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2022-05-19中共壶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中共壶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翟 睿
今年2 月25 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明确实施“三晋强基”工程。省委书记林武多次明确强调,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两个行动’”。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县级党委“定向”“把关”
近年来,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壶关县始终坚持“县级党委‘定向’,调准‘建设方向’”。县委定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多次召开常委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县委组织部坚持农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村党组织书记考核、评议办法。树立了6个“农村带头人”,为农村树立干事导向。
在去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我们按照村主干学历升、年龄降、支书主任一人担“一升一降一肩挑”的硬性要求,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用“五个标尺”筛选人的鲜明导向。
用“政治标尺”把首关。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聚焦“政治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创造性地把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自觉完成县委交办的各项任务。用“政治标尺”衡量,既看政治能力,更看德行品行;既看关键站位,更看一贯表现;既看理论学习,更看意识形态。绝不只是看一时,绝不只是听听口头表态,而是看长远、看行动、看一贯。就是那些“无人可选”的村,县委也绝不降低标准、降格以求,而是把政治强、能力强、发展快的能人选出来,坚持把“最能攻坚克难”的党员选到村支书书记岗位上来。
用“年龄标尺”量岁数。“年龄标尺”不是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让老同志任职,而是为了落实省、市委换届要求,解决全县多数农村“两委”班子严重老化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多年来,由于一些农村年轻人外出、流失严重,许多农村没有年轻人,而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作为主力军,冲在一线,勇于担当。这次换届,设置年龄标尺,就是为了把年轻人推上一线,在老干部的帮助下,完成“交接”,实现“梯次配备”,建设“老中青”相结合的“两委”班子。既让年轻人担当“主角”,也让退下来的农村老干部当好“配角”,发挥好“离职不离岗、退职不褪色”的担当作用。
用“学历标尺”看文化。学历虽然不代表能力,但没有学历,能力不会太高。有本事的农村干部多有文凭。这次换届,省委提出农村干部“提升学历”,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主要还是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农村干部发展站位、争抢战略机遇的能力。农村之间差异巨大,对于换届中的村干部来说,要依据自己的文化水平、能力本事,认清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能拉“多大的车”,不能“小马拉大车”,也不能“大马拉小车”。
用“担当标尺”看表现。有一些村是“无人可选”,还有是“多人竞选”。“多人竞选”就要看担当。要把有没有担当的“硬肩膀”、会不会担当的“宽肩膀”、能不能担当的“铁肩膀”作为重要标准,把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干部选出来。
用“群众标尺”听口碑。县委注重考察乡镇党委及村(社区)“两委”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群众认可度。通过群众认可度,看他们对群众的感情深不深、为群众服务实不实、被群众评价高不高,着重了解人选的群众口碑和工作实绩。对组织选派的干部,也要通过全面谈话,了解群众的认可度,及时发现好干部,调整不称职的干部。
二、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坚持县级党委班子成员“主抓”“履职”
县委始终把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强化主体意识、培训提升、宣传发动、程序意识、执纪问责,牢牢把握主动权,确保换出带动力强的“好头雁”、年富力强的“好班子”、风清气正的“好风气”。
压实“两个责任”。县委坚持“三个同步”,即调优与配强同步、审查与研判同步、摸排与整顿同步,严格人选资格条件,精准分析研判,逐乡镇、逐重点难点村分析研判,把关定向。严格标准“择”,联审联查“筛”,从中发现“好苗子”,努力激发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选出“强将”,储备“精兵”。同时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挡在门外,全面消除换届障碍。建立“县级领导包联重点难点村整顿”机制,研究审核软弱涣散村整顿退出和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名单,压实了主体责任、第一责任。
履行“一个职责”。根据党内换届选举的有关规定,县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具体的工作细则,把每个环节的工作事项都想透做细,不折不扣地按规定程序办事,切实做到应有的程序一点不变,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减,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项不少,不怕麻烦、不图省事,确保会议有序进行。对在换届选举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认识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由于组织严密,工作措施到位,圆满完成了10 个乡镇279 个村的党组织换届,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壶关县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把“最能攻坚克难”的党员选到村支书岗位上来。图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党史 践初心”活动。
坚持“一个导向”。配合换届,组织部、宣传部编排了壶关秧歌小戏剧《选出来》,县纪委监委所有干部包村,分批次逐村逐人开展廉政审查,县委政法委村村选派“全科网格员”,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助推换届工作。对51 个换届重点难点村,采取“四包一”工作机制,“一村一策”抓整顿,形成了换届选举“一盘棋”。
三、从质量上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坚持县级党委常委会“研究”“审核”
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县级党委“研究”“审核”,把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质量关”,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
一是标定“高线”。严格“政治体检”,11 个资格联审单位和县教育局对每一名参选人选逐一进行资格审查,一个一个“过筛子”。通过“乡镇初审、部门联审、组织考察”,落实候选人资格审查结果签字背书制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全部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审核,从严把好村(社区)干部入口关,坚决防止“带病参选”“带病当选”。
二是守住“底线”。县委不看眼前看长远,不留后路不将就,提高站位、提高思想、提高把控力,明确了“少用顺手的,多用能干的;少用顺眼的,多用治乱的;不用守旧的,要用敢创的”选人导向,将能力低、发展慢、有劣迹的人“挡在门外”。
三是畅通“下线”。县委出台了《关于村“两委”主干主动让贤的激励关怀办法(试行)》,鼓励合并村、基本到龄的村干部主动“让贤退”,有序退出。对主动让贤退出的“两委”主干,“颁发一证、发放一补、安排一职”,任期一届发放3000 元,任期二届发放4000 元,任期三届以上发放5000元,连发3年离任补助。
四是明确“红线”。县委明确了“十五不选”负面清单,加强对候选人的甄别,坚持“学历不达标的不批、年龄超过的不批、部门不出具意见的不批、群众不认可的不批”的“四不批”原则,与纪委、审计等部门集中“会诊”,否决不符合条件人选,确保人选质量。
四、从来源上拓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渠道,坚持乡村“内选”县级“下派”
一是“本土选”。既从本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退役军人、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和教师等人员中选择,也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中引回党员人才中选拔党组织书记。
二是“上级派”。对于本村无合适人选的,一律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中选派。还可以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或退二线人员中聘请。对下派、聘请的干部,坚持县级党委定职责、定任务、定保障,实行职务职级、身份编制、工资待遇“三不变”,提拔使用、评先表优、政策扶持“三优先”,以促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三是“因村定”。根据村情和个人能力、兴趣,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采取重点村让优秀村干部中“留任”,合并村从致富带头人中“物色”,软弱村从机关干部中“选派”,边远村从复员退伍军人中“挑选”,潜力村让回村大中专毕业生“考录”,基本坚持了“有什么病、开什么方”,做到了“对症下药”。
五、加大支持力度,坚持乡村干部管理由县级党委“主导”“建设”
全面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人队伍由县级“备案管理”制度,更好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挥作用。
1、信息化管理。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档案,将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基本信息、经历阅历、任职时间、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工作业绩、群众口碑、奖惩情况、转岗离职等情况,掌握在案,通过乡镇党委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情况。
2、目标化考核。为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县、乡两级党委坚持实行“薪资激励、贡献激励、事业激励、名誉激励”制度,所需资金由转移支付足额保障,所定政策坚决兑现,确保留人留心。比如,薪资激励,原来兑现模式是“平均发放”。考虑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辛苦一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基本是平均发放、略有差异。现在,则是通过县级年度考核,结合乡镇党委政府意见,实行“保障基本报酬、上浮绩效报酬、明确激励奖励、提高社保待遇”制度,干得好的得到的多,干得一般的得个平均数,干得不好的或者受了处分的得到手的每月只有1000 多元。由县委下派到村任职的,除正常领取工资外,还可以领取村干部基本工资。同时,每年按照 20%的比例确定优秀人员,奖励工资按优秀等级发放。并为他们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公务员、事业编制身份的,享受乡镇补贴。坚决克服“短期化”倾向,防止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只盯眼前、不看长远;克服“平常化”倾向,防止工作遵循常规套路,囿于固有经验,不敢创新发展,不能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要善于“抄近道、迈大步”,敢于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实现“三级跳”。
3、业绩化激励。更令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心动的是“政策激励”:今后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可按程序通过相应考试录用为公务员、事业编或提拔重用为乡镇干部,优秀的可直接进入班子。大学生考取村官后,工作满一年后,占事业编制。任满5 年后,完成任期工作目标、考核合格后,凡符合晋职晋级条件的,提拔一个职务层次或晋升一个职级,期间达到晋职晋级条件的优先晋职晋级;工作突出、表现特别优秀的,破格提拔使用,打破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展的“天花板”。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岗位吸引力,使“快发展”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速度追求”,抓“大项目”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追求”,“有作为”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个人追求”,“共同富”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目标追求”。
4、专业化培养。专业化培养,就是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定权责、立规范,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三步四循环”工作法,提高村级事务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突出平台育人、持续提升能力素质,开展集中轮训,加强一线练兵,推动工作转型、能力升级。突出制度管人,推动更好履职尽责,县乡共管要规范化,队伍建设要专职化,岗位管理要目标化,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积极履行职责、真正发挥作用。压实工作担子,在政治上激励,在精神上鼓励,在物质上奖励,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扛起富民增收的担子,努力让农民群众在小康之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把农村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对待、一种理想来追求,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更好地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
5、先进化引导。为提高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他们“思想上向先进看齐,行动上向榜样看齐,担当上向事业看齐”,县委把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市级劳模程玉珍等6 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树为“优秀农村带头人”。每月为他们发放2000 元特殊补贴,终身领取,为全县农村干部树立了“工作标杆”。做到了“让吃苦的‘吃香’,实干的得‘实惠’,埋头的‘出头’;为德才突出的设立‘超车道’,为实绩突出的提供‘快车道’,为踏实肯干的设置‘加油站’”,为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坐标系”和“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