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发现的一类纪年燕陶文
2022-05-19杨烁
杨 烁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安徽 合肥 230039)
燕陶文指战国时期陶器上的燕系文字,其完成方式有钤印与刻划两种,主要出土于河北易县的燕下都遗址,河北任丘、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以及齐国故地山东临淄地区等也有少量出土,大部分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晚期。燕陶文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涉及战国时期燕国的职官制度、容量制度、历史地理、手工业生产、姓名用字等诸多方面,值得对其进行整理与深入研究。
图一 自怡斋藏燕陶文拓本
于先生文中推测该陶片上第一枚印记内容中“王”字之上残存笔画可能为燕系文字“都”字左半“邑”旁,正确可从。从此字出现位置与残剩字形来看,确为“都”字无疑,“都”字之上应为燕国地名,惜残缺。此印记的内容可总结为“燕地名+都+王勹(符)”。
近日,笔者又见到木叶堂所藏的一枚燕陶文(图二)。据悉该陶片采集于燕下都遗址,比较之后可知其陶文内容与于文所录相似,虽然内容均残缺,但可以互补,因此可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与自怡斋所藏相比,木叶堂藏陶文无第一枚印记,第二枚印记“吴(虞)”字前则多出“□九年”三字,“九”字上部残缺,另多出一枚“缶(陶)人某”倒钤印记和一枚凹陷状乳钉纹。关于燕陶文中出现的职官“陶人”,我们曾有专文讨论,可参看。结合木叶堂与自怡斋所藏两枚陶文的内容格式来看,这是一类由三枚印记组成且包含纪年信息的新见燕陶文。
图二 木叶堂藏燕陶文拓本
图三 北京地区出土燕陶文拓本
目前来看,这是一类新见的三玺连钤纪年类燕陶文,其具体格式可总结为:
1.燕地名+都+王勹(符)
2.纪年+吴(虞)+人名
3.缶(陶)人+人名[此枚印记倒钤]
这类陶文虽与过去习见的燕“三级监造”类纪年燕陶文内容格式有别,但陶铭旁均钤有相似的乳钉纹,似乎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最后,谈一下此类燕陶文的年代问题。如果我们将北京地区出土的第三枚陶文纪年定为“廿八年”无误的话,那么第一、二枚陶文中残去的纪年极有可能就是“廿九年”,这也就合理地解释了为何其格式与燕“三级监造”类纪年燕陶文不同。战国中晚期燕王在位年代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燕昭王职与燕王喜两位。《史记·燕召公世家》载:“(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六岁。”此时燕国国富民强,达到极盛。而燕王喜“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史记·刺客列传》:“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此时燕国即将亡国,燕都蓟城与下都武阳城已处于极度动荡之中。
综合纪年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题铭格式的规范程度以及部分陶文的出土地(专指北京地区)来看,我们认为此类新见纪年燕陶文的年代最有可能是燕昭王时期,其与过去常见的所谓“三玺连钤监造类陶文”的燕陶文属于同一时期,只不过其纪年时间偏晚,因此题铭的格式内容发生了变化。
由于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此类纪年燕陶文仅有文中所举三例,且内容均不可尽释,因此对于其内容含义与所属年代还有继续讨论与研究的必要。期待随着相关出土文献的增多,相关问题可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