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评一致性”探究
2022-05-19周玲玲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起着重要意义。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处理好“教”,“学”,“评”之间的关系,确保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这对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感念进行解读,其次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应用的价值,最后探究了“双减”政策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2021年7月,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双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希望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培养。基于“双减”政策视角来看,“教,学,评一致性”旨在根据当前教学实际,已明确的课程目标为基本指向,将实践教学、课下巩固和课程评价统一起来,保证课程教学顺利推进。在这种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打破原有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壁垒,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1]。对基础教育而言语文学科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价值,阅读教学更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技巧培养的重点内容。因此,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探究“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概念分析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将原本相互独立的“教学”、“学习”、“评价”三者联系起来,明确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向,兼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接收地位,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铜鼓对以往教学实践的考察,很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认识到“教”、“学”、“评”三者之间的联系,将其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导致教学缺乏联系性,制约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加快引进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和细则进行详尽分析,同时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
二、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应用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依据,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前预习和课下巩固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提供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对小学阅读教学来说,仅靠课堂授课过程中的文章阅读和解读难以满足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需求,需要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和爱好在课下开展阅读活动。而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辨别能力,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2]。而“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課外阅读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成熟,教学主要以基础性和启蒙性教学为主,重视兴趣爱好和辨别能力培养。而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重视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基本阅读技巧,在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同时,确保小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三、“双减”政策下“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教学实际规划教学目标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且潜移默化的过程,任课教师在怪话教学安排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本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必要保障。考虑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长期性,任课教师应将教学活动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而教学目标的设立可以使任课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的全过程,确保“教”、“学”、“评”三者间的一致性。例如,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几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主旨思想为本单元总结一个概括性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本单元为例,任课教师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规划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生词进行记忆;第二,通过对文章的初步研读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探析其与本单元主题之间的明确联系;第三,在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下,认识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掌握基本阅读技巧,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以短期目标为指向,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文章主旨的理解方式,提升阅读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立具有一定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变化进行灵活调整。
(二)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提升,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受到思维模式和识字能力的限制,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难以实现阅读水平的提升。从这一视角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在规划具体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素养和阅读技巧掌握情况,还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到学生的基本诉求和兴趣爱好,据此安排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性。例如,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主要是对中外神话故事和传说进行讲解,包括《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内容,任课教师应充分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播放神话故事相关的视频短片或动画片,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本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印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二,将学生华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合适的主题,以话剧表演的方式对课本内容进行展示,使任课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情况。第三,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神话故事,组织学生定期分享阅读情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更新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愈发明显,同时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设定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受这一因素影响,任课教师要从整体层面把握教学实施情况和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4]。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保证阅读教学效率,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课本内容形成初步认知,具体来说,任课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利用便捷化的社交媒体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向学生发放下一章节的主旨结构,并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初步阅读,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四)以能力提升为指向优化教学活动
从“双减”政策视角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理念进行考察,为适应新的变化应统筹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能够向更广的范围延展,确保教学活动和学生阅读活动之间的连结性,以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为目标指向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任课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和阅读能力进行考查,从整体视角出发,设计更加新颖性、科学性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一般来说,对文章主旨认识不清,生字生词储备不足是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生字生词记忆和文章主旨分析环节进行优化,利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阅读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在讲解《圆明园毁灭》这篇课文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对“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影响进行介绍,在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探析文章的写作意图,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主旨进行分析。同时,由于课文中生字词较多,应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罗列出来,让学生之间采用相互交流互动的形式展开对课文中生词、生字的学习,进而让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协作等多方面能力获得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五)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量化评价
为了能够使“教、学、评”达到统一,任课教师可以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整个阅读的过程进行评价打分。首先,这种量化评分方式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量化评分表,保证打分一定要公平,教学目标中的每一项评比标准都要出现在评分项目当中[5]。其次,量化评分表准备完成之后就是针对学生表现情况进行打分了。以表格内容为依据,根据学生课内课外的阅读情况进行评比打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打分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主观意志的干扰,尽量保证打分公平合理。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爬天都峰》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本科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量化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课下阅读作业,设置相关的问题,并选取合适的时间,对学生关于课文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进行考察,比如,是否真正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大意,能否运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的大意生动地讲述出来等等,根据同学们的表现情况以及每个问题在评分表中所占的比重对学生进行评价打分,以此来实现“教”、“学”、“评”三者的统一。
(六)依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阅读教学
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实际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弥补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优化教学体系。“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涉及的教学周期较长,需要根据教学推进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仍然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爬天都峰》为例进行分析,在了解实际教学的量化评价结果后,任课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在对故事的叙事理解能力和情景感知能力上存在不足,因此,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文章的主體脉络或指出每段的中心句,逐步提升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弥补现阶段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文学创作来源于实践,也应用于实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说,小学语文教学起着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以及一系列政策指标的制定,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趋势,需要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环节进行全面调整,推动“教,学,评一致性”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本文基于“双减”政策视角,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析,并分别从根据教学实际规划教学目标、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能力提升为指向优化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依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阅读教学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课题项目:2020年福建省尤溪县教育科研课题-开展农村小学亲子阅读活动的探究(编号:yxkt20007)
作者简介:周玲玲(1974.04-),女,汉族,福建尤溪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杜慧如.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以统编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J].课外语文,2022(03):52-54.
[2]江玉婷.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二年级学习单设计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40):75.
[3]鄢静.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1(09):33-34.
[4]孙博.多角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5):35-36.
[5]陈家尧,刘政,李卫国,刘莎,段琴琴.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课程改革 以重庆市第三十八中学为例[J].今日教育,2021(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