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未来怎么走?各方这样看
2022-05-19倪浩
倪浩
国家统计局18日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增加,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呈降势、同比继续走低。外媒分析称,疫情干扰下,中国4月房价连续第八个月下跌。今年以来,包括长沙、杭州等城市大幅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尤其基于三胎生育政策全面放开,采取定向松绑多孩家庭以刺激购房需求等措施。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将产生多大影响?当地老百姓购房意愿增加了吗?房价还会吗?《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47城房价降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47个和50个,比上月分别增加9个和5个。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此外,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9个和56个,比上月分别增加10个和9个。
彭博社称,跌幅加大是对陷入困境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又一打击,该行业受到严格的防疫封控和开发商此起彼伏的流动性危机打击。
为了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表态稳定市场,各地因城施策的鼓励政策频繁推出。据天风证券的监测,2022年至今全国各城房地产放松政策出台已超150余次。值得关注的是,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称,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购房意愿增强
为稳定楼市,广东省东莞市在5月14日发布“莞七条”,包括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相较于年初当地政府希望楼市回稳,此次的政策诉求则更为强烈,政策力度更大。
就职于东莞某事业单位的刘明华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以家庭为单位已拥有两套住房,新的政策意味着如果再生一胎,他还可以再买一套住房。他告诉记者,他在厚街镇、虎门镇分别拥有一套住房,但因为房型以及面积原因,仍有购房改善的需求。不过,围绕着买房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让他处于观望中,“我目前每月仍负担着过万的房贷,如果再生一胎就拥有第三套房购买资格,但是政策没有明确是否可以贷款,如果全款买的话,对我来讲还是很难”。
另外,刘明华告诉记者,因为经济不景气,东莞具有购买力的小企业主已深受影响。“他们的业务这几年不是特别好,企业经营也有困难,所以大家基本上比较保守,更多把资金用于业务上,不敢贸然买房”。
5月16日,成都市也发布新的楼市政策,其中包括近郊区(市)县已购或新购住房不纳入中心城区购房时家庭名下住房总套数计算,这意味着在郊区买房不占购房者在中心城区购房资格。
在成都市某研究机构工作的刘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在成都中心城区青羊区的房子户型较小,有改善的需求。父母投靠落户又以家庭名义买了一套郊区的房子,但因房产证迟迟未下发,导致无法分户。根据新政,他已经获得再买一套房的资格。但他也告诉记者,成都近两年房价比较稳定,一些热门区域的房子甚至一直没有停止涨价。“我看上的房子都三四万一平米,南门那,一块的楼盘都五六万了。但我的收入没涨,这么高的房价,目前还是比较吃力。所以还得观望,看有没有更好的政策出台,比如进一步下调利率”。
记者也采访了北京一些潜在购房者以及中介人员,总体来看,因为对政策进一步放松有预期,北京楼市的观望情绪也比较浓厚。但不同区域的表现也分化明显,一些区域位置好、学区好的地段仍然比较抢手。
下半年或迎转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各地罹房地产政策出现多年来罕见的放松,充分体现当前稳房地产的政策导向。严跃进表示,这对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因过去对房地芦的调控历经多年,尤其叠加疫情影响,陷入低谷的房地产若实现重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严跃进认为,基于目前的政策,未来房地产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比如贷款利率、购买资格的放宽等等。一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表示,房地产是稳增长的重舞抓手,后续市场进一步松动可期,尤其关注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松绑。
根据严跃进观察,随着各地政策密集出台,楼市出现微妙变化,下半年或.迎来转机。“比如,杭州咨询买房的人开始变多,东莞二手房市场4月份销售由就转升等等。5月份表现为行业的一个转机,6月份各地市场跌幅会进一步收窄,七八月份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加快。”
严跃进认为,在宏观经济角度上,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有着明显的影响,行业长期低迷会拖累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这是需要加以警惕的。在坚持“房住不烬的前提下,也要认识到房地产在稳定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盘上的作用。要杜绝违规炒房的行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同时积极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