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师诠释乡愁的绿色乡村景观设计

2022-05-17陈坚方春辉王修水

中国勘察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矮墙景观设计乡愁

■ 陈坚 方春辉 王修水

我国的乡村景观,是长时间以来人们在土地上生产、生活,通过乡民们劳动创造出来的五谷杂粮庄稼地和土墙茅屋砖瓦房等人工形态,与青山绿水等自然形态一同作用、形成的大地田园景观,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本来,“乡村各不相同的地域条件、自然环境、人类活动造就了各异的乡村景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1],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停留、思考、沉淀的时间就少了,乡村建筑和城市建筑几乎都是只解决了居住、办公、商务等具体功能需求的“方盒子”,在人文美学、空间美学、设计美学、建筑美学等美学层面上的考虑欠缺,致使从南到北的乡村和城市都千篇一律,乡村的文化建设丢失严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29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在乡村景观设计的实践中,笔者团队设计了上海周边的李窑村、桥里弄村、合庆村、和平村、吴房村,以及上海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非遗和老字号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展示馆”。在这些景观设计实践中,笔者正在努力地探索着、诠释着乡愁在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村口的乡愁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建筑设计都是在各个乡村具体的、实际的需求下,由设计师帮助乡民们梳理着、创造着乡村的田园景观、建筑景观,并形成特定的人文景观。“‘乡村人文景观’,是在自然景观下,因教育、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人类参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综合景观形式,如乡村建筑、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等,都是组成‘乡村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综合体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2]。

在上海李窑村省道转入村主干道的村口景观设计中(图1),我们运用参差、错落、叠加的片墙而竖立起来“李窑村”的村名,片墙中稻草灰泥的夯土墙,不同色泽、不同砌筑方法的青砖墙,水平排列的小青瓦等质朴的传统乡村建筑材料,隐喻着李窑村不同年代的沧桑历史。三个醒目的红色字体和高耸的片墙,表达了李窑村人从沧桑岁月中坚挺地、刚毅地、勇敢地走出来的不平凡和伟大。另外一侧设计的两个小青瓦坡顶批檐和外露木料的穿斗式山墙,喻示着星罗棋布的江南民居。墙裙下面的三个大水缸,把乡村的农家生活场景进行了多彩的呈现。村名高耸片墙的两侧是两长溜当地常见的竹篱笆,左侧那片竹篱笆好似连接着村庄民宅,右侧那片竹篱笆则好像伸向乡村原野。我们用带有些许乡愁的、乡村常见的各种乡土材料,创造出了李窑村村口特有的人文景观。

图1 村口景观设计之李窑村省道转入村主干道

在上海李窑村进入村庄主干道的景观设计中(图2),我们将传统乡村村头景观序列开始的牌楼进行抽象化,运用了夸张的设计手法,将错落、陡峭的六片片墙分成两组,一组是高大的四片,一组是矮小的两片,其礼仪引导、侍立两厢的整个态势,呈现出剑拔弩张、直指南天、斗志昂扬的精神,喻示着李窑村村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细节刻画上,我们在片墙的根部都采用了小青砖垒砌;片墙的上部采用了白色的石灰粉刷墙,墙面上开了大小不一的窗户,每个窗顶都设计了蓝灰色的、浅短的披檐;在右侧窄墙的上面设计了民居山墙中常见的圆形通风洞;所有片墙的顶部,都做了三条线口的压顶,其中,还用多根竖向木格栅示意着传统民宅中的门楣、窗棂的暖色调。整体来说,这些高低错落的片墙,远看也有着江南民居里马头墙的意蕴。

图2 村口景观设计之李窑村进村主干道牌楼

村道的乡愁景观设计

在上海和平村村道的景观设计中(图3),因为车行道上的车辆都是快速驶过,从视觉需求的角度出发,我们采用巨大的竹片充当了簸箕的藤条,夸大了簸箕尺度,放大了簸箕的形象,并运用竹本色、红色、蓝色、绿色、粉色、紫色等各种色彩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簸箕。簸箕是收获季节盛放、晾晒五谷杂粮的农具,喻示着乡村的丰收。同时,我们在簸箕里用红色字体写上了“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的文字,于村道两侧向游客展示了乡村里“五谷丰登”的乡愁记忆。

图3 村道景观设计之和平村百里菜园

“乡村景观属于演进类文化景观,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智慧,是有待发掘的珍贵资源”[3]。在上海李窑村稻田边村道的景观设计中(图4),我们把“二十四节气歌”的诗句,用温和的米黄色字体书写在用锈蚀的钢板围合并框住立起的小青砖上,陈列在道路两旁的田间地头。“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节气诗句与一望无际的稻田、麦浪形成了交互联想的物我两忘,村道绵延的乡愁情感,在这里得到了精神境界的高度升华。

图4 村道景观设计之李窑村稻田边的“春雨惊春清谷天”

在上海合庆村村道交叉口标识的景观设计中(图5),我们运用了半壁民居山墙的外露构架以及小青砖和石灰土坯组合的片墙元素,再在墙面上书写出“沧海、桑田”的楷书,与周边簇拥的竹林、树木,形成了合庆村道路交叉口的标识,便于找寻记忆。

图5 村道景观设计之合庆村道路交叉口标识

在上海李窑村村内主干道车行道的景观设计中(图6),我们采用了古代乡村常用的青石板、长条石元素,并在道路两边用竖砌的小青砖区分出非机动车道,以及在两侧垒砌的毛石、小青砖、陶罐、小青瓦矮墙。运用空间界定的景观设计手法,可以让开车的驾驶员有意识地留足骑自行车或徒步行走的人的通行空间,从而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图6 村道景观设计之李窑村村内主干道

矮墙的乡愁景观设计

在上海李窑村路边围栏墙的景观设计中(图7),我们以小青砖、草泥土坯组合墙为主体,在墙体上开出长方形、折尺形等多种形式的漏窗窗洞,墙顶横置的陶罐、废弃多眼的石磨散布在墙体中,墙面伸出的条石窗台,叠砌的小青瓦形成鱼鳞般的窗洞洞眼,这些传统乡村建筑元素的运用,质朴、亲切、自然,生活场景十足,这种围栏墙的景观设计,既满足了村庄安全围护的功能,又会勾起人们的阵阵乡愁。同时,矮墙以及旁边的行列式树阵等乡野素材,组合出一道多层次的村道树墙声音屏障,遮挡了车行道的噪音和粉尘,为后面的农家小院、古朴民宅创造了僻静的居家生活环境。

图7 矮墙景观设计之李窑村路边围栏墙

在上海李窑村路边另一处围栏墙的景观设计中(图8),我们以毛石矮墙作为背景,以石灰粉刷的砖胎墙为前景,在毛石墙体上外挂水乡的轮船舵盘,再在喻示水面的粉墙表面上用三条黄红色的抽象鱼形图案与毛石墙上的两个舵盘进行呼应,矮点的粉墙上陈列着一组横卧侧向开口的陶土瓦罐,好像正在倾泻着雨水,供下面的鱼儿嬉戏;而在高点的粉墙上增加了脊瓦批檐,主墙体上李窑村村名的三个字也用了黄红色的浮雕字体,热情、醒目、精神,江南水乡的丝丝乡愁,腾跳而出,跃然眼帘。

图8 矮墙景观设计之李窑村路边围栏墙

在上海李窑村田间休息墙的景观设计中(图9),我们在低矮的粉墙上架起了两扇窗户,窗顶用人字坡的茅草覆盖,旁边的几个瓦罐中盛满了冰凉爽口的大碗茶,让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农民联想到家中的水缸、厨房,也想到了日常茶饭的来之不易,喝好凉茶、休息片刻以后要继续勤奋劳作,秋后一定会收获沉甸甸的乡愁,丰收的喜悦也定会让村民们笑逐颜开。

图9 矮墙景观设计之李窑村田间休息墙

小桥的乡愁景观设计

“乡村作为一种元素、一个符号,沉淀着浓浓的乡愁,承载着悠悠的情怀,是很多人无法忘却的乡土情结”[4]。在上海李窑村小桥围栏的景观设计中(图10),我们设计了黄灰粉砌三个层次的砖龛,龛洞里面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瓦罐,其中左右两侧的两只矮瓦罐下面还陈设了两个磨豆腐的小磨盘,豆浆的浓香好像扑鼻而来,豆腐坊热气腾腾的景象阵阵呈现,也好像看到了豆腐坊的黄浆水流进了湛蓝的河水里,“泾渭分明”,小鱼儿们在刚刚流进小河的黄浆水里翻腾,喷香地品尝着豆浆的味道。每当站位桥边,凭栏临水,必当乡愁满怀。

图10 小桥景观设计之李窑村小桥围栏

在上海李窑村小桥坐凳的景观设计中(图11),我们仍然采用了条石基础、两侧黄灰粉砌的砖龛、小青砖垒砌的扶手、嵌填陶土瓦罐、喂猪的石槽、矮墙顶部脊瓦批檐等乡村生土、在地的材料,而在中央条石的上面镶嵌了部分垒叠的小青瓦,再在上面铺设厚厚的木板,或许是少男少女们讲悄悄话的地方。

图11 小桥景观设计之李窑村小桥坐凳

在上海吴房村小桥桥栏的景观设计中(图12),我们复原了出生于上海吴房村的吴山明大师《桃源吴房十景图》画作中“平岸小桥”和“曲岸波桥”的两景,两侧郁郁葱葱的水岸烘托出中央木本色的、亲切的、暖心的小桥,用手轻轻抚摸着桥上的横木桥栏、竹编桥栏,山明大师的乡愁和念想会从指尖徐徐传导而来。

图12 小桥景观设计之吴房村竹编桥栏

亭廊的乡愁景观设计

在上海李窑村稻田茅草景廊的景观设计中(图13),我们在一望无边的稻田中央设计了一座茅草覆顶的休息廊,让远望稻田的人们有个视觉的停留点,也会不自觉地引导人们去廊中休息,饱览充满希望的田园风光,更是让农忙时的庄稼人有个喝水歇脚、阴凉遮阳的所在。

图13 亭廊景观设计之李窑村稻田茅草景廊远景

在上海合庆村廊桥的景观设计中(图14),有序排开的、人字坡的、简洁的木料架构形象,是抽象了的乡村廊桥,现代、简约,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乡愁味道。

图14 亭廊景观设计之合庆村廊桥

在上海合庆村田间休息台的稻田框景景观设计中(图15),站在稻田间的休息台上,我们只设计了一段画廊里“留白”的画框,绘画大师们不需要在这里泼墨挥毫,大自然会准时在二十四节气里鬼斧神工地为我们雕琢出四季的春夏秋冬,那是乡村景观最真实的大白话,更是乡愁最真情的表白。

图15 亭廊景观设计之合庆村休息台稻田框景

民宅的乡愁景观设计

在上海桥弄里村村口牌楼的景观设计中(图16),三孔半圆形的主次门洞、微微倾斜的挺拔的白墙、参差的墙顶脊瓦好似古城墙上的箭口,两厢的毛竹路灯杆好似“兵马俑”,这些设计元素再现了桥弄里村“小城故事”的乡愁画面。

图16 民宅景观设计之桥弄里村村口牌楼

在上海桥弄里村民居山墙的景观设计中(图17),我们把生硬的马头墙改成了流线型,具有邻里间失火时隔火、防火的功能,但是水韵江南的味道浓烈了,刻画出了水乡村落流檐飞墙的乡愁照片。

图17 民宅景观设计之桥弄里村流檐飞墙

在上海桥弄里村转角院墙的景观设计中,园林里的扇面窗在这里采用薄石板的材料浮雕化了;“家门口服务点”的半角亭,柔化了转角院墙的生硬,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竹编、小青砖组合的小矮墙是为了防止前面花卉植物栽培土的雨水流进后面人们活动的铺筑场地。

在上海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非遗和老字号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展示馆”院墙漏窗的景观设计中(图18),我们把正方形的窗洞作为视觉焦点,在方形洞口里面的周边设计了序列的方框洞,再在中央部分内镶朵朵梅花的造型;矮墙上陈列的两组瓦罐,每只都在倾斜出清翠的青藤、枝蔓;上面四只喜庆的大红灯笼寓意着“事事如意”;下面三只大酒缸上的红纸春联,“把酒话桑麻”是年夜饭上的年终总结,过年的乡愁,飘然而至。

图18 民宅景观设计之进博会院墙漏窗

结语

“乡村景观风貌可分为人工景观风貌、自然景观风貌和人文景观风貌”[5],但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面对乡村景观的急剧衰退,急需建立有效的乡村景观保护机制并融入城乡规划体系”[6]。我们在上海周边六个乡村景观设计实践中,将三种风貌进行了整合。从建筑师的角度,我们运用了青砖、黛瓦、瓦缸、瓦罐、毛石、条石、木头、竹子、水车、舵盘、流檐、飞墙等乡村唾手可得的、生土的、在地的、低碳的、环保的乡村材料,再使用低成本、低技术的施工工艺,呈现出来上述种种的绿色乡愁景观场景。从理论上来讲,“乡愁可以呈现为一种景观形态,具有可感知的景观特征,并综合体现为具身状态下多感官的情境化体验对象”[7]。建筑师团队通过上述乡村喜闻乐见的建筑材料、生活器具、天然材料、乡野植物、水乡工具、民居元素等等设计素材和设计手法,创造了另一种不一样的景观设计方向,这是我们建筑师团队诠释未来乡村“乡愁”的一种方式、一种探索。

猜你喜欢

矮墙景观设计乡愁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低,或更低
九月的乡愁
农家牡丹
小峡爱情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