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英文吹嘘“政绩”遭群潮

2022-05-19程东

环球时报 2022-05-19
关键词:低薪政绩两岸关系

程东

5月20日是蔡英文上台6周年。虽然民进党当局极力宣传所谓“政绩”,但连日来在野党已经纷纷为蔡当局的施政算起总账。

在野党列出“六大缺失”

民进党17日为蔡英文“表功”,称蔡英文就任6年来,“秉持让民众生活过得更好的理念,稳健让各项绩效与政策实现”。发言人举例称,岛内连续6年调涨基本工资,同时带动岛内消费支出及经济增长,基本工资从20000元(新台币,下同)调涨为25250元,时薪也一路从120元调涨为168元。为减轻民众生活负担,当局还陆续加码育儿津贴,同时扩大不孕症补助、提高两成“育婴留职津贴”、大幅提升照顾长者预算等,“从老照顾到小”。

这番宣传在社交平台PTT上引发网友群嘲,有人直言,“语毕,哄堂大笑”,还有人说,“这是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话”“2022年笑话冠军”。民众党“立.法院”党团点出蔡英文当局施政“六大缺失”,包括“通胀严重,物价飞涨回不去”“能源政策错误,供电全面不稳”“劳工政策跳票;劳保改革停滞”“居住正义跳票,房价全面失控““净零排碳落后,厂商只能自救”以及“防疫全面失守,与病毒共存遥遥无期”。

国民党关注青年就业。有青年现身说法称,很多同龄人找不到工作,连低薪的机会都没有。青年团执行长萧羽耘说,现在毕业生平均投22份简历才有一次面试机会,且平均面试11家公司才能找到工作;多数青年不像蔡英文,刚进入社会家里就给车开,现在岛内年轻人“躺平”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对未来少了憧憬,这是当局怠惰造成的。国民党智库批评说,蔡英文曾承诺改善青年低薪问题,现实是25岁以下青年超过半数的月薪不到3万元,甚至连低薪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根本找不到工作。

从“缺电”到“缺蛋”

民调显示,近一半民众不满当局的经济表现,59%不满当局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效果。

根据“营建署”统计,全台平均房价所得比(购屋痛苦指数)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8.46倍增加到去年第四季度的9.46倍。2022年第一季度国泰房地产指数也显示,全台七大都会区预售房价格全面上涨,每坪(1坪约合3.3平方米)均价达到43.25万元。“主计处”预估去年岛内经济增长率达6.28%,但在物价上涨压力下,全年实质经常性薪资为负增长,年减0.04%。

台湾《中国时报》18日称,撇开政治上所开的支票不谈,民众从年初民生物资的鸡蛋,到现在防疫物资的儿童疫苗、快筛剂样样都缺,“不见打造幸福家园的承诺,只有捉襟见肘的残破家庭”。文章回顾说,蔡英文上任后多次强调“不缺电”,但去年5月13日全台大停电,蔡召开“国安“高层会议亲自道歉,不料几天后的5月17日又发生大停电,蔡英文除.了再度道歉,还说连她都很难接受,可是问题一样无法解决。今年3月1日,她接见八大工商团体理事长,保证绝不缺电,结果不到72小时就被大停电打脸。不仅停电,春节是鸡蛋需求最旺的节日,今年却史无前例地缺蛋,不仅超市、杂货店鸡雪货架空无一物,连卖舸仔煎的摊贩敏无蛋可用,“吃蛋成了奢侈的事”。

台海敌意螺旋上升

两岸政策同样饱受诟病。蔡英文上台6年来两岸关系持续冰冷,民进党当局通过“国家安全法”和“反渗透法”等,对两岸各项交流大肆打压;利用2019年香港的“修例风波”操弄“反中”。

《联合报》18日分析称,回顾蔡英文历年两岸政策,从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四不会”(现状不变、善意不变、不会屈服、不会对抗)、“新三不”(不冒进、不挑衅、不退让),到当前“互不隶属”,“具有蔡英文特色的两国论路线日益清晰”。台海敌意螺旋陡升,淡江大学大陆所荣誉教授赵春山直言,未来两年,两岸关系能不变得更糟就很好了。

与此同时,蔡英文更进一步抱紧美国大腿:一方面“以武拒统”,大买美国军火,发展所谓的“不文寸称战力”,特朗普时期有十余次对台军售,拜登政府目.前有3次;二是“倚美谋独”,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有粉丝专页列出七大“关于蔡当局可能让你很意外的点”,包括“陈时中说,如果有发烧、咳嗽,可,以筛也可以不筛”等,其中最引发岛内共鸣的是“从拜登发狗死掉的哀悼推特到蔡英文留言致哀,大概只经过8小时”这点,让网友直呼“台湾多人因疫情而去世,蔡的反应却让人感觉不如对美国总统的狗”。

《联合报》18日称,防疫和“外交”成为蔡当局手中最重要的两张牌。台湾虽一度被视为“防疫模范生”,但现在引发民怨,“至于台美关系密切,也是祸福相倚,毕竟甩不开对岸因素”。《中国时报》18日总结说,5・20前夕,全台都笼罩在确诊数不断增加的恐惧中,尤其疫情高峰还没到,医疗资源已经紧绷,甚至已有200多人死亡,“疫情下的今年5·20民众将又在悲情中度过”。▲

猜你喜欢

低薪政绩两岸关系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何以成“政债”?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为什么中国孩子最优秀却永远“低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