意配合教师的进度安排[5]。
一方面,教师应当尽量抽取课余时间,关爱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可与其谈心。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远比不上其他任课教师,这就更需要体育教师应当延长师生共处时间,加深了解,也能从闲暇时间关怀中及时知晓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对于在突发事故中受伤的学生,因其活动力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心情不佳。此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及时开导学生,而且还应教授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技巧,在不影响身体恢复的情况下,增加其参与度,防止一味在旁观看,影响其心理健康。例如,某位学生腿部骨折,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原地垫球、抛球等,做好指导工作。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应当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接受他们的认错,正确引导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而非采用不理睬手段,促使师生处于尴尬状态。好比在抛球中,某位学生故意用球砸同学的脑袋,二人发生矛盾。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虽然要鼓励学生自行处理问题,但也应当引导学生清楚自己的错误原因,可通过列举新闻案件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错误行为产生后果的严重性。教师在劝解中,态度不可过于强硬,也不应当直接在所有同学面前对其进行批评,应当维护学生自尊,以免心生恨意,影响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常因肢体接触而爆发矛盾,教师应密切关注每名学生的课堂状态,随时调整课程内容,既要接受学生的心意,又要及时进行情感响应,继而拉近师生距离[6]。
4.3 营造课堂愉悦氛围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教师的印象多为过于严苛或者过于松散。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受到负面影响。据此,在情感因素辅助下,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环境得到优化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日益浓厚,也能更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积攒丰富的体育知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注重趣味性。对于充满乐趣的体育课程,学生也往往愿意投入更多精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设计多元化课程活动。例如,在该文中提到的排球发球、垫球技能教学环节,除了可为学生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外,还可增加发球、垫球训练的丰富度。例如,教师可为学生设置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扮演女排人物,可先行观看女排运动员比赛视频,通过模仿等方式还原排球比赛现场场景,在新添此项教学内容后,可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由于教师在趣味教学中侧重于学生心情的调节,因此,学生也能在增强情感体验基础上深刻记忆排球技能,最终提升其技能水平。
其次,高职院校应在师资力量上进行强化,选拔多样教师,为学生匹配适合的任课教师,并且鼓励教师团队相互学习,保证学生从中得到正确指导。从相关研究中,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态度等均有意见,但碍于师生关系,学生很难调换任课教师。此时,学校方面可尽量加强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且还应当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师,特别是对于叛逆心较强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衡量标准,学校应当组织试课活动,在初次上课后,可收集学生的反馈结果,将其作为教师培训依据,便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悦心情[7]。
最后,教师应加强教学用语的幽默性,往往性格风趣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例如,在学生借助双杠强化上肢力量时,教师对于学生在双杠上缠绕绷带的方式进行“热议”,即“双杠以前净欺负你们了,现在看在它也受伤的份上,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呀”,此种幽默语言可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以此改善教学现状。
4.4 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
高职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实操性突出的学科,在教学中,常因学生运动基础、理解能力等因素而造成他们掌握体育技能的速度、考核成绩均有差异。因此,为了确保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展现出真正价值,还需要从个性化培养方面开展教学工作。个性化培养要贴合因材施教理念,只有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对其实施科学引导,才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潜能最大化开发。教师应当先行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认可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为集中化教学,且按照统一标准衡量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公正性。由于体育课程与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皆有关联,只有借助差异化教学方式,才能为其营造适宜个性化成长的体育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造个体良性发展条件。
例如,在学生进行热身跑步时,教师应当尽量组织女生进行慢跑,而男生可适当提高跑步速度,增加跑步量。而且对于跑步过程中出现投机取巧或者掉队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具体原因。若是身体原因,则可安排学生进行原地热身;若是主观意愿不想跑,则可适当对其强制要求,但应避免伤及学生自尊。由于严格的关怀更加适用于某些学生,故而,教师应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对其实施个性化教育。
5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情感体验能直接影响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应加强情感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感知体育课程魅力,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优良形象,便于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达到预期学习效果,从挖掘学生闪光点、平等关爱学生、课堂愉悦氛围、个性化培养等方面着手,进而在情感因素渗透中,充分调动情感潜能,使其成长为兼顾道德情怀的优质人才,满足新时代育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