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2-05-18杨晓瑞胡晓

大观 2022年4期

杨晓瑞 胡晓

摘 要:民俗艺术是在人民群众中自发产生的广泛流传的以追求美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既有乡俗元素又有市井之风,是民俗艺术的典型代表。但是,在当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民俗艺术领域的从业者日益减少,一些传统的制作技艺正在流失。民俗艺术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因此加强对民俗艺术的保护变得愈加紧迫。为了实现木版年画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需要从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年画的产业化发展、形成文化品牌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民俗艺术;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民俗艺术能够反映出某地区文化的主要特征,其承载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但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工业化建设迅速推进,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民俗艺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木版年画是中华民族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后,木版年画逐渐深入各类年俗活动,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我国的年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记录着古代人们的生活信息,其主要的艺术特征是线条奔放、色彩浓烈、形象生动,在众多年画流派中别具一格。但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该领域的从业者日益减少,一些传统的木板年画制作技艺正在流失。民俗艺术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加强对民俗艺术的保护已经变得愈加紧迫。

一、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现状

(一)以家族为传承主体

当前,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主要在家族内部进行传承。家传是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在朱仙镇地区,形成了多个年画制作传承谱系[1],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其一,传承对象主要是自己家人;其二,传统上学习年画创作技术的主要是家族内部人员。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第一传承对象是自己的儿女,其次是关系较近的亲属。逢年过节是年画销售的旺季,亲属都会赶来帮忙,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形成了以家族人员为主体的技艺传承方式。师徒相传是次要的技艺传承形式。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往日红火的年画行业,已经由数万成员缩减到几十家作坊的规模。2006年,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其仍然面临着很多困境,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旅游业的兴起助推木版年画的发展

朱仙镇是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因此朱仙镇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很好。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使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销量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根据朱仙镇现存的文化资源,可以突出以庙会、运粮河、古城、年画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文化。木版年画不仅可以给游客带来审美享受,还能够为技艺传承人员和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促进木版画艺术的发展。

二、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

人类文明曲折的发展进程,使得人类对于世界和平更加向往,同时也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愈加向往。在人类文明形成初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支配能力较弱,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也较弱,无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运用。而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人类文明越加成熟,人们对于美好事物以及生活的渴望日渐强烈,开始利用具体事物对其进行表现,因此年画图案被人们创造了出来。年画中的一些吉祥图案,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彰显出了喜庆的氛围,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朱仙镇木版年画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差异性,而且木版年画构图以三角形为主,代表着创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例如,朱仙镇木版年画《三娘教子》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引用了寓言故事,整个年画的内容以三娘机房织布、训斥儿子奋发图强、儿子最终功成名就的画面为主。木版年画的内容一般具有寓意或者比喻特征,人们会利用木版年画来表现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朱仙镇木版年画还包含了娃娃图案,这也是装饰木版年画的重要图案之一。在传统民间,人们对于繁衍生育十分重视,而且把壮大家族、提高生活水平作为人生中的重要目标。在早年间的木版年画中常常有鱼、葫芦以及莲藕的图案。人们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自身对子女的美好祝福,其中的娃娃图案更是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后世的美好祝福,希望子孙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有更好的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还有很多采用了大量谐音来表现美好寓意的图案,这是人们的一种祈愿行为。比如,在《连年有余》木版年画中,画面中的娃娃图案不仅怀抱鲤鱼,手捏莲花,而且童颜佛身,“莲”谐音为“连”,“鱼”的谐音则是“余”,图案寓意着希望未来子孙能够健康生活,其在当前的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另外,还有《五子夺魁》木版年画,该年画以单扇门画为主,其中有五个童子抢夺一顶帅盔。“盔”的谐音是“魁”,象征着人们对后代子孙能够在未来考取功名,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美好祝愿。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不同吉祥图案所蕴含的美好愿望不同,但都能够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并且图案中透露出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甚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民俗艺术的发展

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成为当代民间艺术瑰宝,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以永久流传,但同时也遭受了一定的灾难。20世纪60年代初期,除了我国朱仙镇木版年画遭受了严重摧残外,我国其他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同时传承艺人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使得人们的艺术追求精神受到了严重影响。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提高了对传统艺术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但传统年间所留下的文化艺术作品已经很难再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导致凝聚着我国民间艺术精华的作品逐渐减少。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外友人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产生了兴趣,同时我国人民对传统艺术文化也逐渐提高了重视程度。2006年5月20日,朱仙鎮木版年画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起源于唐代,在宋代得到了快速发展。明清时期,每一户人家几乎都掌握了木版年画的创作技巧。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在时代的发展下,国民也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如果失去了传统民族文化,将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目前正面临着市场困境,这引发了一大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人士的关注,并且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了“抢救”。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冯翼把木版年画称作“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

2002年10月,我国举办了首届木版年画国际学术探讨会,并对木版年画加大了研究力度。该探讨会的召开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6年,我国对朱仙镇民间艺术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位,依托当地美丽的人文景观以及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等,把朱仙镇打造成当地的娱乐休闲文化古镇,以及全国知名的传承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乡镇之一。这为木版年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使更多人对木版年画产生了学习兴趣,甚至积极参与到木版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加强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宣传力度,促进了我国传统民间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传承与发展。

四、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困境

(一)传承人少,文化水平不高

朱仙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如何突破现有困局,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未来朱仙镇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子女较少,导致技艺传承人的数量减少。木版年画的整个制作工艺流程较为枯燥且费时费力。有的民间艺人反映每年制作年画很辛苦,但收入还不够养家。加之门画产业的季节性很强,每年只有特定节日期间才是门画的销售旺季。门画的学习周期很长,制作流程复杂,使得学习年画制作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从朱仙镇木版年画万同老店的传承人情况来看,其学徒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难领会年画艺术背后的文化底蕴,使得年画的创新能力不足。年画制作技巧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和辩证关系,如果学徒的文化水平不高,就很难真正掌握,这给年画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局限。木版年画的传承,依然以家族传承为主要方式,且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固守口传心授的方法,坚持传内不传外的原则,有子传子,无子传女。只有少数女性能够印制年画,且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一落后的传承形式大大限制了年画艺术的发展。

(二)关注度不高

相对来说,社会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关注度不高,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不够重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木版年画的宣传力度不足,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木版年画的发展。发展木版年画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需要保证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帮助技艺传承人实现成长。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各种媒体对其宣传不够,使得很多人不了解木版年画。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部分游客只能利用大众交通工具前往朱仙镇,这严重制约了游客的数量。

(三)现代科技的冲击

年画内容缺乏创新、形式陈旧,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专业制作人才奇缺,经营管理不善,商标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3]。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效率的机器生产使得耗时较长的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使得手工年画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锐减。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人认为传统春节的气氛变淡了。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人们自觉地转变了文化追求方向,如很多人越来越崇尚现代化、个性化的文化,逐渐抛弃了具有原始思维特点的木版年画。

五、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策略

(一)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應该把优化技艺传承模式放在首要位置,破除以家族为主的传承机制,扩大传承人的选择范围。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可以依托于地方高校的优势,与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木版年画传承人可到高校里宣讲木版年画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底蕴,让当代年轻人接触和了解木版年画,扩大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在民间的覆盖面,逐渐改变传统的以家族为主的传承模式。同时,美术学院也可以考虑把木版年画作为学科研究方向之一,鼓励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主题时向这一方向靠拢。高校应加强对木版年画的宣传,培养高学历传统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后备力量,并且要主动邀请传统技艺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师生开展理论、学术、管理方面的培训,为传承人提供公益性质的传统技艺学习平台。另外,还要组织年画传承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创新技术。

(二)大力宣传,促进年画的产业化发展

要增强全民对木版年画的认识和了解,增加人们对木版年画的关注度,采用线上和线下多种模式加大对年画技艺的宣传力度。在线下,可利用地铁、火车站等公共空间资源进行广告宣传;在线上,可运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提升木版年画的知名度,通过各种新媒体让广大群众了解这一民间艺术,增强宣传方式的趣味性。随着朱仙镇知名度的提高,当地会迎来更多的游客和学习者,可根据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实现旅游业和年画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增强创新意识,形成文化品牌

第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保护发展途径是推陈出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木版年画在当下时代发展起来,不至于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创新。非遗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产业、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发展,非遗文化的创新应该立足于年画题材、表现方式、产业管理模式等方面。在进行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创新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合理定位目标市场,创作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市场的产品。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要做出改变。木版年画已经不再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是一种收藏品。第二,木版年画要改变以往“孤军作战”的局面,构建产业化发展格局,强化品牌价值。迎合年轻人过新年的习惯,是增强朱仙镇木版年画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第三,要引入市场机制。目前,朱仙镇的旅游业发展得火热,木版年画的创新要抓住旅游产业发展契机,这样其才能在现代市场中找到新的生存土壤。

参考文献:

[1]王庆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20(4):56-67,85.

[2]贾革新.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木版年画为例[J].绿色科技,2019(7):246-249,252.

[3]张奎.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92-99.

作者单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