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洛阳种业翻身仗为农业发展装上“洛阳芯”

2022-05-17宋彦哲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洛阳市农林种业

文|宋彦哲

“洛薯13”连续6届获得河南省红薯擂台赛冠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一颗种子,承载着国人的饭碗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2021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要求“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河南是农业大省、种业大省,推进种业振兴责任重大。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出席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仪式时指出,要坚持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打造服务国家战略、代表国家水平的种业科技力量,让中国的田野里种上更多河南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有更多河南粮食。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河南省部署,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洛阳在行动。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立足洛阳发展实际,强优势、补短板,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助力河南省种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优服务、强支撑让“洛阳造”种子“有底气、敢竞争”

洛阳市科技局出台组合政策,强化科技立项,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型企业打造种业创业平台,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种业创新,全市种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近年来,洛阳先后获批建设“河南省优质农作物种子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英系原种猪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特色乡土苗木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育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农林科学院承建的农业部重点项目“河南旱地小麦育种研究洛阳创新基地建设”“洛阳市国家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站”先后建成通过验收。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3家,涵盖主要农作物、蔬菜、林果、畜牧、养殖等育种领域。

在做强创新平台的同时,洛阳市科技局通过推动科技立项,持续支持种业创新。河南科技大学王春平教授科研团队申请国家自然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项目资助,在作物新品种选育、重要性状QTL定位与克隆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被誉为“50多年来河南省首创的两项种子技术改革中的重大成就之一”,并写入国家统编教材。

“十三五”期间,洛阳市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0万元支持小麦、玉米种质创新研究,获得381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牡丹种质及基础研究,为洛阳种业在全国叫响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9年,河南科技大学和洛阳农林科学院合作完成的“牡丹新品种培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科研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引领、科研强基“洛字号”作物培育结硕果

在创新平台和科研立项带动下,洛阳的种业创新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3年,洛阳农林科学院主持完成的“冬小麦抗旱育种技术创新及洛旱系列新品种选育”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果黑核桃系列品种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品种。

2016年,洛阳市偃师区农民小麦育种专家徐才智主持的“高产早熟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国审偃展4110选育及应用”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9年,河南科技大学和洛阳农林科学院合作完成的“牡丹新品种培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科研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三五”期间,洛阳市相关单位选育了一批“洛字号”农、林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共28个,其中小麦19个,玉米5个,大豆4个;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和林果品种111个,涵盖辣椒、西瓜、甜瓜、葡萄、牡丹等。

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小麦品种“洛旱6号”“洛麦23”“洛麦26”等辐射三门峡、济源、焦作、晋城等地,年推广面积达600万亩;“洛薯13”连续6届获得河南省红薯擂台赛冠军;小果黑核桃系列品种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品种。河南科技大学选育出了适应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南片的国审小麦品种“科大1026”,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大田种植亩产超过750公斤水平,实现了高产优质的完美结合。

种业创新“四个一批”为现代化农业装上“洛阳芯”

当前,洛阳市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必须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瞄准亟待解决的困难问题精准发力、持续推动。洛阳市科技局将立足洛阳市现代化农业发展实际,以“项目为王”为导向,以种业创新为抓手,通过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开展一批高端攻关项目、引进一批科研创新人才、做强一批优势研发平台、培育一批种业核心品牌),推动洛阳市种业发展破圈破壁破层,为现代化农业纵深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开展一批高端攻关项目。依托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开展包括分子育种、单倍体育种等在内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强化育种技术育种理论研究,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制骨干育种新材料,培育环境友好、优质高效、抗病抗倒、高附加值和适宜机械化生产方式的高产作物新品种,并加大推广种植力度,让“河洛种”遍种四方,让“洛阳粮”走进更多的国人厨房。

引进一批科研创新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依托“河洛英才”计划,支持鼓励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种业人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相关专业学科,培养种业高层次急缺专业人才,为洛阳种业高质量打造“生力军”。创新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制度,保护科研机构和人员的切身利益,提高研发积极性,为洛阳市的先进种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提供坚实保障。

做强一批优势研发平台。支持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设专业化育种服务平台,强化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育种优势,通过对全社会开放,打造多方参与、互联互通的高水平种业创新平台。传播推广先进育种技术,提升洛阳市的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

培育一批种业核心品牌。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突出中药村、牡丹等洛阳特色品种培育,打造具有洛阳标识的“龙头”种业产品和品牌,让“河洛种”和“洛阳粮”在全国叫得响、种得广,为现代化农业装上“洛阳芯”。

乘风无惧今朝苦,扬帆摇橹势正新。当前,河南省正在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国内最好种业研发平台,不断向着种业科技前沿进军。立足洛阳发展实际,洛阳市科技局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引导各类研发机构做好种业基础科学研究,出台务实措施推动种业发展创新,为河南省开创种业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来自河洛大地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洛阳市农林种业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登海种业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山东德高种业有限公司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洛阳市举办创客教育指导教师培训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