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旗人汉语“来着”的形成及其对北方汉语影响*

2022-05-18郭军连

语言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合璧满语助词

郭军连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99

提要 清朝入主中原后,满洲人与汉人的接触和互动日益频繁,满语与汉语也不可避免的相互影响。通过考察清代满汉合璧会话书和相关汉语文献,可以发现“来着”不是汉语内部发展的产物,原本属于旗人汉语,通常与满语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是在满语语法(时、体意义)干扰下转译汉语时的创造性用语,最终融入到北方汉语的语法体系当中,为兼具时、体意义的助词,并在语用因素的主导下,逐步发展出表达情态的语用功能。对文献的分析和梳理,大体揭示出了“来着”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1 引言

满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从语言本体上讲,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随着清王朝入主中原,满洲人与汉人的接触日益常态化,满语与汉语也不可避免的相互影响,满语中的大量汉语借词以及现代北方汉语里面诸多的满语印记,都是这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的结果。

据现存清代的相关语料文献考察,“来着”多现于清代满汉合璧会话书的汉语译文中,往往与bihe(-he)及bihe〔1〕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近年来,一些汉语学者试图探索“来着”与满语之间的关联,但都受限于对满语的了解程度,相关研究仍然局限在汉语领域,而未能从满语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本文拟从清代满汉合璧会话书以及汉语相关文献着手,考察“来着”的分布以及与满语语法形式的对应情况,探索“来着”起源与满语影响的相关性,深入分析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与“来着”在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对应的内在原因,试图梳理出“来着”的发展脉络。

2 满汉合璧会话书中“来着”的考察

满汉合璧会话书是清代旗人学习满语的教科书,其中满语部分是全书的主体,而汉语部分学界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是按照满语原文翻译的译文,有的则认为是编著者用作讲解满语的汉语注解。本文考察的满汉合璧会话书主要有以下五部(1)本文所据:《满汉成语对待》:听松楼刊本;《满汉字清文启蒙·兼汉满套话》:雍正八年(1730)三槐堂刊本;《清语易言》大阪大学图书馆藏本;《清文指要》及《续编》:嘉庆十四年(1809)三槐堂重刻本;《庸言知旨》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即《满汉成语对待》(1702)、《满汉字清文启蒙·兼汉满套话》(1730)、《清语易言》(1766)、《清文指要》与《续编兼汉清文指要》(1809)、《庸言知旨》(1819)。在这五部会话书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汉语部分“来着”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大多与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下面就以这五部会话书为基础,考察汉语“来着”的分布以及与满语语法形式的对应情况。

2.1 《满汉成语对待》

全书共四卷,叙述形式为独白体,主要内容是将348段古训分成十类记述,按现存版本均不见关于作者及成书年代的记载。

竹越孝(2016)指出:德国满语学家福克斯(W.Fuchs)在他著作中认为此书作者为刘顺(?—1761),出版年代为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竹越孝又根据刘顺的生平分析,认为将1702年作为出版年,有待商榷。但无论刊行年是否为1702年,学界普遍认为,《满汉成语对待》应是一部较早的满汉合璧会话书。书中“来着”与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情况较普遍。例如:

(1)dosiki sere gūnin jalu jafaha bihe. amala gūnifi joo. ( 《满汉成语对待》卷一(9b-10a))

满心里要进去来着,后头想了一想罢。

(2)ere seibeni mahala maktame tuwaha niyalma bihe.( 《满汉成语对待》卷一(16b))

他先是个可仰望的个人来着。

(3)baita be oihori narhūšame akdulambihe.( 《满汉成语对待》卷三(15b))

把事情何等的机密严紧来着。

(4)bi hiri amgaha ba akū. lukjime bihe.( 《满汉成语对待》卷三(37b))

我没睡死,朦胧着来着。

在这部会话书中,除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来着”与其它过去时形式对应的情况,也比较多见。例如:

(5)muse tena huwekiyefi alhūdame niyalma be isihidame atanggi taciha.( 《满汉成语对待》卷一(20b))

咱们多昝也会信着人的意儿,学的呲答人来着。

(6)dalbai niyalma be si gemu absi bodohobi. ( 《满汉成语对待》卷一(24a))

你把旁人都怎么打算来着。

(7)mujakū gūnibuhabi. ere be we sahabi. ( 《满汉成语对待》卷一(31b))

着实的盛在心里了,谁理论来着。

(8)bai mukeci budai muke yebe sehekai. ( 《满汉成语对待》卷二(9b))

人常说人不亲水土亲来着。

在《满汉成语对待》整部书中,“来着”共现61例,其中38例与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20例与-habi/-hebi/-hobi、-ha/-he/-ho等过去时形式对应,3例对应其它语法形式。

2.2 《满汉字清文启蒙·兼汉满套话》

三槐堂刊本《满汉字清文启蒙》成书于清雍正时期,编著者为舞格,是当时八旗子弟学习清语(满语)的教科书,其中卷二《兼汉满套话》所收录的条文、汉译以及编撰体例,与《满汉成语对待》都非常相似。“来着”与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的现象,这部会话书中最具代表性。例如:

(9)age si seibeni daci nure omire mangga niyalma bihe kai. ( 《清文启蒙》卷二(53a))

阿哥你向日原是善饮的人来着啊!

(10)tere udu aniya de. i meni booi dukai bokson be gemu feshelebume manabuha bihe. ( 《清文启蒙》卷二(55a))

那几年上,他把我们家的门坎子都踢破了来着。

《满汉字清文启蒙·兼汉满套话》中,“来着”共出现27例,每例都与bihe(-he)及bihe构成语法形式对应。另外,在《满汉字清文启蒙》卷三《清文助语虚字》中,对bihe有注释为:“有来着字,在来着字,原曾字,乃追述语。” (19a2-3)

2.3 《清语易言》

《清语易言》全一册,不分卷。根据卷首序文末尾题注:“乾隆三十一年镶黄旗蒙古步军统领衙门主事博赫解任养病之暇辑录”,据此可知成书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作者博赫(Behe)。在这部书中,出现“来着”6例,皆与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例如:

(11)age bithe be hūlaha babio. bi neneme nikan bithe be hūlaha bihe. (《清语易言》(4a))

阿哥读过书么?我先读汉书来着。

(12)bihe bici. daci fejergide. bihe sere hergen be baitalara. (《清语易言》(16a))

“来着过、起根”之下用“来着”字。

2.4 《清文指要》及《续编清文指要》

《清文指要》及《续编清文指要》是《百条》(2)《百条》清代刻本,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全书不见有关作者及成书年代的记载,根据《三合语录·序》记载,此书为乾隆时期智信编撰。的重编本,完整的保留了《百条》的满文内容,只是在个别用词上与《百条》的取用有所不同,可能是为了迎合八旗子弟应试学习的需求,用词力求文雅的缘故。此外,二者最重要的区别是《指要》及《续编》增加了汉语部分,也就是说,《指要》及《续编》是一部满汉合璧的体例。“来着”与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的现象,在此文本中也较突出。例如:

(13)absi yoha bihe. bi ergide emu niyamangga niyalmai boode genehe bihe. (《清文指要》中卷(5b))

往那里去来着,我往这里一个亲戚家去来着。

(14)we tucifi jabuha. mini beye dukai jakade iliha bihe. (《清文指要》中卷(24b))

谁出去答应了?我在门口站着来着。

(15)bi daci uthai basilara de mujakū amuran. mini emu mukūn i ahūn i emgi inenggidari urebumbihe. (《续编清文指要》上卷(4a-4b))

我从前就很好闹硬浪,我一个户中的阿哥,每日在一处演习来着。

(16)i aika emu usun seshun niyalma oci. bi inu gisurerakū bihe. (《续编清文指要》下卷(4b))

他要是一个摆摆弄弄的厌恶人,我也不说来着。

在《指要》及《续编》中,“来着”共出现56例,其中53例与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只有3例对应其它语法形式。

2.5 《庸言知旨》

《庸言知旨》是清代最重要的满汉合璧会话书之一,成书于嘉庆七年(1802),作者为清宗室宜兴,该书题材包罗万象,是研究清代旗人社会生活和语言面貌的重要资料。本文据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考察,“来着”出现27例,其中17例与bihe(-he)及bihe构成语法形式对应。例如:

(17)muse emke emken i yarume yabumbihe. (《庸言知旨》卷二(7a))

咱们一个跟着一个的走来着。

(18)sakda ajigan gemu antaka kata fata keb kab bihe. (《庸言知旨》卷二(28a))

老老少少都何等样亲热来着。

(19)sini baru miosiri miosirilara emu niyalma bihe. (《庸言知旨》卷二(35a))

望着你裂嘴的一个人来着。

(20)sucungga bi hono cembe hūwaliyambume acabuki seme gūniha bihe. (《庸言知旨》卷二(39b))

起初我还想着给他们调和来着。

此外,“来着”还有6例与-ha/-he/-ho过去时形式对应,及4例对应其它语法形式。

根据以上考察,可以把“来着”的分布以及与满语语法形式的对应情况,总结如下表:

表1 “来着”的分布及与满语语法形式的对应情况

从上表可见,在清代满汉合璧会话书中,“来着”基本都是与满语“过去时”相关的语法形式对应,其中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占大多数,这种现象可以说明“来着”与满语“过去时”相关的语法形式,在语义功能和语法作用上十分的相近。并且,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与“来着”的对应,在于语法意义的相近,而不是词汇意义的影响。

另外,“来着”在满汉合璧会话书中的大量出现,体现了清代满语转译为汉语的一个表达特征。至于这种特征究竟是来自汉语内部,还是基于满语语法干扰下进行转译的表达创造,还需要结合其它文献,对“来着”进行深入的考察。

3 汉语文献中“来着”的考察

《老乞大》是研究北方汉语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其渊源古老,而且版本繁多,按李泰洙(2000)考察,主要有四种版本(3)古本《老乞大》韩国大邱私人藏本,据学者考证,为刊行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古本,此书经郑光、梁伍镇等人整理,于2000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原刊老乞大研究》,2002年又出修订本,书名改为《原本老乞大》,附有全文影印;《老乞大谚解》为明代修订本,现有奎章阁藏本,分为上下两卷,大约刊行于1670年,现有影印本为奎章阁丛书本;《老乞大新释》(清改本)奎章阁藏本,由朝鲜人边宪等编撰,全书不分卷,刊行于1761年,此书在以前的版本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目的是更加符合当时(清代)的实际口语,因此,该本反映清代北方汉语的情况;《重刊老乞大》(清改本)奎章阁藏本,由朝鲜人李洙等编撰,全书不分卷,刊行于1795年。:编著于元代的古本《老乞大》、刊行于1670年前后的《老乞大谚解》、刊行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老乞大新释》、刊行于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的《重刊老乞大》。这四种本子反映了元朝至正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约400年)北方汉语的发展演变。

要探索“来着”与满语之间的关联,除了满汉合璧会话书,还要考察汉语文献中“来着”的分布。在《老乞大》这种年代较早的汉语文献中,有“来”与“着”共现的用例,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来着”是汉语内部发展的产物,由趋向动词“来”与“着”组合后发生的语法化。

“来”最初为趋向动词,约至唐宋时期语法化为表达“动作完成或者过去经历”时、体意义的助词,但“来”作为趋向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消失。Sun(1995)指出,“来”与“着”在《老乞大谚解》中首次并列出现,但“来”仍为趋向动词或趋向补语。例如:

(21)大片儿切着,炒将来着。(《老乞大谚解》(19a))

Sun认为,趋向动词“来”与“着”共现,有可能使那一时期官话的说话人把趋向动词“来”重新分析为表达动作完成或过去经历的“来”。也就是说,文中讨论的“来着”可能是汉语趋向动词“来”与“着”共现后,自身发生语法化的结果。

陈前瑞(2005)指出,如果“来着”是汉语“来”加“着”自身语法化的结果,那么在其后数百年内应该留下明显的痕迹。而事实上,在明末清初的许多文献里难以找到它的发展脉络。这种看法比较可靠,语法化是个历时过程,历时演变的痕迹一定会在共时平面上有所体现,而在相关文献当中,看不到“来着”兼具两种意义(语法化的过渡阶段)的用例,所以“来着”应另有来源。

尽管趋向动词“来”与“着”首次共现在《老乞大谚解》中,但这个“来着”与文中讨论的“来着”不是同一性质的语言单位,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老乞大谚解》属于明改本《老乞大》,刊行于1670年前后,在这个版本中,看不到“来着”的用例,倒是有表达时、体意义的助词“来”出现21例,而这21例中的一些用例,在刊行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老乞大新释》(清改本)中,将“来”改为了“来着”。例如:

(22)你谁根底学文书来。— 我在汉儿学堂里学文书来。(《老乞大谚解》(2a))

(23)你跟着谁学书来着。—我在中国人学堂里学书来着。(《老乞大新释》(1b))

这种变化说明两个现象:一是“来着”的出现比较晚,在清初以前,至少在《老乞大》这一文献体系内没有“来着”的用例;二是表达时、体意义的助词“来”与表达时、体意义的助词“来着”,在语义功能和语法作用上相近。

另外,《老乞大谚解》中“大片儿切着,炒将来着”一句,在《老乞大新释》中也有所变化。例如:

(24)大片儿切着,炒来吃罢。(《老乞大新释》(7a))

这一变化也能从侧面说明,趋向动词“来”与“着”的共现是个别现象,与“来着”没有必然联系。

纵观《老乞大》四个版本,古本《老乞大》与《老乞大谚解》(明改本)两个版本均无“来着”用例,《老乞大新释》(清改本)中出现4例,《重刊老乞大》(清改本)中出现1例,与前述满汉合璧会话书相比,用例稀少,说明在清中前期,“来着”对汉语文献的影响十分有限。另外,根据对《老乞大》各版本的考察,时、体助词“来着”开始实际应用,应在明末清初以后。

4 “来着”的起源

对于“来着”起源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Sun(1995)通过考察汉语文献,认为“来着”可能是趋向动词“来”与“着”共现后,自身发生语法化的结果;季安锋(2017)认为,“来着”的起源与表达时、体意义的助词“来”有直接关系,“来”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已发展出表事态的功能(过去曾经发生),当与“着”组合在一起后,继续保持了这一功能,并有了新的功能拓展。Sun(1995)与季安锋(2017)的观点,都把“来着”看作是汉语内部发展的产物,但相关论述缺乏足够的论据,仅仅是主观性的推测而已。事实上,已经有汉语学者注意到了“来着”的起源可能与满语的影响相关,陈前瑞(2006)通过对《清文启蒙·兼汉满套话》的考察,并结合对满语过去时语法特征的分析,指出“来着”是受满语影响的一种表过去时间的完成体标记,而后又进一步发展出情态的用法。

通过相关文献的考察,可以发现“来着”在满汉合璧会话书中的用例远远多于在汉语文献中的用例,且“来着”最早出现在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如果德国学者(W.Fuchs)考证的《满汉成语对待》刊行年(1702)可靠,那么《满汉成语对待》就是“来着”用例出现的最早文献。太田辰夫(1950)(4)原文为《清代の北京語について》,1950年发表于《中国语学》第34辑。本文依据陈晓汉文译稿《论清代北京话》一文,《语言学论丛》(第四十八辑),2013年。对清代北京话12个特有的词汇于相关文献有详实的考察,在他的统计资料中,“来着”出现的最早文献也是《满汉成语对待》(1702)。解释这种现象最可靠的思路,就是“来着”的起源与满语的影响相关。

所谓满语的影响,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祖生利(2013)认为,满汉合璧会话书中的汉语部分是编著者用作为教学语言的汉语,向学习者逐句讲解满语的意思,而其中“来着”等特殊的汉语用词体现满语干扰特征,是满汉语接触的产物,并认为这种干扰特征不是翻译满语原文所导致的,很有可能是当时旗人汉语实际情形的反映;竹越孝(2015)则认为,汉语部分基本上可以视为满语部分的翻译,其中那些特殊的汉语用词是满语语法“直译”的结果,但这种“直译”不是到达“意译”前的过渡阶段,它具有自身的目的性。这两种观点虽然对汉语部分的性质看法不一,但都认为“来着”等特殊的汉语用词与满语的影响相关,而不是汉语内部的自然发展,这与文献考察的结果是相符的。

对于以上相关问题,再结合前面的文献考察,主要有四点认识:

1)如果从满语部分居会话书中主体地位的角度看,汉语部分自然是译文的属性,译文必然对原文(满文)有一定的从属性,不可能与旗人口头上说的汉语完全一致,但此类文献行文都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所以大体上还是能反映当时旗人运用汉语的实际情况,正如李崇兴(2001)指出元代的“直译体”公文亦有相当的口语基础;

2)汉语部分中那些特殊的汉语用词,如“来着”、“上/的上头”等,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用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满语语法干扰下转译汉语的结果;

3)在清代“旗人汉语”(5)“旗人汉语”学界有不同的叫法,如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91)称为“旗人话”;爱新觉罗·瀛生《满语杂识》(2004)称为“旗人话”或“满语式汉语”等等。肯定是存在的,应是满洲人入关后,满汉语发生接触逐步形成的,它以一些带有满语蕴味儿的创造性表达用语,如“来着”、“上/的上头”等,区别于当时的普通北方汉语,这一点只要对比一下《原本老乞大》中,受蒙古语影响的“汉儿言语”(6)“汉儿言语”本文是指元代蒙古语和汉语接触后形成的汉语白话,通行于元代的北方地区,在汉人和蒙古人之间交流使用。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91)中“关于汉儿言语”一文,对此有详尽的论述。就可以有深刻的体会;

4)会话书汉语部分中那些特殊的汉语,是否属于旗人汉语范畴,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可能只属于翻译文本,而其中大部分应来源于旗人的日常口语,如“来着”显然兼具翻译文本和口语的双重属性,所以在清代旗人小说《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来着”的用例比比皆是。

基于这四点认识,可以发现“来着”属于旗人汉语,是在满语语法(时、体意义)干扰下转译汉语的结果,或者说是以汉语的形式体现满语语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用语,是将汉语中原有的表示“过去”的“来”,与表示“持续”的“着”“结合”起来,大致与满语的“过去进行时”对应。

尽管“来着”是在满语语法(时、体意义)干扰下转译汉语的结果,但它与“上/的上头”等特殊汉语不同,时至今日,仍是北方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语法助词,已经完全融入到汉语的语法体系当中,这种现象说明它的起源除了满语的影响,还有相应的汉语基础。

通过文献考察,还发现明至清初期北方汉语中的语法助词“来”和“了着”,表达的语法意义与“来着”大体相同。例如:

(25)我有一个伙伴落后了来,我沿路上慢慢的行着等候来,因此上来的迟了。(《老乞大谚解》(1b))

(26)每日和汉儿学生一处学文书来,因此上些少理会的。(《老乞大谚解》(5b-6a))

(27)有碗与一个,这饭里盛出一碗饭,与那个伙伴。由他,你都吃了着。(《老乞大谚解》(38a))

(28)你都使了记号着,牙家眼同看了着,后头使不得时,我只问牙家换。(《老乞大谚解》(58a))

《老乞大谚解》属于明改本,所以它大体反映的是明代至清初的北方汉语面貌,通过例(25)-(28)可以看出,“来”和“了着”(7)“了着”的来源可能与元代蒙古语的影响相关,也就是所谓的“汉儿言语”,在语言的历时发展中,逐步融入到汉语的语法体系当中。表达的语法意义与“来着”大体相同,都是表达相对于说话时间,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在过去的事实。“来”和“了着”的出现都远早于“来着”,而在“来着”出现且融入到汉语的语法体系之后,它们却鲜见于文献之中。

5 满语bihe与“来着”

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一些汉语学者注意到了“来着”与满语bihe存在关联的情况。实际上,在满汉合璧会话书中“来着”对应的只是与“过去时”相关的语法形式,这其中以bihe(-he)及bihe 构成的语法形式最具代表性。

5.1 满语bihe与“来着”

bihe是一个兼类词,主要有两种性质,可以区分为:实义动词bihe1和助动词bihe2。bihe1是bi(bimbi)的过去时形式,具有两个实义义项:①有、存在;②处(在)、在(于)。bihe2是实义动词bihe1的语法化,是一个标记时、体的助动词,但有语义残留。通过会话书的考察,可以发现“来着”与bihe1和bihe2都有对应的情况。例如:

(29)mini ejehengge sinde inu emken bihe. (《续编清文指要》上卷(16a))

我记得你也有一件来着。

(30)sikse nomuni doocan ararade. bi gulhun emu inenggi tubade bihe. (《续编清文指要》上卷(17a))

昨日念经做道场的上,我整一日在那里来着。

例(29)-(30)中的bihe都是实义动词,译文中“来着”所对应的实际上是过去时词缀-he,与bihe的词汇意义无关。

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下,bihe用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达名词、形容词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情况。例如:

(31)fere de isitala sunja jergi. umesi icangga bolgo sain bihe. (《续编清文指要》上卷(8b))

到照房五层,很舒服干净来着。

(32)dade cilcin fuka akū. giyalu akū banjire sain ahūn deo bihe. (《庸言知旨》卷二(34a))

起初原是没班点,没裂莹的好弟兄来着。

与例(29)-(30)中的bihe不同,例(31)-(32)中的bihe当为助动词,在句子中辅助名词、形容词作谓语,其作用是标记时态,译文中“来着”所对应的仍是过去时词缀-he。对于bihe的这种用法,目前尚存争议,有学者根据满语动词运用的句法特征,看作是实义动词;实际上,bihe的词汇意义并没有参与构建命题意义,所以它的语义自然是虚化的,在句子中主要发挥语法作用,刘景宪(1997)也认为bihe的这种用法是助动词。

bihe2是一个标记时、体的助动词,可以与前面主动词的词尾形态共同构成相应的语法形式,有-mbihe、-me bihe和-ha/-he/-ho bihe三种形式。

一般认为,动词-mbihe与-me bihe形式语法意义差别不大,甚至认为-mbihe是-me bihe的缩写形式,金焘方(1988)将这两种形式统称为过去时进行体。事实上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动词-mbihe形式多体现动作、行为在过去某一时间段的惯常状态,而动词-me bihe形式(比较少见)多体现动作、行为在过去某一时间的正在进行状态。例如:

(33)neneme bi hono imbe ton akū taful ambihe. amala dasara halara muru akū be tuwaci. hūwašara tetun waka kai. (《续编清文指要》上卷(12b))

我起初还没数儿的劝过他来着,后来见他没有改过的样儿,不是个成器的东西上。

(34)shunde tecefi gisun gisurembihede. erebe gisureme bihengge. holkonde terebe gūninafi leolembi. (《续编清文指要》上卷(11b))

彼此一处坐着讲话的时候,正说着这个,忽然又题起那个来了。

例(34)中-me bihe形式没有“来着”对译,与它出现在句子中位有关系。实际上,-me bihe形式在满汉合璧会话书中极少出现,在所列举的会话书中仅有3例。

当然,-mbihe与-me bihe的差异要受句法环境的制约,-mbihe形式在句子中其它成分的照应下,也可以体现正在进行状态;而-me bihe形式在相应的句法环境下,往往也可体现动作、行为的惯常状态。例如:

(35)age bi boode emhun tehede jing umesi ališambihe. (《清文启蒙》卷二(43b))

阿哥我在家里独坐正很闷得慌来着。

在jing(正)的照应下,-mbihe形式体现动作、行为在过去某一时间的正在进行状态。

(36)teni ubade kūwak cak seme gūwacihiya šame bihengge. (《庸言知旨》卷二(28b))

刚才在这块儿乒乓的不时闲儿来着。

在句法环境的影响下,例(36)中-me bihe形式体现动作、行为在过去某一时间段的惯常状态。

-ha/-he/-ho bihe形式体现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并且相对于过去某一时间处于完结状态,有学者如王庆丰(1987)、金焘方(1988)等称为完成体或者过去时完成体,在会话书中与“来着”对应的情况最为常见。例如:

(37)sikse si aibide genehe bihe. (《清文启蒙》卷二(5a))

昨日你往那里去来着?

(38)mini boode jifi. bi tede simbe fonjiha bihe. (《清文启蒙》卷二(41b))

来我家里,我望着他问你来着。

(39)neciki seme bodome toktoho bihe. amala gūnifi joo. (《满汉成语对待》卷一(15a))

成心要惹他来着,后来想了一想罢呀。

总体来看,-mbihe、-me bihe和-ha/-he/-ho bihe这三种形式,不仅体现了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同时也体现了动作、行为所处的状态,显然不能单纯的看作与“时”或者与“体”有关,应是兼具时、体意义的语法形式。另外,bihe2是实义动词的语法化,仍有语义残留,对所述情状含有“确定、存在”的意义。

5.2 汉语“来着”

“来着”与满语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所以在近现代的北方汉语中,“来着”都能反映出满语的结构特点,并体现相应的语法意义。“来着”至今仍是北方汉语(北京、东北地区)常用的一个词。多年来,汉语学者对它的相关研究屡见不鲜,主要集中在词性、语法作用以及语义功能等几个方面。现简要梳理一下。

5.2.1 语气助词“来着”

对“来着”最早的研究从赵元任(1926)开始,他认为“来着”是语助词,表示近延长和近过去;朱德熙(1982:209)把“来着”看作是表时态的语气词;熊仲儒(2003)认为“来着”只是一个语气词,至于“时间”意义是由于语义选择“近过去”或者相似的语义特征所至;宋文辉(2004)不同意熊仲儒的观点,认为“来着”表示语气意义,也表示“近过去”的时制意义,但不是时、体助词,“来着”的原初是表示对事实的确定性肯定,“近过去”是其在一般主谓宾句中的一般会话隐含的语义化;刘林(2013)从“来着”的语义性质和句法环境分析,认为“来着”是语气助词,具有申述事实的语气,但可以表达句子的事态,其语义特点为表达过去曾经发生过某个事件或者存在过某种状态,强调事态发生了变化的同时,着眼点在过去发生过或存在过;谢成名(2015)认为“来着”是一个表(近)过去时的语气词,它的使用受到谓词性成分体特征的制约,“来着”在语境中表现出的现时相关性,是它的时、体特征跟具体语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季安锋(2017)认为“来着”是一个兼表时态功能的语气助词,其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过去”,即表“事件曾经发生”,体现的是“过去进行”的语法意义,另外 ,“来着”还有主观化的发展,也是兼表情态功能的语用成分。

以上各家所论,基本都是把“来着”看作语气助词,在这个前提下,认为“来着”有表达时、体意义的语法作用。与此不同的是熊仲儒,他认为“来着”是一个单纯语气词,本身没有时间意义,直觉上“来着”表示时间意义,其实是它所选择的补足语的语义特征,而非“来着”本身所固有。

5.2.2 体助词“来着”

王力(1943:321-323)认为“来着”表近过去貌(recent aspect),并且“近过去”是凭说话人的心理而定;太田辰夫(1947)认为,“来着”表达事件在说话时间以前的持续状态;Iljic(1983)认为,“来着”表已然的未完整体;史有为(1994)认为,“来着”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的意义,更接近动态助词。

5.2.3 时、体助词兼语气助词“来着”

宋玉柱(1981)、张谊生(2000)把“来着”区分为“来着1”和“来着2”,“来着1”是表过去时间的时制助词,“来着2”是表达委婉语气的语气词;陈前瑞(2005)认为“来着”的主要功能是表示完成体,并通过对“来着”进行历时考察,指出“来着”在语用因素的主导下,时间指称功能逐渐弱化,因而获得了比较专门的语用功能,而被称为语气词。

宋玉柱、张谊生和陈前瑞都认为“来着”具有两种性质,即时、体助词“来着1”和语气词“来着2”。但对“来着1”和“来着2”的发展顺序观点不一,张谊生认为“来着”在形成之初本来就可以表示语气,只是在以后的发展中时制用法逐渐占了优势;而陈前瑞则认为,“来着2”不过是“来着1”在语用因素主导下的语法化。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到大多数汉语学者把“来着”作为语气助词,这种观点显然与他们的汉语本位视角不无关系,尽管如此,这些学者还是注意到了“来着”具有表达时、体意义的语法作用;一些外籍学者把“来着”作为体助词,是因为他们从现代语法学的角度,探索到了“来着”与体范畴的关联;少数学者对“来着”的性质进行了分类界定,其中以陈前瑞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从历时考察着手,把“来着”的两种性质准确的区分开来,并且突破了汉语本位视角,发现了“来着”与满语过去时的相关性。

“来着”原本属于旗人汉语,与满语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是在满语语法(时、体意义)干扰下转译汉语的结果,最终融入到北方汉语的语法体系当中。

从汉语学者对“来着”的研究成果来看,“来着”的词性首先应是兼具时、体意义的助词,“时”是指过去时,这一点汉语学者们基本都是认同的,如季安锋(2017)认为“来着”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表过去,这是很深入的认识;至于“体”意义,太田辰夫(1947)提出的“表达事件在说话时间以前的持续状态”、Iljic(1983)提出的“表已然的未完整体”、刘林(2013)提出的“表达过去曾经发生过某个事件或者存在过某种状态”、季安锋(2017)提出的“体现过去进行”以及陈前瑞(2005)提出的“完成体”等等,都能从满语-ha/-he/-ho bi、-mbihe、-me bihe和-ha/-he/-ho bihe等形式的语法意义中找到关联。关于语义功能,宋文辉(2004)提出的“表示对事实的确定性肯定”和刘林(2013)提出的“申述事实”等等,也与满语bihe2的语义残留(对所述情状含有“确定、存在”的意义)非常相似。另外,除了兼具时、体意义的助词,“来着”还是一个语气助词,但这与满语的影响并不相关,是“来着”融入到北方汉语语法体系化后,在其历时发展中主观化的结果。

总体来看,由于满语与汉语的语法体系不同,“来着”的时、体意义以及语义功能不可能与对应的满语语法形式完全一致,但二者的关联性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在前面的考察和研究中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

6 结语

本文结合满汉合璧会话书和相关汉语文献的考察,对“来着”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进行了探索性的梳理。现将考察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

1)文献考察表明:①“来着”出现的最早文献为《满汉成语对待》(1702);②在满汉合璧会话书中,“来着”对应的只是与“过去时”相关的语法形式,这其中以bihe(-he)及bihe 构成的语法形式最具代表性;③满汉合璧会话书中的汉语部分对原文(满文)有一定的从属性,是据满语部分翻译的译文,但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④“来着”在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出现的例数,远远多于在汉语文献(《老乞大》四种版本)中出现的例数,并且汉语文献中的5个用例都出现在《老乞大》的清改本中;⑤汉语语法助词“来”和“了着”的出现都远早于“来着”,而在“来着”出现且融入到汉语的语法体系之后,它们却鲜见于文献之中。

2)结论:①“来着”不是汉语内部发展的产物,而是在满汉语接触的背景下,生成的一种创造性的表达用语;②“来着”的起源首先是受满语的影响,即在满语语法(时、体意义)干扰下转译汉语的结果,其次是有相应的汉语基础,指汉语语法助词“来”和“了着”,它们与“来着”的语法意义和语义功能十分相近;③“来着”最初属于旗人汉语,并且兼具翻译文本和口语的双重属性;④“来着”最终融入到北方汉语的语法体系当中,为兼具时、体意义的助词,但在语用因素的主导下出现了语法化,逐步发展出表达情态的语用功能。

另外,通过梳理汉语学者对“来着”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来着”与满语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在语法作用和语义功能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这可以进一步表明“来着”是在满语语法(时、体意义)干扰下转译汉语时的创造性用语。

猜你喜欢

合璧满语助词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港珠澳大桥夜览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读写“合璧”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大小合璧,微宏互彰
合璧电子:匠心孕育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