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医用耗材一体化管控模式构建
2022-05-17郭海宁
——赵 勤 瞿 佳 钟 华 郭海宁
1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召开头脑风暴会议,采用“5-3-1”评分法选出本期活动主题: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医用耗材一体化管控模式构建。根据QC-story判定,本期活动主题为创新型问题,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创新型品管圈解决。活动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
选题背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明确提出,要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2018 年和2019 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对医用耗材进行管控。2020年召开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大量采购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不断深入推进医用耗材管控工作。
国内医用耗材管控现状:(1)医院管理方面。耗材管理流程不规范;供应商多且杂,耗材品种、规格繁多,管理复杂,监管困难;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科室、医护人员在耗材管理上投入大量精力。(2)信息管理方面。数据量大,且存在“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仅提供库存管理、数据统计;医用耗材消耗数据无法做到精细化管控。(3)物流方面。未实现高值耗材全流程可追溯,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采用大包装进行低值耗材管理,拆零后存在大量散货,易造成差错、浪费;植入性耗材未实现使用前、中、后的实时动态监控。(4)政府监管方面。缺乏医院耗材使用数据,医院耗材质量分析不到位,监管困难[1]。
QFD模式构建:在需求挖掘与分析阶段,利用KANO模型进行分类,对顾客需求进行优先排序;在需求与质量特性映射阶段,对需求及质量特性重要度进行判定,并进行质量设计;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风险管理优化阶段,对关键质量特性进行评定,利用失效模式改进流程,落实持续质量改进[2]。QFD模式见图1。
图1 QFD模式构建
2 活动计划拟定(略)
3 质量规划与课题明确化
3.1 需求挖掘与层次化
从医用耗材的申领、院内物流、成本管控、耗材安全等方面,圈员对科室库管员、护士、医生、中心库房管理人员、患者及配送人员的满意度展开调查和情景分析,共挖掘226条相关方需求,总结合并为31条,并利用亲和图法再次整合为:信息系统操作性强,管理流程顺畅,经济效益良好,服务优质高效,安全无差错。层次化分析结果见表1“医、患、管三方需求”。
3.2 需求重要度评判及质量水平提升分析
对第三层31条需求采用李克特法进行判定,通过专家打分,对医院质量水平与标杆医院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制定对质量水平提升计划。见表1。
表1 医用耗材一体化管控需求重要度评判及质量水平提升计划
3.3 魅力质量创新点识别
根据KANO模型的分类方法,对每个需求按照不同实现程度所对应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对所有需求运用KANO模型进行评估,魅力质量赋值1.5,一维质量赋值1.2,当然质量赋值1.0,根据KANO模型判断魅力质量,见图2。
图2 基于KANO模型的医用耗材一体化管控魅力质量创新点识别
3.4 质量规划与攻坚点确定
通过需求重要度价值排序、质量水平改进提升以及魅力质量挖掘发现,耗材管理智能化、耗材统一由库房管理、缩短配送时间、耗材随领随用、降低人力物力成本、耗材精细化管理、耗材全程可追溯为重要度排名靠前的需求项。据此,从医、患、管三方提出两大攻坚点:(1)降低库存积压资金;(2)提高医、患、管三方满意度。
4 目标设定
目标一:降低运营成本。库存积压资金≤150万元,耗占比<20%。
目标二:提高满意度。耗材配送时间<24 h,总库房备货时间<24 h;患者满意度≥95%,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和库房管理人员)满意度≥95%。
5 质量设计与方策拟定
通过质量特性展开,将患者质量需求转化为质量特征,全体圈员对每一项需求与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打分,5分代表强相关,3分代表中等相关,1分代表弱相关。经计算,总库房备货时间<24 h,库房按需出库,耗材库存积压资金≤150万元,耗材随领随用,耗占比<20%,完善流程,问题耗材追溯率100%是重要度较高的质量特性,标记为A类改进项目,实施重点改进[3]。见表2。
表2 医用耗材一体化管控质量特性设计
通过瓶颈分析(图3),快赢区和预研区的质量特性可通过一体化物流平台以及耗材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更好地实现各方需求。
图3 医用耗材一体化管控质量特性的瓶颈分析
6 质量优化与最佳方策选择
利用失效模式对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满意度进行分析,计算其风险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选出12个方策,结合瓶颈分析整合为3大方策:(1)构建一体化物流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物流管理;(2)实现耗材全流程闭环,实施耗材精细化管理;(3)完善耗材信息系统,实现耗材智能化管理。见表3。
表3 医用耗材一体化管控失效模式分析与最佳方策选择
7 质量传递与方策实现
方策一:构建一体化物流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物流管理
方策内容:(1)运用Supply供应-Processing加工-Distribution配送(SPD)供应链管理系统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分工,实现高效运作。(2)建立智能化中心库房,完善制度,简化流程。(3)建立智慧物流管理平台,采购计划通过B2B(Business-to-Business)平台实时传递给供应商,保证采购信息传递及时、准确。(4)整合设备库房、供应库房,成立医用耗材供应链精益化管理服务中心。(5)设立临床科室二级库房[4],耗材实施分类管理和6S管理[5],实现全流程监管。
效果:构建了一体化物流平台,节约了人力、物力,提升了配送效率。耗材配送时间由36 h缩短至16 h,总库房备货时间由120 h缩短至24 h。
方策二:实现耗材全流程闭环,实施耗材精细化管理
方策内容:(1)实施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高值耗材闭环管理,实现高值耗材分类管理、扫码取用、双向追踪。设置智能柜,实时获取高值耗材的入库、领用、归还、消毒、使用等数据,准确记录手术耗用信息。(2)完善低值耗材闭环管理。低值耗材实施SPD标签化管理,一物一码,动态管理批号、效期,实时查看库存,生成主动配送数据。建立非独立包装可计费耗材管理方案——拆零库系统管理(拆零三级库),避免科室重复计费。实施科室日清月结,动态掌握科室医用耗材消耗数据,实现用后结算、中心库出库结算[6]。(3)落实检验试剂精细化管理。检验试剂按照包装一物一码,实施条码管理,扫码出入库,检验科库房、小组库房执行分层管理。
效果:院内库存积压资金由259.529 0万元下降至133.543 8万元,耗占比由23.5%降低至16.2%。
方策三:完善耗材信息系统,实现耗材智能化管理
方策内容:(1)建立一体化解决方案,使供应商、B2B、SPD、医院、医院信息系统等无缝链接,各系统高效运作,解决耗材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2)针对管控品种,对接医院预算系统,集成至科室二级库申领页面,实现科室二级库申领。(3)耗材 SPD 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实现终端消耗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4)建立医用耗材全流程监控系统,通过自动感知设备实时准确获取耗用信息,自动关联计费系统,实现医用耗材可追溯,确保医疗质量及安全[7]。
效果:物流管理高效、便捷,工作人员满意度由84.65%上升至96.58%,患者满意度由87.33%上升至95.42%。
8 效果确认
(1)有形成果。配送时间由36 h缩短至16 h,目标达标率为116.67%,进步率为55.56%;总库房备货时间由120 h缩短至24 h,目标达标率为102.08%,进步率为81.67%;库存积压资金由259万余元下降至133万余元,目标达标率为115.60%,进步率为48.65%;耗占比由23.5%下降至16.2%,目标达标率为208.57%,进步率为31.06%;患者满意度由87.33%提升至95.42%,目标达标率为105.48%,进步率为9.26%;工作人员满意度由84.65%提升至96.58%,目标达标率为115.27%,进步率为14.09%。
(2)无形成果。活动开展后,圈员在和谐程度、积极性、沟通配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愉悦感、团队精神、个人能力、质量工具掌握程度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一定进步。
9 标准化
为了确保对策效果的长期稳定维持,制定标准化作业书如下:采购流程、二级库科室请购流程、中心库请购出库流程、科室请购入库流程、高值耗材(非智能柜)管理流程、高值耗材智能柜管理流程、低值可计费耗材管理流程、结算流程、退货流程等。
10 检讨与改进
活动检讨与改进见表4。
表4 医用耗材一体化管控模式构建品管圈活动检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