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老年人“求学难”

2022-05-18老树

老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点老年人社区

老树

老有所学需求扩大

3月5日新浪网的文章《“银发经济”下老年教育火热多方探索构建新业态》提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银发群体人口占比18.7%,达到2.64亿人。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中国银发群体人口将突破3亿人,社会结构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而老年教育,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探索手段,也在被多方关注。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着重强调“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退休了就去上老年大学,将终身学习践行到底,说不定还能继续为社会发挥光和热。”这样计划退休生活的人不在少数。

3月7日搜狐网的文章《加快发展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心灵养护》讲,许多老年人在 60岁后,依然有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但信息社会其实并没有充分满足他们的这部分需求。相反,很多老年人被隔离在信息洪流之外,被动与时代发展脱节,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近年来,骗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弱点行骗得逞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遭受经济损失和情感伤害。另外,与子女、与同辈缺乏交流所导致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老有所养不仅包括物质的供养,更要有心灵的“养护”。发展老年教育,就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1月18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各方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助力老有所学》提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我国老年教育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机构建设加速,老年大学(学校)在数量上显著增加,办学质量明显提高,覆盖面逐步扩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老年人受教育的愿望也逐步增强,老年教育的潜在需求非常大。”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说。经测算,当前我国每万名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拥有的老年大学(学校)平均数量为4.3所。

供需失衡一位难求

2月16日《安徽日报》的文章《让老年教育遍地开花》指出,通过上老年大学,老年人能发展兴趣爱好,获取新鲜知识,在不断丰富老年生活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然而,一边是旺盛的学习需求,另一边是挤不进的校门。虽然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老年教育发展,但供需失衡、一位难求的问题依然存在。

2月11日新华网的文章《报名要靠“秒杀”?老年大学挤爆了!》提到,今年2月份,广州的王先生想给父母报名上老年大学。王先生上网一查,广州老年大学2022年春季班正在招生,然而他“高兴不过三秒”就无奈了。原来,打开微信报名通道,93个新开班几乎全满,老人想报名的二胡、太极和中医养生等“热门专业”早已爆满。他又致电广州开放大学,工作人员说学位早被人现场排队抢光了。硬件设施好的省、市一级老年大学一位难求,镇街和社区的老年大学教学点同样“僧多粥少”。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天福社区的长者学苑开设了电钢琴、声乐和舞蹈共3个班,学位有50多个。“这个长者学苑辐射5个社区,老年人口近万,50个学位真的是杯水车薪。”天福社区居委会主任林晓红说。

2月15日澎湃新闻的文章《以开放式供应缓解老年大学入学难》说,文化养老日益盛行,老年大学却捉襟见肘。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现状相对应的是,《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老年大学在校学员总数约为1088万人。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大学兼具学习与社交两种重要功能,既是文化養老的好去处,也是满足精神赡养需求的绝佳选择。然而现实中,不少老年大学都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开设,大都体现为一种内部的福利性,而不是社会的公益性。因此,其招生计划乃至课程设置,普遍以满足内部退休人员需求为主,那些迟迟不肯“毕业”的学生,也是出于这种原因。

多管齐下多方合力

2月1日九派新闻的文章《缓解老年人“求学难”需要多管齐下》指出,客观地看,我国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现象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社会老年化的速度过快,大大超过预期,导致老年教育资源紧张,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我国老年教育在办学及管理上,虽然一直坚持党委和政府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涉及部门较多,存在多龙治水的现象,在需要统一协调、全面发展、形成合力,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时,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要想缓解老年人“求学难”,就必须多管齐下办好老年大学。在宏观上做好长远规划、明确主体责任、健全管理机制,在微观上引入社会资本、挖掘潜在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月26日央视网的文章《老年教育受欢迎多方合力缓解老年人“求学难”》提到,为了解决老年人“求学难”的问题,多地打出“组合拳”。针对需要“秒杀”报名的热门专业,河北老年大学设置了流动教学班,通过报名的人数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他们还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办学,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福建开放大学建立了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线下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内含老年教育相关课程2.7万讲,满足更多老年人需求。而以往只面向离退休人员的梅州市老干部老年大学打破陈规,将招生对象扩大到社会上所有老年人,只要有学习意愿的都可以进入老年大学学习。

2月28日《北京日报》的文章《“入学难”!给老年大学“加座”各方都要搭把手》说,老年人“入学难”,已是老生常谈。近年来,各地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出台过不少硬招实招,在扩大校舍规模、设置特色课程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丰盈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老年大学不仅要在数量上多做加法,还要在经营模式、形式拓展上多想法子。一方面,可以多多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探索多元运转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更宽的层面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可探索不同形式的老年教育载体。比如,北京一些养老驿站中,有人气很旺的老年合唱班;去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到,将培育100个市级老年学习示范校(点)及一大批区级老年学习示范校(点),探索“医、养、文、体、教”等场所与老年人学习场所共建共享模式。这些都不失为灵活实现“文化养老”“知识养老”的有益尝试。要解决涉老教育机构学位紧缺的老问题,就要多多寻求新路子。让老年人轻松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大本营”,既是社会人文关怀的真情传递,也是现代城市温度的集中流露。

链接:还有这些渠道能学习

社区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结合体。为缓解老年大学“一位难求”局面,许多老年大学也在寻找突破口,积极与社区合作,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学。如山西老年大学第一个社区教学点——太原市西岸社区教学点在2019年正式挂牌成立。类似教学点的成立不仅方便了老年人就近入学,也能带动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一个台阶。

远程老年教育:网络数字化教育逐渐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远程老年教育学校有6000多所,约为2017年的6倍。为扩大老年教育的受众面,湖北省老年大学于2018年年初开通远程教育网,上传了100多个优质课件,并为全省各市州配备了视频直播远程教学接收设施,每月安排优秀公开课同步收看。

社会老年教育: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是多方合力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的途径之一。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辽宁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出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各类社区居家养老场所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公共资源为老年教育服务,推动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公共体育设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向老年人免费开放。

责编/清风

猜你喜欢

教学点老年人社区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影像社区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2015影像社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