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2022-05-18

纺织报告 2022年4期
关键词:章法服装设计线条

周 燕

(武威市凉州书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国内很多服装设计师的设计作品紧跟潮流,一味追求“新”和“变”,但缺少民族内涵、文化特色。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服装设计师怎样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设计,怎样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形式,将传统服装的鲜明特点与当代时尚潮流相结合,使作品更具竞争力并被大众接受和喜爱,是现代设计师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1 服装与书法的关联

1.1 服装的艺术特征

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国,其文化的发展始终与服装密切相关。我国服装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承载着民族基调、传播着文化内涵,以鲜明的民族形象成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代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穿的服装不局限于御寒保暖、护体护肤,更追求审美特征、文化属性和社会功能[1]。

1.2 书法的艺术特征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创造了种类繁多的字体表现形式,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内涵。书法美是多样的,但多样中又存在共性。书法是以毛笔为工具来书写汉字,展现了文字点画以静寓动的审美特征,通过点画组合、线条变化以及笔墨运用来展现其语言特征。书法具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促进文明传播的文化特征。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书法还能体现书写者的个性风格、文化积淀以及思想内涵。

1.3 服装与书法的关联

服装和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一代又一代先辈智慧的结晶。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如汉代服装端庄严肃、唐代服装雍容华贵、宋代服装恬静淡雅、明代服装典雅高贵等。书法亦是如此,“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对历朝历代的书法特点作出了十分准确的总结,其发展与演变也映射了古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在艺术领域,不同艺术各有特点,深入发掘会发现彼此相融共通,艺术家们从不同的生活体验中汲取灵感完成创作。同样是视觉艺术,服装与书法在线条、结构、节奏韵律等方面有诸多共通之处。服装设计是设计师将点、线、面完美组合,通过甄选面料、搭配色彩、选取恰当的制作工艺等创造美的意境。书法则是书法家在横、竖、撇、捺的线条变化中,通过书法的结构、章法、墨色变化等表现造型艺术。无论是服装的设计表达还是书法的艺术体现,创作者在追求理想艺术美感的同时,也为广大受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两者都融合了设计师和书法家的创作灵感、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是人们继往开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成果。

2 书法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2.1 直接表现

直接表现是将书法元素以一目了然的形式体现在服装中,具有直观、冲击力强的效果,中国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直接表现可以从刺绣、补花、贴花、印染、编结等方面实现[2]。

2.1.1 刺绣艺术

刺绣又被称为针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中国传统的刺绣主要包括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这四大门类,主要用于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的装饰。在现代刺绣工序中,要克服传统刺绣费时、费工的缺点,优先考虑机绣。将书法通过刺绣的方式体现在服装设计中,能使服装设计更加美观、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弘扬了我国的刺绣文化。

2.1.2 补花、贴花艺术

2010年底,河南省粮食和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5 437.09万t和 516.54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95%和8.44%,而其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投入量分别为655.15万t和10 195.89万kW,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78%和10.99%。农业生产因投入要素相对较高致使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同时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农业投入要素也带来了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和能源浪费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必然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考验。河南是农业大省,本文基于能值理论定量研究其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将为维护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补花与贴花艺术都是将面料剪成书法作品并附在衣物上,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补花需要通过缝缀进行固定,而贴花需要应用特殊的黏合剂进行固定。补花和贴花的适用性较强、生产工艺简单,可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2.1.3 印染

印染是对纺织物进行物理、化学处理的综合过程,例如在服装上增加花纹、图案,改变服装的颜色以及相关的前处理工艺等,使染料和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赋予纺织物一定的色泽、光泽。将书法元素以印染的方式与服装相结合,可以丰富服装的色彩,且可以进行大面积印染,在棉麻类服装中运用较多。

2.1.4 编结

编结盘绕是直接在衣物上随着线条的走势将绳带盘绕出书法作品的造型,再通过缝缀固定。这种手法多应用在门襟、裤脚、腰带等位置。其中,腰带在着装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呼应上装的同时,还可突出下装的特点。

早在1951年,Christian Dior先生便以书法家张旭的《肚痛帖》为创作灵感,将草书拓本做印花,以面状装饰形式,亲手创作了一条丝缎鸡尾酒裙(图1)。西方的曲线大裙摆款式设计与刚柔并济、千变万化、神采飘逸的中国狂草图案相结合,温婉又不失大气,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图1 草书拓本印花鸡尾酒裙

2.2 间接表现

2.2.1 线条的表现

线形指书法线条的形状。书法线条丰富多变,曲直纷纭的线条通过细微之处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根据书法家的审美情趣,在虚实变化、抑扬顿挫的笔画线条上倾注了性与情、感与悟,构成了一个个形神兼备的字,完成了特定的艺术创作,呈现了丰富的心灵与精神世界。线是服装设计的骨架,通过合理运用线条来实现服装款式造型的变化是线条的魅力所在。线在服装造型中既能构成多种形态,又能起到装饰和分割的作用。结合书法中线的形态,服装设计师能通过线条长短、粗细、虚实、位置及表现形式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设计风格,表达设计情感。如书法中的直线稳重端庄,含蓄而有质感,可以运用在男装中,营造男士刚毅、挺拔的形象;书法中的曲线具有飘逸流畅的动感,与服装线条相结合,使人感到柔软优雅,富于变化。

线律指线条起伏的节奏韵律。在服装设计中,线的类型多种多样,有轮廓线、基准线、结构线、装饰线、褶裥线和分割线等,书法艺术规律可以运用于服装的褶裥线与装饰线中,塑造良好的着装效果。服装中的线所具有的创造性和表现性处处体现在服装的形态美中。设计师可以从复杂多变的书法线条中获得灵感,对服装设计中的线条进行归纳整合,并创造性地加强、延伸、分割和排布等,利用不同的书法线条艺术风格突出设计主题,表现设计特色。如陈劭彦系列设计作品(图2)。

图2 陈劭彦系列设计作品

2.2.2 结构的表现

结构是服装设计和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设计在空间中运用线的分割塑造形体,构成了服装造型丰富多样的形式。书家以宣纸为载体,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实现黑白交错的印记,三维甚至四维的书法作品形象都可以通过二维空间呈现,以展现风格迥异的作品特征。

书法结构与服装造型结构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从书法结构的端正、变化、连贯等原则出发,应用也十分普遍。端正包括均衡、比例、协调等,将各种线条通过组合与布局,置于不失重心的底线之上且力量搭配均衡,字要符合规律,重心要平稳、看着舒服。篆书、隶书、楷书以端正之书立于世;行书、草书虽打破均衡,但重心平稳,歪歪得正,是一种更高级的端正。中轴在服装设计中也同样重要,对称的设计显得端庄、传统和沉稳,视觉舒适感会更强,多用在正式服装中。在服装设计中,中轴部分和重心的交点非常重要,设计师需要使形体、色彩、装饰、空间等因素相互调节补充以实现整体平衡。楷书的特点是字体方正、严谨有度,但结构并非完全对称。无论是行云流水、笔势流动的行书还是放荡不羁、运转龙蛇的草书,都因不对称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不平衡、不对称变化的形态,更契合人们的精神,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一些现代服装设计打破了平衡对称,以奇趣求险趣,更加突出服装的时尚感和个性感。这种充满不对称感的设计可以通过结构设计、色彩组合、面料拼接等方法实现。

2.2.3 章法的表现

无论是服装还是书法,都遵循一定的法则,讲究整体的和谐统一。服装设计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注重穿着者的整体效果;书法创作注重经营、布置,遵循一定的章法,以获得完美和谐的形式和良好的表现效果。因此,服装的整体效果与书法的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服装设计师可以借鉴书法的章法布局,丰富作品形式。

章法对书法艺术的创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董其昌有言:“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在长期的书法应用过程中,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书法形制,各有章法。书法章法讲究整体构图美,注重完整和谐、气势连贯,笔意、笔势前后呼应。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即使是同一个字,也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在保留自己位置的同时做到和谐统一。任何艺术创作都要有一定的章法,服装设计亦是如此。众多设计要素组成了服装的章法,在设计创作时处理好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既能保持个体的独立与个性,又能与整体风格相适应,符合和谐一致、对比协调的美学法则。服装与鞋帽的和谐统一,上下款式、内外穿搭配套,服装与配饰相互呼应,服装与着装者的气质、品位以及穿着场合相适应等,都是设计师要努力实现的。

主次对事物局部之间、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要求。书法在章法上需经营,在若干字中要有主有次,使作品拥有骨干、轻重分明、浓淡有致,对欣赏者形成视觉强调或引导的作用。每一个设计都有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服装作为立体造型艺术亦是如此,整体美要有主有宾。服装的设计中心一般是设计重点,可以通过造型设计、色彩碰撞搭配、面料选择、图案装饰、工艺制作中的任何一种设计元素来体现。可以进行减法设计,对其他部位进行相应的弱化,避免出现杂乱的效果。主次关系的完美处理能增强服装的感染力,突出设计风格。中国书法的美感不局限于单字的排列结构,也源于章法所表现的无处不在的节奏韵律。楷书虽静,行笔过程提捺交替使用,在墨色轻重、笔画粗细的变化中形成节奏。草书笔断意连,在线条的轻重、疾徐变化中塑造了书法的节奏感。章法在服装中也表现为服装的整体节奏。服装的各个结构相互组合、变化有序,形成各具美感的造型。在服装款式设计中运用材质、色彩、分割线的规律性重复运动以及褶皱的有序排列等,可产生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感。书法要素在服装设计中亦有所表现,因此,服装设计师可以借鉴书法艺术,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2.2.4 墨色的表现

色彩冲击能够产生第一视觉印象,人们在看到服装时,首先看到的是色彩,色彩对服装的表现力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设计师往往通过色彩来展现内心状态、传递情感、引起共鸣,这正是色彩之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简单玄澹的特点,在水墨黑白交融的过程中,实现了色彩浓淡枯湿、涨墨晕染的和谐统一,使书法具有吐吞变灭之势和诗意的美感。水墨变化自然,浓淡相宜,呈现出清新自然的画面,给人平静恬适的抚慰。将这类风格运用于服装设计中,凸显穿着者的气质,给人优雅、亲切的视觉效果。

墨色的运用对书法而言不可或缺,“墨色五分”是墨色在书法中运用的一个经典概念,即浓、淡、润、渴、白。创作书法作品时只运用一种颜色—黑色,虽极简单但富有表现力,根据水与墨的不同调配比例,可浓可淡。浓墨能给人带来高亢、积极的人生态度,淡墨能给人心理慰藉,让人身心放松。书法以黑色为实、白色为虚,在虚实之中、笔画与空白之间巧妙布置,幻化出水墨世界的无穷变化,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趣味无穷。通过将书法中“虚实相生”的经典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于服装设计中,可以升华服装设计的意境、突出主题。

墨色的深浅改变可以实现不同层级的黑、白、灰,而黑、白、灰是服装色彩搭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设计师可从书法墨色的转变中得到启发,不局限于单一的审美标准,对同一颜色进行明暗变化的处理,深浅表现得恰如其分,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通过黑、白、灰不同层次的搭配来实现。

3 结语

中国的书法艺术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无限的文化魅力,需要保护和传承,书法文化的传播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服装设计也是一项文化与艺术,书法与服装相辅相成并存在一定的关联。本研究通过介绍书法元素,分析书法元素与服装之间的关联,具体分析书法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并列举具体实例,通过分析可知,书法元素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设计是书法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章法服装设计线条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质地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线条之美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精致线条
多一分不平凡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