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贵龙的高寿经

2022-05-18钟家驹

老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寿种田生产队

钟家驹

去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在永丰县崇文广场与同乡学友李贵龙不期而遇。1954年,我俩于永丰县江口小学毕业后,他回乡务农,我走求学之路,各奔前程。一晃几十年,此次相见,千言万语也难畅叙衷肠。如今,他仍有许多黑发,精神饱满,腰板挺直,耳聪目明,谈吐清晰,走路有劲。谁都不会相信他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我为他总结了四点高寿经。

1939年5月,李贵龙出生于一个小山村。他从小跟随父母种田,上山放牛砍柴,下田捕鱼捡田螺,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小学毕业后回乡务农,跟随父母种田,帮家里养猪牛、喂鸡鸭,开山种毛竹、杉树、油茶、桃、李、梨等,带动了村民们向荒山进军,寻求致富之道。1959年,他被当地有关部门招收为民办教师,直至1977年因不符合教師的学历要求才离开教师岗位。当地村民认为他教书时是个好老师,又身强力壮、与人为善,肯为大家办事,值得信赖,便选举他当生产队队长。他这一当又是近20年。历经艰苦几十年,李贵龙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磨炼了坚强意志,铸就了强健体魄。

李贵龙有一副好心肠。他在教书期间特别关爱体贴那些家庭困难、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成长。他在当生产队队长期间特别同情超支户,千方百计扶助他们搞好家庭副业,争取早日摘除超支户的帽子。在那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里,有一年生产队发口粮过年,有人提出某个超支户不交钱来就不应发口粮。李贵龙当场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他家7个孩子,过着缺衣少食的苦日子,这样的苦日子谁家没有熬过?我们要过年,难道超支户就不要过年?”大家都觉得有理,不再排挤超支户。他常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帮助了别人,别人高兴,我们不是更高兴吗?”

16年前,李贵龙的妻子病故。一番悲痛之后,他选择独居县城。他讲究科学养生,做到饮食清淡、少盐低脂、荤素搭配、戒烟限酒、远离烧烤多吃水果。一日三餐,他还保持着在农村几十年形成的老习惯,吃芋头、番薯、南瓜等。他认为,这些蔬菜一般不会生害虫,不必喷洒杀虫剂,吃起来营养、放心。他很少在家待着,一有空就出门与人聊天,有时逛逛超市,去菜场买些中意东西回家,要不就在外面散步,或者与亲朋好友拉家常。不论天气如何,他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出去散步。

改革开放后,李贵龙一家苦尽甘来,子女均已成家立业,都在县城买了住房。子女们共同出资为李贵龙买了一套住房,让他在县城颐养天年。平日里,子女们大多外出打拼各自的事业,幸运的是,他有两个女儿嫁在本县,经常为他洗衣晒被,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有好吃的总要送点给他吃。若父亲有急事,接到电话后,女儿们便马上过来。热天,她们为老爸准备好空调、电风扇;冷天,她们为老爸安放好电热毯、取暖器。逢年过节,儿孙们都回来围坐在他的身旁,嘘寒问暖,让他享受天伦之乐。有如此孝顺的后代,李贵龙怎能不欢笑?旁人都说,乐者高寿,李贵龙天天都是笑呵呵的,肯定是个高寿翁。

猜你喜欢

高寿种田生产队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田农吟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塬上千阳(外一篇)
一起去种田
古代长寿有哪些雅称
谁最“高寿”?
为革命而种田 用革命精神种田
为革命而种田 用革命精神种田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