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永恒的“冰雕连”精神

2022-05-18王健根何凡

老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永和上饶冰雕

王健根 何凡

2021年,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映,影片在向人们展示战争残酷性的同时,也让一个英雄群体进入人们的眼帘。这个英雄群体就是壮烈牺牲在长津湖畔的100多位志愿军勇士,被人们尊称为“冰雕连”,他们服从命令、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无畏精神令世人敬仰。

在江西上饶,就有一位新四军老战士担任过“冰雕连”重组时的首任副连长,他叫王永和。在抗日烽火硝烟中,他横刀敌阵;在为建立新中国打响的战斗中,他屡立战功;在长津湖战役的拼杀中,他雪中傲立;在和平年代的经济建设中,他默默奉献。前不久,笔者拜访了年逾94岁的王永和,与他交谈时,我们仿佛置身于烽火硝烟、焦土裹身的战场。然而,更令我们感动不已的是他那身残志坚、初心不改的共产党员博大情怀。

长期以来,王永和的英雄事迹在当地鲜为人知。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的上饶市林和顺博物馆馆长刘智勇精心整理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馆藏品,供中小学生和市民参观。看到志愿军留下的衣服、奖章、茶缸、宣传品等物品,刘智勇的心情一直平静不下来,他想在上饶寻访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很快,他便获悉:原上饶地区粮食局宿舍区住着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刘智勇如获至宝,立即驾车前往,在一栋老旧楼房的4楼找到了冻疾缠身的王永和。一番交谈后,刘智勇才知道,这个平日里邻居们眼中腿脚不便的老头,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新四军战士,还是志愿军长津湖战役“冰雕连”重建时的首任副连长。

1928年6月,王永和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县三仓区(今东台市三仓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先后生育了5个孩子,都因为家里穷困而夭折了,王永和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从10岁开始,王永和被迫给地主家放牛。12岁那年,新四军东进,揭开了东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崭新篇章,王永和所在的三仓是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1941年年初,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部驻扎在这里,历时4年之久。

在进步青年的影响下,疾恶如仇的王永和帮着为新四军站岗、送信、查路条。1944年10月,他追随新四军部队在江苏东台、高邮、泰州一带风餐露宿,昼袭日伪军,夜端敌炮楼,正式成为穿梭在抗日战争烽火硝烟中的新四军苏中军区东台“独立团”战士。1946年5月,王永和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战争中,他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六团,先后参加了苏中战役、宿北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由于王永和作战勇敢,战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一等功和大功、小功各1次,被提拔为班长、排长、副连长等。

1950年11月初,担负着渡海作战、解放台湾任务的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正在东南沿海进行临战训练,突然接到党中央的急調令——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王永和时任第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一营通信参谋,不顾多次负伤留下的伤病,坚决要求跟随部队入朝参战。

1950年11月7日,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后迅速开赴长津湖地区。为了实现战役的突然性,近15万志愿军官兵翻山越岭、隐蔽前行,衣着单薄只能裹着被单行军,靠炒面和积雪充饥,到后来只能用铁球般硬的冻土豆果腹。战士们昼伏夜行,忍着酷寒、饥饿、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悄无声息地抵达预定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将美军陆战第一师和第七步兵师截为5段,形成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这便是著名的长津湖之战。此时,朝鲜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号称“朝鲜屋脊”的长津湖地区海拔都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比周边地区更加寒冷,环境极为恶劣。

美军在不敌志愿军的殊死攻击后,准备撤离。为了将美军全歼于长津湖地区,志愿军第九兵团安排了一支队伍埋伏在通往水门桥边死鹰岭的两个高地,准备给逃命的美军致命一击。本该在11月25日发起进攻的志愿军第九兵团,由于天气实在太冷了,进攻时间不得不向后推迟两天。王永和回忆说:“为了不打草惊蛇,我们要在雪地里趴三天三夜。我和战友大多是南方人,根本不知道零下40℃的滋味,在没有棉衣可穿的情况下,那意味着什么?”

28日凌晨1时许,王永和所在177团一营发起突然攻击,美军遭受巨大打击后进行了反击,双方打得非常惨烈。29日夜间,王永和所在团再次组织人员向美军德洞山阵地发起攻击。结果,8个小时决战下来,177团二营和三营伤亡殆尽,美军趁机向死鹰岭反击。

当第三天冲锋号吹响时,志愿军战士才发现之前潜伏在隘口负责堵截美军从死鹰岭逃窜的1000多名干部战士再也没有爬起来,他们一排排俯卧在零下40℃的雪地上,端着冲锋枪,握着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他们的番号分别是: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和27军80师242团5连。

在严寒中苦战近一个月之后,中美双方军队都遭受重大损失。由于长津湖战线拉得长,加上通信设备落后,作为营部通信参谋的王永和传达上级命令常常是靠双腿来回奔跑,有的地方积雪齐腰深,有时一天需要来回奔跑100来里。12月7日,王永和在一次传达命令返回的路上,因为饥寒交迫而晕倒在积雪里,好在被战友及时发现、救治,但他的双腿被严重冻伤,成为无法治愈的顽疾。

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美军经过被他们称为“地狱之旅”的长津湖一役,从此一蹶不振,被迫转攻为守。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20军党委决定抽调新补入兵员重新组建59师177团6连(即“冰雕连”)。王永和作为这次战役中表现出色的战斗骨干,被师党委任命为该连副连长,连长由所在营副营长兼任。此后,王永和带领这个连队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他在作战中先后消灭了5名敌人,炸毁敌隐蔽工事1个。

在采访中,王永和的老伴吕萍指着王永和的双腿说:“他这双腿因为在朝鲜时被冻伤,现在一年四季都穿着棉裤,每逢阴雨天气或气候转冷,都会锥心般地疼痛,只有用火盆烤、电热毯裹着才稍有缓解。”72年来,王永和最不愿意与人提起抗美援朝的事。最令他难以释怀的是,带领他参加新四军的表哥、介绍他入党的指导员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回国后,王永和被授予上尉军衔,并被安排前往解放军南京高级步兵学校进修学习。不料,1956年3月,他因旧伤复发,肺部大量出血,只得休学,被送到安徽安庆驻军医院住院治疗。两年后,考虑其身体情况,组织上安排王永和转业到中科院江西分院庐山天气控制研究所工作。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王永和难以适应庐山隆冬袭人的潮湿和刺骨的寒气,1963年,组织上安排他到上饶地区粮食局劳动人事科工作。

1963年7月,由于下属的弋阳农机二厂管理不善,更换了几任领导工作仍不见起色,上饶地区粮食局党委决定让王永和去主持工作。在弋阳,因为条件简陋,没有家属房居住,他和一家人便住在车间一个角落里。在这个角落里,夏天赤日炎炎,一家人汗流浃背,还要忍受机器的轰鸣声;寒冬腊月,没有玻璃的窗户,四面冷风飕飕。面对困难,王永和没有退却,他带领全厂职工学标准、攻技术、谈销售,一干就是16年,硬是把一个小农具加工厂发展成了能生产各种粮食机械加工设备的中型规模企业——上饶地区粮油机械厂,生产的设备销往全国各地。1979年年初,王永和调任上饶地区粮食贸易公司书记。他再一次带领职工刻苦攻关,并探索出贫困地区粮食贸易的新路子,受到当时上饶地委、行署的表彰。

1983年,因舊疾加剧,无法坚持正常工作,经组织批准,王永和提前离休。如今,王永和住的宿舍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老房子,水泥地板上涂的是红油漆。没有电梯,对一个90多岁的老人来说,上下楼无疑是件非常艰难的事儿,更何况他的双腿还患有严重的冻伤。他的儿子王志宏对笔者说:“因为身体原因,父亲除了生重病住院被人抬上抬下去外,已经好些年没有下过楼了。”原上饶地区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本灿也颇有感触地说:“在王永和的眼里只有国家、集体和他人,他有名利就让,有困难就上,不愧是军队培养出来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先后调整了3个岗位、干了20多年的‘一把手’,他的妻子却一直是个家属工,工资待遇比正式职工差了一大截。他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老革命’。”

自1993年4月起,我国对现行粮油流通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取消了统购统销制度。王永和3个在粮食系统工作的子女都面临着下岗的境遇,思想一度消沉。面对家人的报怨,王永和总是语重心长地劝导子女说:“再苦,你们也没有朝鲜战场上的战士苦。和我一起去打仗的许多战友,把年轻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他们要求了什么?跟他们相比,我能够活下来,已经是非常幸运了。你们都有健康的体魄,再苦再难,也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幸福。”于是,在王永和的督促下,他的几个子女每天起早贪黑,开始靠磨豆浆、蒸包子馒头、做风味小吃走街串巷地叫卖,日子逐渐好转起来。子女们知道,在他们的父亲心里,永远埋藏着一种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冰雕连”精神。

责编/文邦

猜你喜欢

永和上饶冰雕
自然冰雕
陈永和专辑
冰的礼物(环球360°)
美人鱼
“画”出学生的思维
上饶炒粉
关门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