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工匠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2022-05-19付钰平

科学导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匠心技艺

付钰平

3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坚持五十载 架桥跨江河》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湖北宜昌桥梁专家周昌栋的事迹。周老先生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和桥梁打交道。他的那句“每一座桥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了匠心的力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筚路蓝缕的百年党史,每一步的前行都得益于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匠心精神。有“心系祖国、奉献一生”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钱学森,更有“青青蒿草、拳拳报国”屠呦呦、与“国士无双”钟南山,无数“国之脊梁”以匠心致敬初心,用匠心成就信心。

时空转换,万物更替,技艺或有失传,但“匠心”不可丢失。古代工匠以“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方式“各守其业”,传承的不只是技艺,还有一颗追求“技进乎道”的“匠心”。迈进新时代,走向新征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进道路上,我们更需要灼灼“匠心”。匠心所代表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传承“匠心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和呼唤,也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匠心的磨砺不仅仅在于“能”,更在于“精”。不论是能还是精,首先都基于热爱。只有怀着内心的虔诚,饱含“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情怀,才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才会有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有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决心和勇气。

无论何种岗位,何种身份,都需要工匠精神。要让严谨细致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让精益求精成為一种工作境界,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反复改进自己的工作,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上,不断勇于突破、探索创新。即使是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只要我们把工作干到极致,同样能够成就人生的精彩,也同样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传承,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作为祖国的青年一代,我们唯有扎根脚下,勇于“接棒”,汲取磅礴力量,奋力前行,方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书写新时代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匠心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三生 致敬匠心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光影视界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