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学校种姜
2022-05-18谢荣辉
谢荣辉
有一天,我在清理书柜时,发现一本荣誉证书。那是人社部为我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30年而颁发的。看到荣誉证书时,我心潮澎湃,当年在学校种姜的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
20世纪70年代,江西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适龄儿童入學率达95%以上,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8%以上。当时,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大多数家庭的温饱尚未解决,很多家长没钱送子女上学。为此,黄塘小学领导与黄塘大队干部商量开展勤工俭学,只收书费不收学费,一学期只收五角钱。这一举措,使得当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8%,在校生巩固率达99.2%。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大队决定从距离学校最近的金盆生产队划出一块2.4亩的地供学校种姜。在谷雨的前几天,我和学校的刘老师利用星期天把地犁好了。每天下午放学后,所有老师用锄头把地里的土块打碎,在地的东西南北方向各开一条约50厘米的排水沟,进水一处不开破田塍,其他三处开通至田塍外,且末端处较低,以便排水。此外,老师们还做好了垄,每垄宽约80厘米,垄与垄之间都有一条约30厘米的排水沟,而且沟底一样平,这样就不会积水。前期工作完成后,学校贷款买来姜种和干稻草,等待着谷雨时节的到来。
谷雨那天,四、五年级4个班共180多名学生和6位老师全部上阵,开始种姜。首先,两位老师开行子,每行约20厘米宽、8厘米深,开行的泥被铲到排水沟的两边,只留一部分在行底,以利于姜生长。然后,两位老师指导四年级的学生种姜,姜不必看大小,只看姜芽颗数,要求每株三颗芽,姜平放在行上,每行4株,均匀放好。接下来,五年级部分学生把开行铲在排水沟的泥土遮在每颗姜芽上,既不能太厚又不能太薄,厚了芽不易长出,薄了雨淋后就会裸露。最后,由五年级的另一部分学生将买来的干稻草以4厘米厚为宜遮在姜行上。师生们共同努力,不到三节课的时间就把姜种好了。
不久,姜长出了新叶。姜的管理由四、五年级学生共同负责,周三下午是四年级学生除草,周四下午则由五年级学生施肥。由于各方面管理得当,姜大获丰收。卖姜款除还清贷款外,结余的钱一部分请木匠修理了二十几张长条桌和凳,缓解了缺桌少凳的窘况,检修了几间教室的漏处,还买了一个篮球。只收书费、不收学费的制度,坚持了四个学期,此举为黄塘大队低收入家庭的少年儿童顺利入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都是100%,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表扬。
如今,我已步入古稀之年,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虽然还经历了种红薯、种水稻等许多事情,但是都已记忆模糊,唯有学校种姜这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