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2022-05-17文丨全鑫薛华政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种业生物中心

文丨全鑫 薛华政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一、生物育种中心基本情况

(一)建设背景

河南是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育种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粮食安全起着根本性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民族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高度重视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2017年6月,河南省政府提出要在河南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农业生物育种中心,并将中心建设确定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创新引领型项目。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民族种业的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生物育种问题,探索我国种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路径、新模式,打造种业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决定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鉴于河南在生物育种领域具有较突出的产业、区位、科技和人才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面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于2018年9月6日批复同意由河南省农科院牵头组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二)功能定位

按照“立足中原、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总思路,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实施更大力度的开放创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营管理,形成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使中心成为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集群。

(三)建设内容

中心建设选址在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根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核心建设内容为“四中心一基地”,即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分子生物育种中心、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技术试验基地。为有效支撑、服务“四中心一基地”功能发挥,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同时配套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与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产业互联网等服务平台。

(四)组建运行

在运作模式方面,中心总体运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开放合作,互利多赢”的模式组建与运行。

在中心组建方面,中心注册为法人企业(河南生物育种中心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全球招聘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担任CEO。在中心运营方面,采取“六化管理”的模式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包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全球化揽才”;在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方面实行“市场化激励”;在育种模式方面实行以需求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推动“信息化服务”;按照全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化融合”;通过科技与金融结合实现“资本化推动”。

(五)发展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设计,经过10-15年的发展,中心将发展成为汇聚一流育种人才、掌握一流育种技术、具备一流科研条件、培育一流作物品种的生物育种研发机构。

二、生物育种中心建设进展情况

2018年9月,中心获批建设以来,按照“边建设,边运行”的思路,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技术攻关、人才要素集聚、科研条件建设等,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生物育种中心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育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从人才、土地、资金等方面提出了23条支持措施。

二是完善组织治理架构。整合种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和金融资本,注册成立了河南生物育种中心有限公司,完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企业架构。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理事长、国家有关部委和河南省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理事会,成立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育种中心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业务指导。

三是加快落实科研条件。中心规划用地4500亩。加快高标准试验田和科研设施建设,4150亩田间试验区基础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350亩科研设施区一期工程、8个单体建筑正在全面施工,计划明年6月投入使用。整合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等22个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创新资源,相关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实现了共享共用。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双跨单聘”、“两权分处”等体制机制创新,整合河南省内小麦、花生、大豆等优势育种团队进入育种中心工作。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与种业企业达成意向,以提供横向研发经费的方式预定中心科研成果,加速育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心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当选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立了一支务实重干的管理团队,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专业化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聘任了企业管理、科研管理和基地管理等岗位人员,对于部分岗位高端人才,目前正在通过业内人士介绍等渠道进行个别接触,逐步到位。同时还引进外籍研究人员为“河南省特聘研究员”。

六是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主要农作物高效基因分型、单倍体育种、转基因、基因组学等研究平台,构建了小麦抗赤霉病和优质强筋弱筋、花生高油酸和青枯病、大豆抗孢囊线虫和高蛋白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37个通过审定或登记的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系)。

七是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与农业学科排名世界第一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启动育种研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全方位合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正陆续展开。

工作人员查看育种情况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

八是积极推进共建共享。积极探索中心共建共享合作模式,组织召开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共建共享推进会,会上中心与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省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共同推动生物育种中心共建共享。

九是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承办了“2021种业院士论坛暨河南种业发展研讨会”,有关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近400名代表参会。在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心作为郑州主会场的重点参展项目,向参展嘉宾推介了生物育种中心在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方面主要做法和最新科技成果,积极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同时,扩大了中心的影响力。

三、未来工作展望

为进一步整合全省种业科技资源和力量,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基础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2021年9月23日“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下一步,生物育种中心将持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统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争科研条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打造我国种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样板。

一是打造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高标准推进育种中心“四中心一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由生态育种站和测试网络组成的育种测试体系。

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聚焦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表型精准鉴定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建立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商业化育种体系,选育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商业化育种需求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和薪酬,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为核心的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建立以实际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优秀骨干员工股权期权激励制度。

四是持续扩大对外合作成果。与瓦赫宁根大学深化合作,成立育种中心欧洲研发中心。面向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发布技术需求,开展协同研发和成果转化。履行国家级平台公共服务职能,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创新资源。

猜你喜欢

种业生物中心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登海种业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生物多样性
山东德高种业有限公司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