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山炮”再考证(上)
2022-05-19张琇杰
张琇杰
长期在胶东工作战斗、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打红了半边天”的一代虎将——开国上将许世友
第一部分 “牙山炮”是如何诞生的
“牙山炮”,是指八路军胶东第二兵工厂于1944年历时两个月艰苦奋战研制成功的平射炮,这是我军兵工史上最早设计生产的平射炮之一。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前往兵工厂视察时,观看了自造平射炮的射击表演。得知该炮尚未正式命名,遂以兵工厂的驻地“牙山”将其命名为“牙山炮”。正是因为得到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青睐,“牙山炮”的大名才得以名垂青史。
日军的碉堡日
八路军念念不忘的平射炮
八路军需要平射炮
早在1938年,胶东八路军兵工厂就已经开始生产迫击炮装备部队了,生产厂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建立的圈杨家兵工厂,厂长周吉隆。这批迫击炮是用锻造的实心圆钢以深孔加工技术制成,为75mm以上的大口径,质量颇佳,为夺取战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战事发展,日军建立了很多据点,大量修筑碉堡、炮楼等坚固工事,严重威胁抗日根据地的安全。因为迫击炮弹弹道弯曲的特性和“薄皮大馅”的装药特点,它适合杀伤有生目标,不能有效对付敌人的碉堡、炮楼等工事,而以人工爆破的方式摧毁,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很大,所以八路军部队迫切需要平射炮类的重武器。没有平射炮怎么办?八路军采取了多种方法,一是想办法改进迫击炮,将炮管放平,摸索出用迫击炮进行平射的方法,在一二百米的较近距离攻击敌人碉堡等工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处于敌机枪火力有效杀伤范围,使用受到限制;再就是使用围点打援战术,以一部分部队进行佯攻,吸引其他据点敌人前来增援,脱离坚固的工事,另一部分部队埋伏在有利地形上,歼灭敌人的增援部队;最后就是采用代价巨大的人工爆破方法,用人力将炸药包送到敌人的炮楼等工事上将其炸毁,歼敌的同时自身爆破人员的伤亡很大。因此,平射炮是不可或缺的重武器,务必想尽办法搞到手。
日军的炮楼
性能优良的九二式步兵炮
九二式步兵炮是日军装备的一种支援武器,其任务范围广,适合在复杂地形上使用,几乎能提供所有步兵大队级以下单位作战需要的火力支援。这种火炮身形非常矮小,可以隐蔽部署在离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火力支援。九二式步兵炮口径70mm,炮身长790mm,放列全质量204kg,由于体积小、质量轻,对运输的要求极低,该炮可用牲畜拖拽运输,也可分解,由人力负载运输,是一种完全能跟随步兵作战的火炮。它的射界相当开阔:水平射界左右各20°,俯仰角为-10~75°,俯仰范围将近90°。该炮用途广泛:平射当加农炮用,曲射当榴弹炮用,大仰角射击时当迫击炮用。可使用九二式榴弹、九五式照明弹、九五式穿甲弹等多种弹药。主用的九二式榴弹质量3.81kg,弹头装药为0.63kg,对人员的杀伤半径达22m,对于野战工事颇有破坏力。日军75mm以上的山炮、野炮为联队炮,在联队级的单位配备,主要跟随大部队作战,我抗日武装很难在战斗中夺取。九二式步兵炮配备到日军大队一级,经常伴随步兵部队作战,给我抗战军民造成重大杀伤,成为侵略者作恶的得力武器。这种火炮也是敌后抗日军民能在战场上缴获的一种主要的重武器(个别部队曾缴获过四一式、九四式山炮和三八式75mm野炮)。
九二式步兵炮平射加農炮状态
九二式步兵炮平射加农炮使用状态
九二式步兵炮曲射榴弹炮状态
从日军使用九二式步兵炮的图片就可看出,这种炮的身形低矮,非常有利于隐蔽攻击目标,因此九二式步兵炮在战场上所能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日军深知九二式步兵炮对于作战的重要性,所以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要求各单位在作战不利时尽量加以破坏摧毁,严格防范八路军在战斗中缴获这类武器。有资料称直到1944年,整个八路军全军才仅有20余门九二式步兵炮,而且严重缺乏炮弹。八路军总部的炮兵团则因为缺乏炮弹,将九二式步兵炮主要用于训练,很少参加作战。
胶东八路军极其需要解决平射炮
1944年以后,由于太平洋战争抽调走大量兵力,山东地区的日军兵力非常有限。在胶东仅有1个旅团的部队,即独立第5混成旅团,其兵力仅5000余人,加上不到4000人的海军部队,要防守大片的区域,兵力严重不足。因此胶东战场上的日伪军,已基本丧失野外机动能力,只能龟缩在高墙深壕护卫的据点中,借助碉堡炮楼做垂死挣扎。野外歼敌的机会很少,胶东军区只有主动攻击日伪的据点才能消灭敌人。由于没有平射炮,攻打据点时只能依靠人工爆破的方式摧毁敌人的工事,往往需要付出沉重的人员伤亡代价。为了消灭据点中的敌人,胶东军区的八路军部队迫切需要装备平射炮这种武器。既然无法靠缴获来满足部队需要,只有自力更生,让兵工厂想办法自己生产平射炮。
九二式步兵炮平射加农炮使用状态
兵工厂研制生产出平射炮
胶东兵工厂的研制生产能力较强,1938年即开始生产性能优良的迫击炮,1941年就能生产100mm口径的重型迫击炮,已经具备相当的火炮技术能力,1943年,胶东兵工厂为支援鲁南军区,奉命仿研生产了日本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交付兄弟军区部队使用。因此1944年春季,胶东军区后勤部向兵工厂传达了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关于制造平射炮的命令,下达研制任务,目的是研制一种类似于日式九二式步兵炮的弹道平直的平射火炮,用于摧毁敌人的坚固工事。兵工二厂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奋战,按照军区情报部提供的画报上的不甚清楚的九二式步兵炮的图片,刻苦钻研,终于模仿九二式步兵炮的外形,制造出一门口径80mm的平射炮,并生产了装有“瞬发”和“延时”两种引信的二十几发炮弹。经过试射验证,火炮与炮弹的研制均取得成功。
自造平射炮参加水道战斗震慑敌胆
后来攻打水道据点时,指挥部决定将这门平射炮拖上前线,在实战中检验火炮的使用效果,结果威震敌胆。
水道据点位于水道村北,占地达1万平方米,共筑有碉堡、炮台11座,形成了一座四方形的碉堡状建筑,在其东南角和西北角各修有一座高10多米的4层圆形碉堡,战斗设施外缘筑有1丈多高、2尺多厚的围墙,墙外深挖壕沟,沟内灌满水,密设铁丝网,广布鹿砦,整个防御工事纵深达50m以上,在胶东区日军据点中非常罕见。此外,在水道村和水道西山两个地方,建有两个伪军据点,与日军据点相互支援,从而构成了以日寇据点为中心的集团碉堡据点,因此号称“铁打的水道”,对我根据地的危害很大。胶东军区首长决定拔除水道的日伪据点,集中了优势兵力,调配迫击炮分队,军区参谋长贾若瑜亲临前线指挥,还带来了兵工二厂刚研制成功的平射炮参战。
九二式步兵炮曲射榴弹炮使用状态
九二式步兵炮大仰角迫击炮使用状态
九二式步兵炮大仰角迫击炮使用状态
兵工二厂专门派了几名工人担任炮手。由于精神紧张,第一发没有瞄准好,打偏了,他们及时调整,重新瞄准目标,再次装填发射。第二发用的是“延时”弹,一举命中,炮弹钻进碉堡后爆炸,将碉堡外墙炸出一个大缺口,工人又使用“瞬发”弹发射,命中后杀伤不少敌人,令敌人胆战心惊,非常恐惧。可惜的是几发弹之后,该炮就发生故障,不能继续发射,未能再发挥作用。因此攻打水道据点战斗耗费5个多小时才结束。
在水道战斗中受到炮击的敌人对八路军的炮火极为恐惧,逃回烟台后向上级报告时又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再三强调八路军拥有威力强大的火炮,从而在胶东的日伪军部队当中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恐慌心理。在以后的作战中,八路军持续发动大规模攻势,攻克了若干日伪据点。由于惧怕八路军火炮的强大战力,胶东地区有近20个据点的日伪军选择不战而退,逃进了烟台、威海等城市。
许世友为平射炮命名“牙山炮”
由于在水道戰斗实战中发生故障,战后兵工二厂技术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平射炮进行技术改进,进一步完善火炮性能,使其能更好地投入到后续的对敌作战。
1945年初的一天,第二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改进平射炮,就在大家忙碌时,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来到兵工二厂驻地鞠家庄,在厂长王民、教导员张均的陪同下,视察兵工厂生产的大炮。听了兵工厂领导汇报研制大炮的经过以及大炮的性能介绍以后,许世友仔细观看了大炮,决定查看自产平射炮的实弹射击表演。工人操作大炮向驻地西沟的靶区连续发射了3发炮弹,均命中预定目标,许世友见状连声叫好。此时自造的平射炮还没有制式名称,得知该炮尚未正式命名,许世友因兵工二厂驻地位于险峻的牙山深处,遂提议将其命名为“牙山炮”。
日军炮楼比较高大,非常坚固,没有平射炮,攻打很困难
“牙山炮”参加万第战斗大显神威
1945年除夕,胶东军区对万第据点发起进攻,这里是破坏抗战的投降派顽军赵保原的老巢。万第的城墙高大宽厚,顽军在此盘踞多年,修筑了大量明碉暗堡,储备了大量军用物资,号称“攻不破的万第城”。战前胶东军区做了充分的准备,调集大批迫击炮参战,其中有10多门100mm口径的重迫击炮,该型炮使用增大装药量的加长加重炮弹,威力相当于150mm口径迫击炮。大量的迫击炮再加上“牙山炮”,对敌人形成了决定性的火力优势。战斗开始后,“牙山炮”和100mm迫击炮分工合作,先将高大的城墙炸开一个大豁口,再以猛烈的炮火摧毁顽军的防御支撑点,再依次消灭敌人的坚固工事。在炮火支援下,我军仅用几个小时就攻破了坚固的万第城。事后俘虏说:“我们以为万第固若金汤,还在忙着过年,谁知道你们搞来这么多的大炮,都给打懵了。弄得我们连煮好的饺子都没吃上。”
“牙山炮”后来参加了多次战斗,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夺取战斗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存世的“牙山炮”照片,就是它在万第战斗中的雄姿。
不久,兵工二厂对“牙山炮”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又生产出新的“牙山炮”。因1945年初军区对胶东兵工厂进行专业化生产调整,后来兵工二厂奉命将“牙山炮”的技术图纸转交给兵工五厂,二厂自己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
日军的大碉堡
日军据点的工事
日军的碉堡非常坚固,射击孔众多,易守难攻
战斗中的八路军在使用迫击炮
参加攻打水道战斗的八路军迫击炮分队在行进途中
第二部分 关于“牙山炮”的存疑之处
身管的材料与记载不相符
引用文献与史实有出入
有文章讲:“没有炮管,将东海城隍庙前的钢柱锯下来加工成炮管。”东海城隍庙位于何地,庙前的钢柱作何用途?作者没有交代。炮管后端的炮闩部位是膨大的,普通钢材难以利用。从大家的生活常识来看,除非是有特别交代,一般人都认为钢柱是两端粗细均匀的。难道东海城隍庙前的钢柱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异型钢柱吗?没有交待,应该不是。从文章中的照片来看,火炮的炮闩很粗大,显然与作者所讲的来源于“东海城隍庙前的钢柱”不相符合。
文献中记录的“牙山炮”炮筒钢料来历
由中共烟台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写、于1993年出版的《胶东兵工》一书里,提到了研制牙山炮的过程。书中提到:“没有炮筒钢料,工务股长于日云从拆除东海城隍庙前的钢柱中弄到一根……”估计有关文章参考的是这部文献。
993年版《胶东兵工》一书资料
1999年版《胶东军工史料》文献资料
然而1999年编辑出版的《胶东军工史料》文献,纠正了这种说法,明确说明是用火车轴制作的火炮。
《胶东军工史料》是原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开国少将欧阳文等老领导,组织当年胶东兵工战线的老同志,回顾当年的革命历程,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经过整理审核以后出版的文献。出版时很多当事人尚在世,因为是当事人的第一手材料,很有权威性。据该书记载:“1944年初,第二兵工厂试制一门口径为80毫米的九二式步兵炮。在试制‘九二步兵炮时,遇到很多难题。炮身的钢材是用火车轴车出来的,后坐簧开始用胶轮胎代用,试验不成,后来用火车盘簧钢试制成功了。炮弹是用元钢(指“圆钢”——编者注)掏成空心制成的,成本高,费工大,产量小。后来弹体采用了球墨铸铁,装苦味酸炸药,用无烟发射药发射,提高了质量、射程和命中率。为兵工七厂正式生产‘九二步兵炮创造了条件。”
从上述文献的记述,可看出当年研制“牙山炮”时,是使用缴获自敌人的火车轴加工制成炮管的,与1993年版的叙述明显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忆整理出版胶东兵工的历史文献是一件大事,当年的兵工老同志们都非常重视非常支持,积极踊跃提供历史资料。1993年出版《胶东兵工》后,大家争相阅读,提出宝贵意见。许多当事人阅读以后,发现书中有关记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纷纷提出意见,要求予以纠正。因此1999年出版《胶东军工史料》时,编委会遵照老同志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正。
火车轴的形状
胶东兵工厂使用火车轴生产炮管的依据
一是當事人的回忆资料。火车轴是一种锻造的圆柱体钢材,机械性能优良,胶东根据地的军民将其作圆钢使用。据周吉隆厂长回忆,早在1938年,圈杨家兵工厂就使用六根柴油机大轴和备料生产了两门八二迫击炮和四门七五迫击炮,质量非常好。后来胶东兵工厂一直使用搜集到的各种大轴及备料制造炮筒,所获得大轴的规格、数量直接决定着火炮的规格和产量。
二是火车轴的外形尺寸符合制造火炮的需求。火车轴的两端因为安装车轮的缘故,为粗壮的异形,但中间的部分粗细均匀,这种材料可以用较粗的一端加工炮闩,去掉另一端,将中间的部分加工成炮管。这样加工出来的炮管除了炮闩部分粗大,其余为均匀的圆柱状。
三是敌人方面的反馈。从水道据点逃回烟台的日伪军说“八路的步兵炮的炮管比九二式的长一截”。日本九二式步兵炮的炮管长度不到800mm,火车轴的总长度为2000多毫米,其中匀称的中间部分长度约为1300mm。八路军“牙山炮”的炮管比九二式步兵炮炮管要长,从火车轴可用的长度来看,符合实际情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