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准化供需对接移动互联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022-05-17张志强邹文杰陈豪贤
张志强,邹文杰,陈豪贤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供需对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供需双方利用移动互联网对接模式比传统模式更有效率,能让存量的需求更快得到满足,而且还能盘活闲置的产能,创造增量的需求。就以网上约车为例,没有移动互联网时,司机和乘客信息对接困难,对接上了还得讨价还价,效率极其低下,信息不透明。于是出现了Uber,作为一家科技服务公司,它既不拥有任何一辆汽车,也不雇佣一个司机,但却擅长整合各类资源,它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路资源,大大方便了用户打车,提高了供需对接的效率,Uber从2010年到2015年共获得8轮投资,投资额达50多亿美元,估值已达到680亿美元,借着这个势头,Uber开始提供快递、外卖等服务,把资源整合延伸到多个领域。
Uber的巨大成功后,国内外开始涌现出众多同类的供需对接移动服务产品(国外如:Airbnb、Easynest等;国内如:滴滴出行、木鸟短租、猪八戒等),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得到投资方的青睐。
它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利用移动互联网整合闲置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共享经济和互联网思维相结合的新产物,是未来10年社会供需对接的新模式,本项目就是迎合这股趋势构思建设的。
1 存在问题
尽管面向供需对接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遍地开花,推广手段层出不穷,但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经过我们长期对当今流行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研究,结合腾讯公司公布的企鹅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问题如下四点。
1.1 非标准化的服务(产品)供需对接困难
当下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包括支付在内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让我们越来越切身体会到“一切皆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的理念。无论是在淘宝购买一件大衣,用滴滴叫一辆出租车,还是用手机扫码使用一辆共享自行车,其实质就是购买服务。
然而服务有两种:一种是标准化服务,一种是非标准化服务。
1.1.1 标准化服务
标准化服务如上面淘宝、滴滴和共享自行车的例子。其特点是价格标准化、服务(产品)参数标准化和交易过程标准化。价格标准化是指大多数网络服务都是明码实价,价格明确,以方便交易双方容易对接,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例如淘宝上的商品都有明确价格,滴滴打车按里程收费,共享自行车按使用时长收费等。服务(产品)参数标准化是指供应方预先列明产品的所有参数,并声称按照参数履行交易的内容。需求方则需要从众多产品的众多参数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产品。双方的对接方式属于“盲婚哑嫁”。商家被动地等待,消费者盲目地寻找,只能通过交易前有限的售前服务来保障双方的利益。交易过程标准化是基于价格的标准化,把支付的行为放在网上实现,其本质和线下交易并没有不同。
1.1.2 非标准化服务
与标准化服务相对的就是非标准化服务。这一类服务并不具备标准化服务的特点。首先这一类服务价格难以标准化。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词“价格面议”。这个词背后代表的就是一类难以统一定价的服务。难以统一定价并非不能定价,也并非没有定价标准随便乱定价,而是受制于服务本身的特点难以预先统一定价。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水龙头漏水了,希望找人维修。那么这个服务的价格应该是多少呢?导致漏水有很多种原因,可以是密封的水胶布老化脱落,这种几块钱就弄好。漏水也可能是水龙头零件损坏,那么就要更换水龙头,这样的价格就比较高了,而且更换不同的水龙头价格也不一样。上述例子就是典型的非标准化服务。因为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只能笼统地找修水龙头服务,交易达成并且履行后才能确定价格。除了上述场景,还有很多定制产品也很难统一定价。例如私人定制蛋糕,除非商家和消费者深度沟通过,否则也难以定价。归根到底,价格难以标准化是由服务(产品)参数难以标准化决定的。最终可能导致交易过程无法标准化。例如有时候需要分阶段付费(例如装修),有时需要预付定金等。这些和标准化服务的交易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
目前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承载的都是标准化服务。无论是电商的淘宝、京东,外卖的美团、饿了么,出行的滴滴、携程,还是到当前热门的共享自行车,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标准化服务和消费者对接。究其原因是标准化服务交易简单高效,符合移动互联网“快”的特点。对于非标准化的服务供需对接,目前的互联网平台缺乏足够的重视。然而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潜在的价值。我们团队是希望挖掘这一块未引起重视的市场的价值,通过解决关键的痛点实现自身的壮大和发展。
1.2 用户体验差
当今流行的供需对接应用APP,大多沿用传统的用户体验模式,用户需要某种服务或产品时,打开应用界面,通过关键字等搜索出相关信息,然后对列出的商家进行价格、质量、服务等对比,最后筛选出合适的商家进行交易(例如:美团、小猪短租等),在这种模式下,用户要花大量时间来查找、对比和筛选,十分繁锁,而商家却只能守株待兔,等待用户来买它的服务(产品),这种模式不利于提高供需双方的积极性。
1.3 服务(产品)性价比低
由于用户需要自己去查找所需的服务(产品),商家就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以广告的形式夸大其服务(产品)的质量,干扰用户的视线,增加用户选择的难度,引用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话:“这些问题把购物这件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这些流行的APP应用上,用户一直处在弱势地位,商家和用户、商家与商家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竞争,自然就无法产生优胜劣汰,用户所选择的服务(产品)自然就不是性价比最高的。
1.4 应用分散
在琳琅满目供需对接服务移动应用工具中,每个应用各占一方,形成七国混乱之局,用户不得不安装多个应用,在有需求时要打开相应的APP(例如:出行要打开“滴滴出行”、吃饭要打开“美团外卖”、购物要打开“京东或淘宝”等),用户体验大大降低。
虽然在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成功造就的一大批供需对接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但由于以上四个问题的存在,仍然有很大的改造和创新空间。未来是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相结合的年代,在不断强调用户体验第一、服务(产品)质量优先的消费观念下,未来将会是这样的一个局面:用户在手机里只需装一个应用APP便可解决所有非标准化服务(产品)需求,只需轻轻一按,需求自动发送,并会有千万商家过来相互竞投,优胜劣汰,最后用户轻松选择合适的商家达成交易。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研究非标准化供需对接领域中动互联网系统关键技术。
2 非标准化供需对接移动互联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 系统架构
本项目主要研究以语音识别、关键字匹配、过滤推荐、智能定位等先进技术为基础。通过采用“用户与商家洽谈商议、商家与商家竞投抢单,最终优胜劣汰”的创新机制,突破传统APP无法解决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产品)困境,打造一个专业的非标准化服务供需对接移动互联网平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非标准化供需对接移动互联网系统架构图
2.2 关键技术研究
2.2.1 多语言语音识别技术研究和应用
通过对多语言语音识别技术研究,应用到项目中用户发布语音需求时,系统能准确进行识别并译出中文文字,然后进行特征提取,所提取出来的特征关键字与后台数据库进行匹配。这块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开放为使用项目的用户提供实时语音识别、一句话识别和录音文件识别服务;引入多语言语音识别系统插件或接口,实现普通话以外的语言,如广东话、其他各种方言的语音识别,以拓展项目应用。
2.2.2 关键字匹配研究
研究对已识别的语音文字进行语义分析和句子分割,把分割出来的关键字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找出匹配数据。主要应用在用户发布需求后,平台为该需求快速寻找相应的服务商家,这是项目对非标准化服务(产品)的供需对接关键技术。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提高关键词匹配度,关键词匹配度是指关键词和页面内容中所含关键词的相同程度,匹配程度越高,供需对接就越准确,平台就越能为用户提供性价比高的商家。
2.2.3 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趋势分析、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通过这些研究,使项目平台对用户的需求习惯和人性化爱好进行数据积累和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行为预判和个性化推荐,是项目未来发展的重要应用,项目团队在这块已经拥有丰富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基础,先后发表了相关高水平论文,并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2.2.4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供需对接算法优化、智能推荐技术和各种智能识别技术。在大数据理论基础上,通过这些研究,提升系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感知能力,使系统自身能对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自我学习与处理,并能塑造与提升平台的自主创造性思维能力。
2.2.5 运行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洽谈机制、交易机制、排队机制和保障机制这四种机制的设计与实施,以保障平台上客户和商家进行供需对接→竞争洽谈→交易服务→评价交友中各个环节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其中洽谈机制主要研究排队机制、群聊机制、私聊机制的实现;交易机制主要研究订单生成机制和扫码支付机制和服务评价机制的实现;排队机制主要研究优先匹配机制、服务排队机制的实现;保障机制主要研究服务保障机制、诉讼机制的实现。
2.3 系统创新点
(1)本项目的研究,填补了现今移动互联网供需对接的市场空白,非标准化服务(产品)供需对接应用,并有效解决非标准化的服务(产品)供需对接困难、用户体验差、服务(产品)性价比低以及应用分散这四大痛点问题,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服务质量。
(2)本项目研究的产品具有通过直接洽谈解决非标准化问题、反客为主打破传统用户体验模式、竞投抢单优胜劣汰、多条件推优和整合多APP应用这五大优点,其创新机制目前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上标新立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本项目把服务和社交进行有机结合,促进供需对接与交友一体化,属于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创新模式,项目引入当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语音识别、关键字匹配、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并结合创新的实现机制(洽谈机制、交易机制、排队机制、保障机制),明显区别于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并难以被复制。
3 结束语
本项目的研究包括语音识别、关键字匹配、信息分发和过滤推荐等先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并把技术与多种创新机制无缝结合,突破传统APP无法解决的非标准化、个性化、差异化供需对接应用的困境。但由于本项目技术含量较高,涉及到多语言语音识别技术、关键字匹配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尽管团队在这些技术领域里已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攻克了部分核心难题,但由于目前对这些技术突破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些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团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来提升关键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